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淨土宗五經一論指:《佛說阿彌陀佛》,《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往生論》。
《無量壽經》這部經典,有好幾個版本,內容上有詳和略的差異,雖然義理大體上相同,但現在至少留下來五個版本。
第一個是後漢時期支婁迦讖(音四聲:ce冊)大德翻譯的《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第二個就是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的吳國有一個叫支謙翻譯的《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第三個就是三國曹魏時期康僧鎧翻譯的《佛說無量壽經》
第四個就是唐朝菩提流支《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非常流暢,據說曇鸞大師後來學道以後,說佛門有沒有長生不老之藥,菩提流支就給他這本《觀無量壽經》,成就了一代淨土宗師!蕅益大師曾經也讚歎過這個版本的經書。
第五個版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是趙家天下宋朝法賢法師翻譯的。一共就這五個版本。
曾經翻譯過的有十二版本,梵文直接翻譯成漢語,但從阿彌陀佛的“願文”吳和漢這兩譯本一共有二十四願,曹魏和唐朝翻譯的有四十八願,宋朝譯本是三十六願,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
當時佛陀當時在印度講《無量壽經》不止講一次,只要根基成熟,聽法眾能承擔,佛陀就乘興宣說,而且這種願文的差異總體思想是一致的。但肯定是隨著在場聽法眾的喜好,領解,因緣,信手拈來,因為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願力,每一部經都是挑與娑婆眾生得度必然相關聯的把它羅列出來,所以我們在學習這部經典的時候要知道它們的道理完全相同,全部是佛說的,不要相互是非。
特別說明一下,大家的發心確實是為了滅除爭論的煩惱,而起理性的隨喜之心,這部經還有會集本,有不少人在版本上惹了不少的煩惱,會集本有四種,第一個是宋朝王日休的《佛說大阿彌陀經》,改了經題的名字,
其次是清朝彭際清居士節略的《佛說無量壽經》,清朝魏承冠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魏居士把《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給列在五經一論,是他給定的。民國時期夏蓮居居士會集的一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我們在學習時這個版本接觸的比較多。
這麼多本,我們到底該怎麼學?
會集,就凡夫而言,等同於給經文做手術,佛經是佛陀金口宣說的,當然可以,確非一般人所能,因為事關重大,深和廣的利益來講,理事上講,從發心角度講,的確難能可貴,這幾位都是歷史上響噹噹的大德居士,就住持法道而言,確實不利於長久的持續,現在我們往往就因為會集生事生非,在弘揚佛法和法道住持還算兩個系統,在法道住持上就是讓佛法一直流傳下去不出問題,會引發弊端,就是大隱患,為什麼,再會集,再往後流傳,就會有人說佛經都是會集的就不可信了,我們要理解這種隱患,但我們也要讚歎這種功德。大安法師曾說過,我們對待會集本要加以讚歎也要揚長避短。
所以我們的態度是:《無量壽經》的各種譯本各種版本和各種會集本,可以流通,不要有增受,大安法師著作講到有律航法師提議,如果我們研究這部大經的義理,就應該依著康僧鎧的版本。
如果你開始依據會集本也可以,不要說心痛捨不得放下,最後又說不對了,最後又剩下煩煩腦腦,還是繼續也可以。
當然按著最權威的祖師印光法師說的,宋朝的王日休違經失理,任意篡改佛經,其過大矣!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像這麼大的居士,像這麼有佛學功底的人,有此過失,已經有了《無量壽經》了,為什麼還要無事生事?所以一有先例,後面就很麻煩,以杜後人之妄,防止後來的人都說佛經是集會的。
本著這樣的態度,我們就依據印祖的楷定,五經的版本無量壽經首選了曹魏時期康僧鎧翻譯的《佛說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