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提起蒙古,就讓人聯想到廣闊的草原、賓士在草原上的駿馬,美麗的姑娘。碧綠的草原一望無際。蒙古擁有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相當於10個山東或者江西,但是人口只有300萬,只相當於北京朝陽區人口的四分之三。標準的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才2人,人口密度極低。

蒙古地理位置獨特,北邊是俄羅斯,其餘三面與中國接壤,完全夾在兩個大國之間。

蒙古礦產資源豐富,其蘊藏的礦產資源量位居世界前二十,而且大多數未曾進行開發利用。勘探出的礦產品種有80多種,礦點有6000多個。主要礦種有錳、鉻、鉍、螢石、石棉、稀土、鈾、鐵、銅、鉬、煤、鋅金、鉛、鎢、錫、磷、石油等。

其中有:初步探明儲量超過20億噸高品位的銅礦,儲量超過3400噸的蘊藏豐富的金礦,探明儲量超500億噸的優質煤礦,已探明儲量超40~80億桶的石油,探明儲量超20億噸的鐵礦,世界第三儲量的螢石礦2800萬噸,還有探明儲量超2億噸磷礦。

以上礦種大部分還處於勘探、未開採階段,其具有明顯的開發遠景。

在1990年以前,蒙古的對外政策是“一邊倒”的倒向蘇聯。蘇聯解體後,孤立無援的蒙古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出於財政壓力,蒙古同中國關係才得以實行正常化。1994年,兩國簽署《中蒙友好合作關係條約》。

中蒙兩國關係正常化後,兩國雙邊的各種貿易額開始快速增長,兩國貿易總額從1995年的不到1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80億美元,增幅達到八倍。從1998年開始,兩國雙邊貿易額首次超過蒙俄雙邊貿易額,至2018年,中國連續20年成為蒙古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且遠遠超過第二位的俄羅斯及其後的美國、日本等國。

這些年,蒙古的各項發展已經高度依賴中國,不但經濟上依賴中國,由於中蒙的貿易需求和獨特的地理位置,人民幣在蒙古國也非常受歡迎。人民幣不僅在邊境的地區自由流通,商人進行貿易結算、蒙古老百姓用於採購日用品等。在一些蒙古的內陸地區,牲畜市場也可常見用人民幣交易。由此可見,人民幣在蒙古已經成為硬通貨。在蒙古國內已經使用的很廣泛,因為幣值穩定,且容易得到。幾乎到了每家都會備點人民幣程度,幾乎可以用於一切的日常消費。其在蒙古國內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有很好的認可度。

蒙古各項發展高度依賴中國,尤其表現為對華出口佔其對外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非常高。2014年,中蒙雙邊貿易總額共計68億美元,佔蒙古外貿總額的62%。其中,蒙古對華出口50.7億美元,佔蒙古出口總額的88%。中國一直保持著蒙古最大貿易伙伴國、最大出口國、最大進口國的地位。

但是,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蒙古對於地緣環境具有天然的警覺性。同時,出於對本國利益安全的擔心和憂慮,蒙古一直積極加強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大國間的聯絡往來,以希望不斷稀釋本國在經濟發展上對中國的高度依賴。

2015年9月,蒙古總統首次公開提出並在聯合國大會上宣佈蒙古將成為“永久中立國”,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意味著蒙古外交政策的重大轉變。

近年來,蒙古積極發展同美、日、韓和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亞太國家的關係,大力推行“平衡", "多支點”的外交政策,不斷稀釋對於中國的各種依賴。

特別是美國,蒙古將美國定位為中俄之外的“第三鄰國”,認為美國是其政治和軍事安全的保障,美國對此表示積極呼應。

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從自身戰略利益出發,利用物資、資金和技術等,不斷向蒙古提供各種戰略援助,試圖加強對蒙古的影響滲透。蒙古具有豐富的煤、螢石、金、銅、鐵、鋅等礦產資源,其中很多處於未開發或未探明狀態, 自主開發能力又有限,所以世界大國開始大力發展與蒙古的經貿關係。

由於鄰國中國、日本、韓國等均是資源需求大國,對礦產資源具有強烈的需求,爭相爭奪蒙古資源,導致蒙古已經成為多國博弈的敏感地區。蒙古也積極利用資源優勢和複雜局面,為自身博取更多的政治及經貿利益。

蒙古國提出的“第三鄰國”外交戰略和美國積極呼應的原因,還是來自其內心深處的對鄰居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14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事事都有迴應的星座:好的戀愛,是靠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