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創業那幾年,住在元大都公園對面。晚上六點,門口的燒烤店就飄出青煙,羊肉串一塊,燕京五塊,每天吃不膩,吃了好幾年。

有一天喝完回家,發現肚子異常。任憑如何抓捏,甚至換著法子吸氣,脂肪都囤在那裡,不增不減。我憂心忡忡上床,希望是一場夢。第二天醒來急著去鏡子前重新驗了一次,發現這次脂肪是來真的了。

很多事情需要積累,但變胖好像只需要一天。

後來開始有人委婉地關心:老朱怎麼發福了?2015年高中同學聚會,女同學語重心長對我說,老朱,該減肥了。

只有100歲的外婆看著我喜笑顏開地說,胖了好,有官相!

腰帶客觀地記錄著變化。每次去美國我都去買牛仔褲,從31一直買到34,再後來發現一條最合身,一看標籤:寬鬆版的36。

後來有個電視臺採訪。回放的時候,我有點嚇著了,鏡頭裡面的那個人和想象中的我完全是兩個人。正逢公司退市,我痛定思痛,公司要瘦身,我這身脂肪也該退個市了。

減肥聽起來很簡單,只要保證吃進去的卡路里比消耗的要少就可。實際上,吃什麼東西,怎麼消耗,都是常年的生活習慣累積而成,如果不是刻意觀測,很難察覺。我先配置了全套的測量環境:體重秤測量體重體脂,米尺測量腰圍,運動手錶測量熱量消耗。我還專門買了一個食物秤測量攝入的卡路里,各種調味品破壞了我們天生的感測器,我們對飽的概念已經不敏感了。

在測量體系建立前,我總覺得吃得很少,鍛鍊很多。測量之後,發現一杯大杯摩卡五百卡路里,走一萬步消耗的卡路里才兩百多。過去經常給自己買一杯咖啡犒勞一萬步,測量真相是倒灌200卡路里!類似的這種例子還有很多,一杯蘋果汁,一個漢堡,一杯奶茶可能都遠超一萬步的消耗。

原來所謂每天一萬步很厲害的觀念是錯的!

我仔細審查了自己生活中的小習慣,發現了很多讓我變胖的價值觀。父母最高興的事是看我吃完所有的飯菜-------->>潛意識就是『多吃一口』。這些價值體系建立在長輩那個卡路里匱乏的年代,對他們是合適的,但不一定適合我們。現在我們消耗卡路里的花費已經遠超生產卡路里,更不要提那些因為肥胖產生的其他後遺症了。類似的例子很多,如少吃多餐對身體好,喝酒吃主食壓肚子,果汁有營養可以多喝等等。難點和挑戰都是找到那個適合自己的『度』。

在對比了各種減肥方案後,我選定了輕斷食+有氧+無氧的方法。輕斷食的核心是一天正常飲食,第二天控制在600卡路里。為了更好地執行,我還請一個健身教練,增加自己的退出成本:已經花錢不去就可惜了。一邊是心痛,一邊是懶,我要讓我的兩個習慣互相對抗下。

意識到挑戰的艱鉅性是從測量600卡路里開始的:原來它們只是四個雞蛋幾根黃瓜的份量!對於一個從來沒有餓過的人來說,餓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有一次餓得難受,只能買了一包花生米去看電影,拆開後拿出7顆剩下的全部丟掉,花生再咬成兩半含在嘴裡,再不行就早早上床睡覺。

那段時間,我是真心體會到原來食物是這麼美味!

前7天最難熬的。主要的還是精神上的壓力,每天上秤幾次,看見資料不漲不跌,信心打擊很大。從第7天開始之後奇蹟發生了,每天基本上往下走個一斤,自信心立馬就來了。兩個星期開始,形象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褲子明顯變鬆,從36變到了35。一狠心,36碼的褲子全給了家裡的親戚。本來還琢磨著要不要留一條,以防萬一長胖,後來發現這個思想觀很不正確,要把所有的退路都弄乾淨。

到了第三個星期,基本上習慣已經確定了,對食物的敏感性沒有那麼強,早上不吃也一點不餓。加上資料不錯,自己的自覺勁兒就開始出來了。不僅是斷食當天自覺,平時正常進食時候也非常注意不吃不健康食物。

在公司退市的那一天,我終於達成了目標。從最初的90多公斤減到70多。卸掉了一個20公斤大包袱,渾身輕快。中年之前,不停堆砌,多就是好,中年之後,留住核心,少就是多。

3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聖誕節文案,杜蕾斯:我說第二,誰敢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