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距離中印邊境對峙事件已過去半年,但印度心中的坎始終跨不過去,即便我們完全不搭理,印度上至國防部長下至各路無良媒體,卻仍在瘋狂叫囂。

不僅如此,新德里在其他領域的小動作也是不斷,不僅下令封禁了多款中企手機應用,還發起了一場抵制中國產品的運動,誓要來個一刀兩斷。而在最近,新德里又再次在涉及投資的基建領域痛下黑手。

《印度時報》當地時間23日報道稱,印度鐵路公司宣佈,以“技術理由”正式取消了中國中車集團永濟電機有限公司與印度先鋒公司聯合體競標生產44輛高速火車的資格。據悉,該專案總金額為180億盧比(約16億人民幣),中企被排除在外後,將只剩下兩家印度本土的製造公司參與最後的競爭。

事實上,為了將中企一腳踢出去,印度鐵路部門可謂蓄謀已久,至少在8月份時便已開始醞釀,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政府想力保印企上位,一旦發現中企在競標中佔據優勢,就會將其廢棄。

也就是說印度給出的“技術理由”,並非是技術不過關,而恰恰是太過先進導致了出局。眾所周知,中國有非常成熟的高鐵製造經驗,生產高速火車可以說毫無難度,不僅品質過硬還便宜,更不會出現印度企業常見的延遲交貨現象。

只要是走正常流程,中企將這筆大單收入囊中簡直輕而易舉,如今煮熟的鴨子飛了。印媒指出,自6月邊境出現摩擦之後,印度就加強了對中企投資的審查力度,說白了印度就是故意找茬,在邊境對峙中沒討到任何便宜,便把氣往中企身上撒。

資料顯示,截止到今年12月,印度總計收到了來自中國的120個直接投資申請,涉及金額達1200億盧比,其中絕大部分為現有在印專案的追加投資,這反映出中企對印度市場前景的看好。結果印度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委員會審查這些投資,儘管中企已經重新修改了投資程式並將符合新規的方案送往印度內政部審批,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獲得透過。

坦白講,印度將眼看要成的競標取消,又對投資施加各種限制,的確會對中企造成一定的損失和困擾,但必須要指出的是,這種不利影響是相互的。以高速火車專案為例,印度自己接手後多半會搞得很艱難,畢竟其造航母的效率我們已經見識過了。

再者,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印度經濟創下了幾十年來的最差資料,非常需要外部投資來拉抬經濟,因此其現在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表面上看著很爽,可實際上受傷的卻是自己。最近一段時間,印度已經有不少產業拉響了警報,比如印度名片之一的紡織業,就因為難以從中國進口優質原料,而陷入到困境當中。

7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人物傳記:弗拉基米爾·普京—“柔情硬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權利之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