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宋代六大名窯之一,創始於三國兩晉時期,於明朝末年逐漸衰敗,是中國歷史上生產瓷器時間最長的瓷窯體系。
龍泉窯因地處浙江龍泉而得名,屬南方青瓷體系,融合南北方技術之長,其燒製的青瓷色清如玉,溫雅可人,遠銷於世界各地,名揚海內外,誕生了諸多佳作。本期,我們就來了解下龍泉窯鑑別訣竅。
龍泉窯瓷器的真偽鑑別
1、釉色:滋潤精美,呈色穩定
龍泉窯青瓷的釉色極為豐富,皆濃翠瑩潤,恰似青梅色澤的梅子青;有粉潤如玉,半透明的粉青,還有青中泛黃,釉面光澤較暗的豆青。
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形蓋瓷罐
四川宋瓷博物館
宋龍泉窯荷葉蓋罐
御承堂博物館藏
耀州窯落花流水盞
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收藏
越窯秘色瓷瓜稜蓋罐
康陵出土
故宮《秘色重光》展
其青釉釉面滋潤而無浮光,釉汁極少有流淌,釉色精美,呈色穩定。同時期的越窯則釉色較暗,為艾青色;耀州窯的青瓷釉色青黃,缺少純淨滋潤。
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故宮博物院
龍泉窯的釉屬於石灰鹼釉,流動性差,有較強的玉質感,在放大鏡下可見大量均勻密佈的微小氣泡。
一般來講,北宋早期龍泉窯瓷器的釉為淡青色,釉層透明,表面光亮。
北宋中晚期龍泉窯瓷器的釉為青中帶黃,釉層薄。
南宋中晚期龍泉窯瓷器的釉色青翠,沒有流釉現象。
2、胎質: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特點
龍泉窯總體胎色發灰,胎質縝密,胎體細薄勻實。同時期的耀州窯青瓷的胎則是呈色較深,胎質不及龍泉窯縝密。同時期的越窯青瓷胎色較灰,胎體厚實,胎質較為堅硬。
在實際鑑定中只要用手掂一掂,就可發現越窯、耀州窯和民用仿品的器物手感沉重。
元龍泉窯青釉執壺
故宮博物館藏
在具體的鑑定過程中,要區分龍泉窯各個時期胎的不同特點:北宋早期龍泉窯的胎較為厚重,淘煉不純,但質地堅硬。
北宋中晚期龍泉窯瓷器的胎呈灰色或淡灰色,胎壁薄厚勻稱,胎面光潔。
南宋前期龍泉窯瓷器的胎壁較厚,胎體中氧化鋁的含量較低。
南宋後期龍泉窯瓷器的胎質堅硬細膩,玻化情況良好,胎色白中泛青。
而同時期的龍泉黑胎青釉瓷器的胎比歷代龍泉窯瓷器的胎都要薄,胎質細密堅實,多數呈灰黑色,少數呈黃色或磚紅色,胎質松而輕。
南宋龍泉窯堆塑蟠龍蓮瓣紋蓋罐
上海博物館
南宋龍泉窯蟠龍瓶
溫州博物館
3、紋飾:從刻花到素面
北宋時以刻劃花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劃花。北宋早期多蓮瓣紋、變形雲紋、水波形堆紋。北宋中晚期則以團花、蓮瓣和纏枝牡丹紋為主。其佈局嚴謹。南宋前期以刻花為主,劃花次之,蓖紋越來越少。以雲紋、水波紋、蕉葉紋較為常見。南宋中晚期已無紋飾,以青玉般釉色取勝。
宋龍泉窯五孔蓋瓶 故宮博物館藏
南宋龍泉窯鬲式爐 東京富士美術館
4、造型:古樸穩重龍泉窯的品種非常豐富,品種之全在宋代各大窯系中位居前列,除日常生活用瓷外,還燒製各種陳設瓷。無論何種器物器型,均古樸穩重,器底與圈足製作規整。特別是一些日常生活用瓷多有弦紋、出筋等。
南宋龍泉窯琮式瓶 東京富士美術館
19件館藏精品龍泉窯瓷器欣賞
南宋龍泉窯簋式爐 大英博物館
南宋龍泉窯青瓷鳳耳瓶 日本白鶴美術館
南宋龍泉窯鬲式爐 出光美術館
南宋龍泉窯弦紋貫耳瓶 出光美術館
南宋龍泉窯青釉花口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南宋龍泉窯青瓷鳳耳瓶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元龍泉窯點褐彩玉壺春瓶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元龍泉窯露胎龍紋大盤 託普卡帕宮
龍泉窯雲龍紋折沿大盤 託普卡帕宮
元龍泉窯纏枝牡丹紋獸耳銜環瓶 託普卡帕宮
元龍泉窯刻花菱口大盤 託普卡帕宮
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臺北故宮
明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故宮博物院
明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臺北故宮
元龍泉窯梅子青釉雙耳帶環瓷瓶 四川博物院
南宋龍泉窯青釉盤口弦紋瓷瓶 四川宋瓷博物館
南宋龍泉窯琮式瓶 東京富士美術館
南宋龍泉窯堆塑螭龍五管瓶 英國阿什莫林博物館
南宋龍泉窯青釉弦紋長頸盤口瓶 大維德基金會
元龍泉窯梅瓶 大維德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