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所有東西都是有限的,比如自由,比如愛情,比如食品的保質期。自由越界了就會失效,愛情新鮮感沒了就會平淡甚至消失,食品保質期一過……等等,為什麼有人還在吃!住口!
卻見那人擦了擦嘴,意猶未盡:“呵,又是一個掉進保質期坑裡的人。你以為食品剛過保質期,微生物就開始蹭蹭蹭繁殖,今天過期明天就變綠?”
“這……”
他邁前一步:“你以為所謂的保質期,就是一道明顯的界限?國標GB7718裡已經明說了,
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就是說,保質期只是一個商家承諾,保證這個時間段的食品品質不出問題而已!和食品本身無關!”
“好像有點道理……”
“你以為所有的食物都需要標註保質期,就像有階段的愛情?難道你沒見過紅酒?”
“啊這……”
那人嘆了一口氣坐下,拍了拍身邊的位置:“坐下,且聽我細細道來!”
其實,保質期是商家根據自家食品的性質(安全、感官特性即味道、氣味等、營養價值)制定下來的,並非相關部門強制指定必須將保質期定在多久多久。
並且,保質期一般針對的是預包裝食品,而酒精度≥10%的飲料酒、食醋、食用鹽、固態食糖類、味精可以不標保質期,因為它們在有效的食用時間內性態不會發生過多變化。(國標GB7718)
所以酒類一般不會標註保質期,而不屬於預包裝的超市熟食、水果之類的,你只知道它肯定會壞,但是它也並沒有標註保質期。
而最終決定保質期長短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儲存方式,一個是食品本身會發生的變化。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麵包常溫保質期是3天,冷藏能延長到7天,但是烘乾成了麵包幹,就能保質30天,你品,你細品。
就儲存方式而言,有常溫、冷藏、冷凍,特殊食品會有針對性的陰涼、乾燥、通風甚至是避光等字樣,就是為了避免食品本身發生質變;
而食品變化,又分為物理變化(風乾、脫水、結塊等)、化學變化(氧化、變色、分解等)和生物變化。而日常大家說的“食物變質”,就是說的生物變化的一個重要現象:微生物繁殖,也就是長細菌……
這兩者對於食物來說缺一不可,單獨談哪樣,都不利於食物的良好儲存。
綜上,食物的保質期其實就是個商家承諾的“最佳賞味期”,變質不會一蹴而就,保質期的前一天吃和後一天吃沒什麼區別,不過對於蛋白質、水分含量多的預包裝食品,還是不要抵到保質期才吃啦。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區別,大概就是心理原因吧:
吃保質期前一天的:“我頂得住”;吃保質期後一天的:“我不想頂了!”
那人起身,慢慢走遠:“我只是一個沒錢的、拿科學安慰自己的乾飯人罷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