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音樂是主流,數字音樂魚龍混雜音響展會就是實體音樂最佳的銷售場地
說到音響,也不得不說到音樂和唱片。近年來,黑膠是發燒友圈子裡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尤其是老一輩發燒友)都非常認可純模擬的音樂載體,總是認為模擬載體的聲音比數碼載體(包括CD、SACD、數字流媒體)來得真實和自然,至於是模擬好,還是數字好,這裡就沒必要去探討。伴隨著黑膠的熱潮,連帶著盒式磁帶,甚至開盤機/開盤磁帶也出現在發燒友的家中。
這對於唱片公司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有需求就有商機。如果有逛音響展會,或經常購買唱片的發燒友就知道,國內唱片公司發行的唱片裡面,同一張專輯往往能提供CD唱片、黑膠唱片、甚至盒式錄音帶,極少數還有開盤帶。而且唱片公司對於參加音響展的熱情和勤快程度比任何一家音響商家要強得多,因為來看展會的人基本是發燒友,完全是精準營銷,音響展會就是實體音樂最佳的銷售場地。你在逛展會時就會看到一個現象,各家唱片公司每天都帶著歌手在特點的展廳上現場獻歌互動,再來個現場籤售,跟發燒友合影留念。相對於音響器材來說,100~200塊錢一張的唱片,有簽名、合影、見面互動等附加值,發燒友還是願意付出,唱片公司一下子就能賣出一批唱片。
除了唱片公司外,二手唱片商也熱衷於參加音響展。他們手上有大量的二手音像製品(包括CD唱片、黑膠唱片、盒式錄音帶),這些東西都是從外國大批次淘回來。而發燒友同樣熱衷於淘二手唱片,因為能從中淘到不少精品好貨。不過,精品好貨往往價格昂貴,尤其是名版唱片。例如,上榜古典、爵士音樂名盤,近年來還有鄧麗君、張國榮、陳百強等已故歌星的唱片,價格動則幾千、或者幾萬塊錢。願意花大錢購買這些唱片的大燒們最主要是兩方面:第一,喜歡收藏。畢竟停產的東西,可謂買少見少。第二,保值,可以理財。因為他們堅信這些唱片會不斷升值,總有一天賣出去能賺錢。
大量的二手唱片從國外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數字流媒體音樂早已大行其道,實體音樂越來越不重要了。在IFPI公佈的全球音樂報告裡面,數字流媒體音樂在2019年的收益是11.4億美元,比往年上漲了22.9%,實體音樂只有4.4億美元,下降的5.3%。但這實體音樂裡面,黑膠唱片銷量上升5.3%,佔實體音樂的16.4%,這對於鍾情黑膠唱片的發燒友來說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說到流媒體音樂,在IFPI協會提供的報告裡面能看到,流媒體音樂從2012年~2019年,僅僅7年時間就增長了10倍以上,而且快速地超過“以下載形式或其他數字形式的音樂”。那是因為它太方便了,畢竟音樂傳播發展的主方向永遠是便利性和大眾化,使用者只要向流媒體音樂提供商付費,可以透過移動裝置(手機、平板)、膝上型電腦、家庭音響,以線上形式播放。與此同時,流媒體音樂提供商還能向用戶提供大量的音樂資源,這是實體唱片不能比擬的。
從趨勢來看,流媒體音樂還會進一步增長,實體音樂還會逐步下滑,黑膠唱片只會趨於穩定,畢竟那是比小眾還要更小眾的東西。
除了數字流媒體音樂,也不得不說到音樂下載。相對於數字流媒體音樂,透過下載方式獲取的數字音樂文件往往有更高的品質,所以玩數字音樂播放的發燒友在音樂獲取方式上還是選擇音樂下載,可以獲得DSD、DXD等高規格的,被俗稱為“母帶檔案”數字音樂檔案。但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母帶檔案”的音樂資源都是從各種渠道獲取,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是魚龍混雜的,並不是真正的高規格數字音樂檔案,甚至只是把CD唱片抓軌之後,再透過軟體把它變成高規格的PCM或DSD文件,實際效果並不怎樣,使得有部分發燒友對這些文件總是小心翼翼,即使獲取音樂資源後,也要用軟體來分析頻譜特性驗明真偽。而另一部分發燒友卻對它們感到失望,最終還是堅持黑膠唱片、CD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