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適合追劇,新選擇了大秦帝國系列,剛開始追第一部“裂變”
【一】
弱小秦國,惡戰於少梁,高齡獻公,率眾將士親臨一線,欲殺櫟陽令……
看到這裡才開始覺得有點觸動。
或許是因為太久沒有回到這麼古的歷史情節裡,看到這種戰場情形全是各種冷兵器,完全是赤身肉搏,我才猛然意識到:古人打仗都是血肉之軀往前衝,真的是在搏命。
我這種慫了太久的人,頂多忍受個分娩帶來的陣痛,要是像古人這樣豁出去命為個一眼望不到頭的目標,內心終究不能說服自己,看看我是多麼可恥的現代人吧。
缺乏對某個信仰及歸屬應有的忠誠。
【二】
秦獻公因過世,兒子孝公接過大任,千瘡百孔的秦國,群狼環伺。
他欲講和,眾臣不服
他欲放走公孫痤,眾人阻攔
他欲割地,損害老氏族利益,氏族怒起
……
看看這些棘手的問題,哪一個放在現在不是讓人頭疼的。我都內心無數次替他帶入了應景的臺詞:“我也不做這勞什子君上了。”
缺乏對所負責事務應當承擔的責任。
【三】
六國在魏的主導下,欲密謀分秦。
秦孝公得到了太后的有力支援,舉國同仇敵愾,一心激憤反擊,上至太后帶頭捐獻自己的家底,下至公主捐獻錦服,一家子都起到了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我想:如果放現在,當G入D或者考公務員要有這些明顯預見性的犧牲,怕沒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了吧。
過去總說古人祖先智慧無比,體會不深,認為不過是各自生活環境下迸發的人類正常智商反應。現在循著歷史劇去旁觀歷史,略加思考,想來古人的智慧應是高於現代人的。
那個時候生存環境惡劣,物質貧乏,身體更能經受住各種磨難。歷史的大融合離不開戰爭流血、朝代更替的無情、萬千家庭的支離破碎在過去是常態,經歷過極致苦難的人才能更大機率有過人之處。
都說天將降大任於人,必苦其筋骨餓其體膚,古人的承受能力與堅韌毅力應該也是現代如我一般的庸眾無法企及的。
缺乏很多非常簡單的人格素養。
一切,都怪YLP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