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冬天,正當海洋冬汛帶魚開捕之際,我接到二哥從捕撈公司的來信。信中說:“我公司為擴大漁業生產,奪取年度帶魚捕撈豐收,特向社會招聘二十名有志青年參加今年冬捕,為期五個月,我替你報了名,請速前來!”這從天而降的喜訊,真讓我激動不已,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種對大海的嚮往和好奇瞬間浮現腦際,恍惚中,彷彿大海向我呼喚,興奮我的每一根神經。我急速打點行裝,匆忙地前往原鹽城市射陽縣黃尖海洋漁業捕撈公司報到!當日晚上,一場出征前的誓師動員大會在公司食堂兼會議室的大廳內拉開帷幕,璀璨的燈光把室內照得透亮,參加冬捕的四百多人坐滿一堂。我們聆聽了黨委書記江波的報告,聽取了公司有關領導佈署的今冬明春冬捕任務,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船與船間的生產責任制和海上人員安全生產的一些具體要求。會議經過熱烈的討論、表態發言、擂臺賽、立軍令狀等一些舉措,把會議推向高潮。為打贏這場“戰役”,力獲全勝。公司備足了人力物力,調配十二對船隻(二十四條船)投入海洋捕撈作業,同時,成立海上一線生產指揮部,由生產科長親自掛帥,統一指揮生產。每條船上配員十七人,誓奪冬捕帶魚年度大豐收!會議在人員定船定崗後宣佈結束。我的崗位定在蘇射漁(指)002船上。初冬的夜晚,室外寒氣襲人,但我的心裡總覺得是熱呼呼的。翌日,天剛放亮,公司黨委隆重地為我們出征舉行歡送儀式。在通向碼頭的道路兩側,插滿鮮豔的彩旗;在船埠碼頭的岸上,用紅綢搭建一座佈滿鮮花的龍門,上方懸掛一幅“揚帆遠航等您歸來”的橫式標語,金黃燦爛的楷字在晨曦中,光彩奪目。在此,公司黨委還組織所有行管、船廠和後勤人員列隊為我們熱烈送行,他們一邊敲鑼打鼓,一邊燃放鞭炮。鏗鏘的鑼鼓聲,歡樂的笑語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碼頭的平臺上,只見人頭攢動,絡繹不絕,親情的畫面不時映入眼簾,有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停泊在港內的船隻,打幫連成一片,遠望紅旗招展,桅杆林立。我在二哥的歡送下,穿越人群,來到自已的崗位船上,同兄長握手道別。此時此刻,機艙內馬達轟鳴,正準備啟航。時約八時許,隨著長長的汽笛聲,船兒“一”字形拉開,迎著初升的太陽,向著東方大海遠航。
那日,海上颳起五六級大風。蒼茫的大海上波濤洶湧,似萬馬奔騰;一陣陣排山倒海的巨浪,一會兒把漁船託上浪尖,一會兒把漁船跌入浪谷;我公司六十噸的木製漁船形同一葉扁舟,像似嬰兒的搖籃左右晃悠不定;成群的海鷗也湊著熱鬧,時而圍著桅杆盤旋,時而追逐海浪直衝藍天。初次投入大海的懷抱,遇見這麼大的風浪,我的心中確有膽驚,好在我不暈船,人稱是“鐵頭”,這為適應海洋氣候,克服心理畏懼,增添了勇氣和信心。和我一道上船的另兩名新船員,暈船現象十分嚴重,膽汁的綠水吐滿艙板上。船約行駛九小時,於傍晚時分,抵達目的地一一舟山北部嵊山漁場。接著,傳來蘇射漁(指)001指揮船指令:“拋錨休整,擇機開捕。”此時,紅日西沉,海風也收斂許多,一抹晚霞血紅如火映在海面上。
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有一千多個海島組成,擁有5.3萬平方公里海域。盛產各種經濟魚類,帶魚尤為一大群體,每年冬天是開捕帶魚的最佳季節。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來自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等省市區的漁船都將匯聚在此,也有寶島臺灣的漁船加在其中。開捕的船隻有一萬多條,捕魚人數達十五萬以上。我公司是市級行業企業,每年都參捕在行列之中。稍作短暫的休整,次日凌晨,蘇射漁(指)001指揮船發出指令“開捕”!霎時,全公司十二條對船,開足馬力,開啟探魚器,在不同的海域,馳騁在舟山漁場!隨著對講機晝夜的呼叫,各船間展開了勞動競賽,各船長憑著自己多年捕魚的豐富經驗,使出招數,率領員工力爭創下好戰績!在十一月份上旬的報告中,我船蘇射漁(指)002榜上有名,這給予我們很大的鼓舞。我清晰地記得,有次開網,捕獲帶魚竟然有四幹多斤,白花花的帶魚堆滿整個甲板,夾雜些大黃魚、馬鮫、墨魚、梭子蟹、海鰻、海對蝦等,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奮戰,各船捕魚產量捷報頻傳,據不完全統計,均超額完成公司下達的當月任務指標,首戰“開門紅”。公司黨委透過電波欣悉後,立即發來賀電,並組織慰問團前來祝賀,給我們帶來肉品和果蔬。公司電影隊還在我們靠港打幫的船上,晚上放了一場電影,片名為彩色故事片《英雄虎膽》。那晚,停泊的港灣,海風陣陣,我們頭枕著波濤,進入甜美的夢鄉。那些日子裡,整個舟山漁場一片繁忙。白天,船如魚貫,馬達歡唱;夜晚,整個漁場燈火一片輝煌。遠近處,號子聲、拉網調子聲響徹天宇;四周歡笑聲、漁歌聲陣陣飄向遠方。我們不分晝夜地奮戰,從不叫聲苦和累。勞動中,手指被網衣扯破皮也覺得無所謂,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堅決完成公司下達的各項冬捕任務!隨著北方冷空氣的頻繁來襲,海水的溫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帶魚群漸漸地開始向南方遊弋,我們乘勝追擊。於農歷臘月初,轉移“戰場”到舟山中部普陀漁場,在那裡堅守近一個月的開捕。因海上常颳大風,不宜捕撈,經常避港沈家門鎮進行休整。我們利用空隙,結伴船友,去逛縣城、爬海島,遊普陀山,玩得不亦樂乎。人說海上無風三尺浪,形容大海的浩瀚和壯闊。其實長期生活在海洋中,相對地說也有風平浪靜之時。在繁忙的勞動中,我們也揪閒看海上日出,當太陽從水天一線冉冉升起的時候,一剎那“霍”地躍出水面,無人不驚呼;滿月的夜晚,看《海上生明月》,也身同感受。只不過銀白色的月光瀉在海面上,給人平添了幾多鄉愁。1980年春節如約而至,也是我人生在外度過的第一個新年,那年我剛二十三歲。除夕的晚上,船上大師傅為我們做了豐盛的晚宴,備了好酒,我們吃著可口的飯菜也覺無味,一種思念家中親人的情感油然而生……陽春三月,結束了我們此次的遠航。經過四個多月的風浪博擊,我們也圓滿地完成這次冬捕任務!二十名應聘青年同時也受到公司黨委的表揚!在鶯飛草長,家鄉油菜花金黃的季節裡,我們從南方回到了家鄉。四十多年過去,每當我想起那場刻在心中的冬捕歲月,總是磨不平、抹不掉,一直思念至今。
作者簡介徐為林,高中文化,江蘇射陽人,曾是縣供銷系統職工已退休。工作之餘,愛好讀書看報和寫作,多篇作品在新聞媒體和網路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