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她說》系列是旨在為女性發聲的短片合集,將目光聚焦在了女性群體的身上,意在發掘出更加深刻內容,不去物化女性,從而強化社會對女性群體的重視程度。
這部系列短片以女性獨白劇為主,從女性內心最真實也是最迫切要表達的內容出發,以她們個人的視角,傳遞出女性的所思所想甚至所需。第三集《失眠人的夢》就以全職媽媽的視角,揭露了全職媽媽的壓抑生活,透過夢境與現實的虛實結合,完整且全面地展示了全職媽媽所面對的抑鬱心理。
片中白百何作為一個全職媽媽,像是一個被程式設計好的程式一樣,重複著同樣的動作。整理好被胡亂擺放的牙膏,扯掉撕得不夠整齊的捲紙;為孩子和老公準備好精緻的早餐,吃掉他們吃剩下來的邊邊角角;洗好衣服在陽臺上晾曬……這是她今天做的,也是昨天和前天做的,正如她自己說的那樣,不出意外的話,明天也會是這樣做的。
社會對於全職媽媽的評價不一,有褒有貶。在一些人眼中,全職媽媽是偉大的,因為她們將自己的時間和人生無私的奉獻給了自己的所愛之人。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全職媽媽是靠別人養活的米蟲,就如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所描繪的那樣,被旁人鄙夷,被家人不齒。
白百何所飾演的家庭主婦與金智英又有所不同。後者是被旁人所厭棄的,在他們眼中,金智英個人創造不了價值,她的價值是被這個家庭和老公孩子賦予的。前者則是被日復一日的重複帶進了一個虛妄的夢境中,看似穩定幸福,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分不清夢境和現實的曖昧中。
彈幕上很多人說,這就是矯情,哪有這麼壓抑。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全職媽媽她所擁有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有一個工作穩定的老公,還有兩個活潑的孩子。
但誰說壓抑的情緒,只是來自突如其來的變故?壓抑的生活也可能來自一成不變的日復一日。正是因為每一天都只是機械的重複,失去了變化帶來生機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最後腐爛。
狂風暴雨後往往是風平浪靜,因為唯有風平浪靜才能掩蓋住喧囂狂躁。
每一天都是昨天的複製貼上,從早上睜眼的那一刻就能預知整整一天的活動,這樣日復一日的重複,看上去是安穩是和諧,但其實這是情緒趨於麻木,逐漸鈍化的表現。唯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陽臺那方寸天地,才能與自己真正溝通對話。失眠人的夢,是難得的清醒。
片中她們家有著無數的紙箱子,每一個紙箱子都嚴絲縫合。孩子們很喜歡這些紙箱子,丈夫也對她合理利用做成垃圾桶感到滿意,而她自己卻非常討厭這些紙箱子。但畫面一轉,她自己又坐在超大的紙箱子裡,就像契訶夫筆下那個裝在套子裡的人,保守怯弱。
顧城說過,夢中說夢,其夢也真。當你逐漸沉浸虛構的夢境時,便會慢慢模糊現實與夢境的界限,就像片中結尾表達的那樣,被沒有波瀾的風平浪靜磨滅了自我意識,最中自我消失在現實裡,只活在夢裡,活在半夜的陽臺。
這樣的生活狀態顯然是病態的,不健康的。我們因為期盼家庭的美好所以選擇婚姻,卻也絕不能低頭於婚姻裡的瑣碎,臣服於生活裡的小事。
一個女人,結婚以後身上便肩負了更多責任。因為她成了妻子,也成了母親。但這些名稱不該凌駕於"我自己"之上,一個好的生活狀態也不該是將自我委曲求全在他人之下。
片中的全職媽媽並非傳統意義上沒有受過教育的女性,恰恰相反,她喜愛文字和書籍,最愛聽的是第九交響曲。她的世界和生命本該是雀躍的,活潑的。但實際上她每天都被困在看似美滿的堅固牢籠中,掙脫不得,只能在每晚趁著夜色朦朧看著窗前的樹發著呆。
現實中,不單單隻有全職媽媽有這樣陷入"重複劇情"的境遇,即便是職場媽媽也會有這樣的困擾,大家都經歷著劇中的一些場景。這是不容忽視的,也是我們需要改變的,努力走出"風平浪靜"背後的困境。
導演李孟橋在採訪中說,在職場裡日復一日幹著同樣的事的人也會有親手用土埋葬自己的感覺。這其實也是很多人共同的困境。
走出這份困境是尤為重要的,量變產生質變,不變的日子重複多了,也會決定自己的生命質量,影響著家庭氛圍的營造。
當她對著打呼嚕的丈夫大吼時,丈夫依舊無動於衷,任誰都能看出來叫不醒。但她依舊躡手躡腳好像怕吵醒對方。這是因為她已經習慣了平常,紙箱子也成為了她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拿掉裹在軀體之外的殼子,即走到常規以外。
如果不喜歡那些壓得令人窒息的紙箱子,就應該遠離它,而不是依舊使用它甚至依賴它。
其次,無論多忙,留點時間給自己。說到底,人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生物,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最瞭解自我,也最明白自己需要什麼。
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與自我溝通。這裡的自我溝通不是指每晚睡不著去陽臺發呆,而是找一個時間留給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事。片中的媽媽獨白說自己愛看書,可辭職後當了全職媽媽,一週都看不完一本書。
物質世界的枯燥與精神世界的匱乏,讓她感到自己如同一個空殼,沒有靈魂的玩偶怎麼能體味到生活百滋百味?情感會讓乏味的生活變得可愛。
最後,賦予生活瑣事價值與意義。魯迅先生說過,不能因為下一刻和這一刻一模一樣,就不做這件事。太陽照常升起,日子照常運轉,而生活的瑣碎就像運動的齒輪,不起眼又很重要。如果我們明白這些齒輪行進著的意義和作用,那麼哪怕瑣碎再繁雜,繼續下去也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而重複也被賦予了積極的態度。
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重複的事情,時間都被拉得好漫長。在這樣漫長的枯燥中,你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只有漫入心底的哀傷。彈幕上有一句話,一次次崩潰,一次次自愈。說出了多少媽媽們的心聲。
即便傷口能夠癒合,我們也不能看作無事發生,每一次崩潰發生的背後都是壓抑到極致的怒吼。全職媽媽的痛,痛到失去了自己卻無人知曉。
願每一個媽媽都能走出失眠的困境,樹影婆娑下,守得雲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