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生活在一個亂糟糟的家庭裡
到處都是堆積的雜物
每次找東西都要翻箱倒櫃
家裡亂的見不了人,基本不敢邀約朋友到家裡
這是不是像極了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圖1 麻衣以前的臥室,亂的和豬窩一樣
《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是一部只有六集的小劇,講述了女主麻衣是如何從髒亂的生活房間中覺醒,從而帶著全家人一起踐行極簡生活方式的故事。
圖1中那個被雜物堆積,異常混亂的房間就是麻衣以前的臥室。從圖片我們可以感受到,麻衣的家真的太亂了,而造成這種環境的根源就是麻衣家裡沒有一個會收拾和整理的人。
讓一個胖子認知到自己肥胖,不是給他一個稱,而是讓他和一個瘦子合影。讓一個長期生活在雜亂屋子的人覺得自己的生活環境太糟糕,那就帶她去看一個乾淨的家裡。只有在強烈的對比衝擊中,人類的固有觀念才會得以改變。
麻衣對自己家的雜亂一直都是習以為常的,而當她有一天去了一個同學家裡做客後,她才第一次知道原來並不是所有人的家裡都是如此:同學家裡整潔有序、非常乾淨。
這種乾淨整潔的家,讓麻子羨慕又自卑。一想到自己那個亂糟糟的家,她就覺得好丟臉。
回家後的她,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但她發現整理不能只是把東西從一個地方挪到另一個地方,如果東西不減少,收拾幾天家裡又亂了,所以要想幹淨就必需扔掉沒用的東西。
扔東西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會很困難。
麻子先是扔掉了很多沒用的東西,但扔完以後,家裡還是有很多東西。很多看似目前用不到的東西,將來也許能用得到。最後麻衣決定,只有有猶豫的就扔掉,因為猶豫意味著不確定。與其因為不確定能否用得到,而左右搖擺,不用直接扔掉。
猶豫不決,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生活的空間的。
我為什麼一看到亂糟糟的房間,心情就糟糕透了?
不可否認,雜亂真的會引發焦慮。
髒東西隨地可見,一年、幾年甚至幾十年積攢下來的舊物已經佈滿灰塵,沙發上、床上都是不穿的衣服,孩子不玩的玩具在牆角堆放多年,這些繁重的東西堆在那裡,就好像堵在胸口,讓人莫名的煩躁。讓人可悲的是:“我們一邊抱怨屋子的雜亂,一邊又懷著焦躁的心情在這樣的環境中日復一日的生活著”。
為什麼你就是不收拾?
因為東西太多。
東西太多為什麼不扔呢?
都是有用的東西。
那這些東西你今年都用到了嗎?
你看,這就是你給自己的懶惰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你不願意捨棄,就別妄想獲得。
躺在乾淨屋子的麻子
塞滿了東西的家,會亂的無法想象。髒亂屋,住在裡面的居民就是髒亂屋的住民。
《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你必須會學“捨棄”,只有減少物品才能舒適的生活。
麻衣的外婆是一個極度反感扔東西的人,她覺得扔東西等於浪費,所以在麻衣的家裡,外婆可以說是一個囤積癖。已經穿不了了,但還是很喜歡的衣服;留學時使用過的,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沒用完又新買的筆,結果筆越來越多......
突然覺得自己和外婆很像,買了很多喜歡的杯子,但基本不怎麼用,結果越囤越多;前年雙十一囤的衣服,已經壓在箱底,總以為會有派上用場的一天。
在日復一日的囤積中,家裡的空間越來越小,屋子越來越亂,總感覺永遠有收拾不完的東西。現在想想,這些貌似還有用的東西無形中成了生活的負擔。
所以,何不從今天動手,跟著麻子一起踐行極簡生活理念,把時間和空間從不必要的物件上脫離,留給自己一個窗明几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