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鋰離子電池電極生產工藝是首先將粘結劑溶解在NMP之中配置膠液,然後再將膠液加入到正負極和導電劑粉料之中,充分分散後進行塗布,這種方法優點是粘結劑分散較為均勻,缺點是由於塗布後的電極含有大量的NMP溶劑,因此需要透過烘乾來去除溶劑,這導致溼法塗布工藝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溶劑,另一方面也會消耗大量的烘乾能源。
幹法工藝不採用溶劑,直接將正負極活性物質、導電劑和粘結劑混合,然後塗布在電極上,因此不消耗溶劑,也不需要烘乾,因此在成本上更加具有優勢,近年來得到了較多的關注。近日,Dong-Won Park(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等人針對採用PVDF粘結劑的幹法塗布工藝引數對電極效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熱壓時間會對材料的效能產生顯著的影響,時間過長或過短都不利於電池效能的發揮。
實驗作者採用LTO材料作為研究物件,電極配方為80%的LTO、10%的炭黑導電劑和10%的PVDF粘結劑, 混合後的電極粉末直接噴塗在集流體上,然後在175℃和6kg/cm2的壓力下處理不同的時間。上述電極與金屬鋰組成扣式電池,對不同工藝條件下製備的電極效能進行了測試。
下圖為分別處理5min、30min、45min、60min和90min的電極在0.2C倍率下,1.0-2.5V範圍內的充放電曲線。從圖中能夠看到熱壓時間會對電極的效能產生顯著的影響,熱壓5min的電池放電容量僅為24mAh/g,而隨著熱壓時間增加到30、45和60min,電極的容量發揮顯著升高,分別達到113、131和162mAh/g,但是如果進一步將熱壓時間提升至90min,材料的容量又降低到了127mAh/g。
下圖為不同的熱壓時間下製備的LTO電極的形貌,從圖中能夠看到在導電劑和粘結劑能夠較為均勻的分散在LTO顆粒的周圍,但是在分散時間不充分的條件下,部分的粘結劑形成的膠團出現在顆粒的周圍,這些膠團會阻礙電子和離子的擴散,從而造成電極的阻抗增加。但是當熱壓時間超過90min後,PVDF粘結劑由於再結晶,因此重新發生團聚,從而導致粘結劑分散不均,從而導致電極的電效能下降。
下圖中作者對不同條件下製備的電極的熱特性進行了分析,從圖中能夠看到所有的樣品在250℃以下都是穩定的,沒有出現失重, 材料主要的失重發生在兩個區域,一個是270-425℃,主要是LTO材料表面有機物和炭黑的分解,第二個失重發生在425℃-560℃,對應的主要為PVDF的分解。在150℃附近出現了一個吸熱峰,對應的為PVDF粘結劑的融化,因此在這裡作者將電極的熱壓溫度控制在175℃,以保證PVDF粘結劑融化。
作者採用交流阻抗對上述的電極的阻抗特性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並採用下圖中所示的等效電路進行了分析,等效電路擬合結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到電極的反應過程,主要是受到電荷交換阻抗和固相擴散的影響。相比之下,熱壓60min的電極具有最小的阻抗特徵,表明電極反應的動力學特性更好。作者根據下式1和2計算了不同電極的擴散係數,其中R氣體常數,T為絕對溫度,A為電極的表面積,n為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F為法拉第常數,C為鋰的濃度。Warburg阻抗係數σ可以根據下式2進行求解。
電極的交換電流密度可以採用下式3進行計算,從下表中能夠看到熱壓60min的電極無論是在介面阻抗,還是在擴散係數,以及交換電流密度方面,相比於其他條件下製備的乾電極都更加具有優勢,因此使得在次工況下製備的電極具有更好的效能。
幹法電極工藝能夠節省大量的溶劑成本,減少電極製備過程中的耗能,有利於降低鋰離子電池的生產成本,Dong-Won Park的研究表明幹法工藝中的熱壓時間會對PVDF粘結劑的分佈產生顯著的影響,進而影響電極的效能,因此在幹法電極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對熱壓時間進行控制。
Novel solvent-free direct coating process for battery electrodes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306 (2016) 758-763, Dong-Won Park, Natalia A. Canas, Norbert Wagner, K. Andreas Fried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