1972年,來自北京的漢族姑娘張廷芳
沿著跟文成公主幾乎一樣的路線進藏
在這裡安家,教書……
她說,這一切的起點
都是因為愛情
近日,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
這位“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
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
因為愛情,遠赴西藏
1965年,藏族小夥次旺俊美和北京姑娘張廷芳考進了北京師範大學。兩年後,兩人相識。會吹笛子,能唱會跳,普通話說得好,特別陽光。53年過去了,提到丈夫時,張廷芳的眼睛裡仍掩蓋不了少女般的欣賞和欽慕。
△前排左二為次旺俊美
1971年,次旺俊美向張廷芳表白,得知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孩,這位小夥子覺得自己的表白過於自私。他對張廷芳透露了畢業後的想法:“我很可能要回西藏,畢竟西藏還沒有幾個大學畢業生。”
次旺俊美的單純、善良和才華,讓張廷芳決定和他攜手一生。1971年12月31日,他們在一間教室舉辦了婚禮。
婚後,他們主動寫申請,要求去西藏工作。兩人也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獻身西藏教育事業。張廷芳的父母儘管不捨,還是尊重了他們的決定。
△臨走前,在北師大校門口的合影
15天才進了藏,這一路比想象中難
當時去西藏,遠比今天艱難。從北京到拉薩,硬座火車轉汽車,走了15天。因為高原反應,張廷芳吃不下飯,甚至躺都沒辦法躺。
△張廷芳和次旺俊美進藏的路線
終於,汽車快到拉薩時,海拔下降到3000多米。司機讓大家下車洗個臉。張廷芳在一條小溪邊,丈夫次旺俊美為她拍下了下面這張照片。苦盡甘來,年輕姑娘的眼裡,滿是期待。
“這個北京姑娘說話好聽但我們什麼也不明白”
到西藏後,她和丈夫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區師範學校當老師。張廷芳在漢語教研組,次旺俊美在藏文教研組。
△備課中的張廷芳
當時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是藏族,只懂藏文,不懂漢語。一開始,學生說什麼她不懂,去上課學生也聽不懂她在講什麼。學生說:“這個北京姑娘說話好聽,但我們什麼也不明白。”
張廷芳和次旺俊美商量起了解決方法。次旺俊美把生詞翻譯成藏文,張廷芳上課時再讓學生抄在黑板上。他們還編寫了一套漢語拼音、漢文、藏文三對照的《漢語文》教材,學生的漢語水平終於慢慢提高了上去。
丈夫被調到陝西咸陽而這次她沒有跟著一起去
1983年,張廷芳和次旺俊美迎來了新的任務:參與籌建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大學——西藏大學。當時條件落後,處處都是困難,次旺俊美整天廢寢忘食地工作。1985年,西藏大學成立,當時40歲的次旺俊美擔任了第一任校長,張廷芳擔任語文系主持工作的系副主任。“這是建在西藏本土上的第一所高等學校,他向世界宣告了這裡可以辦大學。”張廷芳的自豪溢於言表。
△1988年,張廷芳與次旺俊美在西藏大學宿舍外的合照
1992年,次旺俊美又被調到西藏民族學院擔任院長,學校在陝西咸陽。這一次,張廷芳沒有跟著他走。這一分開,就是6年。
張廷芳說:“我到西藏,不能給父母盡孝。但我不能兩邊都不管不顧,所以我決心留在拉薩,照顧次旺70歲的老母親。而且我覺得,我留在拉薩,次旺就一定能回來。”
△1983年,張廷芳夫婦與兩個兒子
一次別離,留下一生遺憾
2006年,兩人都到了退休的年紀。退休後,次旺俊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西藏貝葉經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中。歷經7年多,編纂貝葉經總目錄、影印大全,參與制定相關保護法律法規……次旺俊美也被學術界稱為“西藏貝葉經的掌門人”。
△次旺俊美在貝葉經考察工作途中
青藏鐵路通車後,他們曾約定,等退休了,坐著火車重新走一次當年進藏的路線。他們還有好些願望:一起看遍北京城,一起去一次海南……
只是,這些願望最終變成了遺憾。
2013年10月,有關貝葉經的工作完成,次旺俊美和張廷芳終於有了屬於兩個人的時間。沒想到的是,2014年初,次旺俊美被查出癌症晚期。這年12月5日,他便離開了人世。
在醫院,次旺俊美最後和主管大夫說:“我這個人啊,事業也好,家庭也好,都非常圓滿,我沒有任何遺憾。你就放心地給我治,不要有壓力。”
次旺俊美彌留之際,張廷芳讓醫生停了藥,親手給他摘下氧氣面罩。這些維持人生命的冰冷器材,把次旺俊美的臉上勒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張廷芳拿溼巾給丈夫把臉、耳朵和手全擦得乾乾淨淨。“我和兒子就拉著他的手。三點,他呼吸停止了。”
次旺俊美去世後,張廷芳一直下不了決心坐火車重走進藏路。今年9月,她與《國家寶藏》攝製組一起,從青海西寧出發,坐上火車去西藏拉薩,了卻塵封已久的心願。
列車在高原上飛馳,當年的伴侶卻早已長眠於大地。張廷芳的淚再一次衝破設防。
在將近半個世紀前,一位年輕姑娘翻山越嶺,為的是愛情。1300多年前,另一位年輕女子長途跋涉,為的是民族大義。或許緣由迥異,但又殊途同歸。
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張廷芳受邀成為法王洞文成公主像的守護者。“守護歷史,守護血脈深情”,舞臺上的她,目光猶如當年那樣堅定。
△《國家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