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性少數人群(LGBTQ)逐漸進入我們的視線,也逐漸得到了大眾的接納。
變性手術的先行者們,明知道很可能會當場死在手術檯上,但是依然期待做出改變。
《丹麥女孩》這個電影,就講述了變性人莉莉(原名艾納爾)的故事。
01艾納爾(Einar)和妻子格爾達(Gerda)同是畫家,當時艾納爾已有一定聲望,但妻子不怎麼被人關注。
妻子格爾達想抓住所有機會,想要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有一天她的女模特爽約,可能會拖慢畫作程序,她請求丈夫穿上女裝,代替女模特。
在20世紀初的丹麥,“男扮女裝”這個現象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艾納爾最初也有些排斥,覺得有損自己的男性尊嚴,但是經不住妻子撒嬌,他還是穿上了一身白裙。
最初,他只願意一半男裝、一半女裙,象徵性地展示一下模特的姿態,帶有戲謔性的態度。
然而艾納爾的扮相給妻子的畫帶來巨大的靈感,妻子筆下的畫像充滿了震撼的美。
艾納爾突然覺得自己內心的某個東西被喚醒:他發現,自己身上居然有一種迷人的女性美。
而朋友看到艾納爾的扮相,開玩笑地給他取了一個女孩名“莉莉”時,那一瞬間,他感到自己內心的女性美第一次被人發現,不由自主地欣喜起來。
每個人對性別身份(gender identity)的認知並不是與身俱來的。我們在幼年時,都會假設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性別一致。
但是,當我們認可的行為、自我形象、情緒反應和假定的生理性別不同時,我們就會困惑,並且開始產生懷疑自己,這就是身份困惑(identity confusion)。
油畫中自己魅惑人心的女性形象,喚起了艾納爾的身份困惑。
艾納爾小心隱藏自己的欣喜,卻不再排斥女裝,更加頻繁地給妻子當模特。
夫妻兩人玩得不亦樂乎,甚至惡作劇,讓艾納爾穿著女裝參加藝術家們的社交聚會。
柔媚的“莉莉”有著獨特的美,收穫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男性萌生情愫。
“莉莉”潛藏在內心的渴望終於被人注意到,“她”忍不住做出迴應——和那位追求者亨裡克(Henrik)接吻,而妻子格爾達正好看見。
妻子格爾達感受到了危機,也後悔了發起這個“遊戲”。
艾納爾作為一個男人生活了30年,被身邊人所接受,他不想以這種方式背叛愛人,也不想和社會的期待背道而馳。
出於羞恥感、對妻子的愛、自我道德的壓力,他答應不再裝扮成“莉莉”。
他努力收起自己撫媚的一面,埋藏自己對女性美的嚮往。然而,有些想法一旦被挖掘出來,便再也隱藏不住。
他情不自禁地沉迷於女性衣物的柔軟觸感,下意識地追求女性精緻的妝容。
內心底,他想成為一個女人。
但是,他越想逃避,這些想法就會越不受控制、且更加頻繁地出現在他腦海裡。
艾納爾進入了一個新的性別發展階段:身份容忍(identity tolerance)——在他的意識裡,開始出現“我可能是個女孩”的這種想法。
在身份容忍階段,我們對新身份的出現不再那麼排斥和逃避,但也還不能完全接受。
顯然,妻子無法理解艾納爾的“荒誕”想法。
這樣的困惑,促使著艾納爾去尋找更多資訊,挖掘內心深處的想法。
02雖然艾納爾對妻子有了承諾,但是寄居在身體裡的“莉莉”渴望破繭而出。
他悄悄換上女裝,變成“莉莉”,偷偷和亨裡克私會。
然而,在約會中兩個人熱吻時,亨裡克脫口而出的,不是作為女性的名字“莉莉”,而是他的本名“艾納爾”。
原來,亨裡克是一名同性戀:他一直都知道“莉莉”其實就是艾納爾。而他愛的不是莉莉,而是男性身份的艾納爾。
這讓原本脆弱的莉莉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傷心欲絕。
原來,亨裡克接納的不是自己的女性面。
原來,沒有人接納自己的這一面。
這樣巨大的情緒落差,讓“莉莉”幾近崩潰,也不得不開始直面自己真實的渴求。
自己最崩潰失落的一面,被妻子格爾達看到。
他不想再繼續欺騙妻子,終於鼓起勇氣說出真相:“有那麼一刻,我感覺自己只是莉莉。”
在艾納爾接受了自己就是“莉莉”的同時,塵封在自己記憶深處的往事被喚醒——
原來在很小的時候,“莉莉”就出現在艾納爾的生命裡。那個時候,她就愛上了一名男孩漢斯(Hans),還曾和漢斯接吻。
只是,這一幕被艾納爾的父親看到,並被暴揍了一頓。從此,他便封閉起自己的內心,再也不敢提起自己的女性身份。
至此,艾納爾終於意識到,莉莉其實一直存在於自己的內心。而自己過了30年的男性生活,其實都是演的一場戲而已。
經歷這麼多壓抑與掙扎,艾納爾終於產生身份接受(identity acceptance):他意識到,自己的內心一直都是個女孩。
當妻子懇求莉莉不要開這麼大的玩笑,讓她變回男性身份時,莉莉已經無法做到。她解釋說,不管外表如何,自己的內心其實一直都是女性身份。
03為了“治好”艾納爾,妻子格爾達甚至找回了“莉莉”的初戀——漢斯,企圖透過漢斯來喚醒艾納爾男性的一面。
然而,身著女裝的“莉莉”見到漢斯之後,嘴角、眼光裡都泛著興奮和曖昧。
格爾達忍無可忍,讓漢斯離開。
正當格爾達為“莉莉”的存在感到痛苦的時候,命運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才華一直不被大眾認可的格爾達,因為畫了“莉莉”——這個搶走她丈夫的“女人”——聲名大噪。
社會名流聚集一堂,卻沒人理解她內心的掙扎和痛苦。
這是她的慶功宴,她悄然離開,在黑暗的夜雨裡面失聲痛哭。
一身狼狽的格爾達回到家之後,再次向“莉莉”請求,希望“她”讓艾納爾和她一起參加宴會。
但是艾納爾已經明白自己的心意,想要作為“莉莉”活下去。
- “我想要我的丈夫,你可以讓他回來嗎?”
- “我做不到。”
- “我想跟我丈夫對話,我想抓住他的手,至少可以試試嗎?”
- “對不起。”
- “可是,莉莉是不存在的,那只是個遊戲!”
- “已經改變了。”
雖然,艾納爾嘴上說著,“艾納爾”再也回不來了,但是看著崩潰奪門而出的妻子,他決定為了妻子再次嘗試。
他開始違背自己的心意,在圖書館查著資料,忍受書裡面用“不正常男性”的字眼;
他向朋友尋求幫助,默許了其他人對他的議論紛紛;
他尋訪醫生,有人說他是“精神病”,要在他的腦袋上鑽兩個孔;有的將他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要把他用繩子綁起來……
真實的身份一旦被自我接受,如果不能活成真實的自己,會非常痛苦。
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然站在巨大的鏡子面前,想象自己不再有男性的器官,想象自己是個完整的女性。
“莉莉”逐漸從女裝滲透到了男性時候的艾納爾,即便是身著男裝,路人也會把他看做女性。
而對於艾納爾而言,女性身份的存在,是唯一讓他控制住不殺死自己的原因。
看著這樣掙扎的艾納爾,妻子格爾達雖然希望丈夫回來,但是也接納了莉莉、認可了“莉莉是真實存在的”。
04我們可以為了“合群”而壓抑起自己的內心,但每天扮演另一個角色,我們註定不會得到快樂。
在故事當中,艾納爾獲得了“糾正錯誤”的機會——不是扼殺“莉莉”,而是把“莉莉”徹底帶到世間。
透過朋友的介紹,艾納爾和格爾達遇到了位名醫。
原本,兩個人一起見名醫的目的,是想要擺脫掉莉莉的負面影響,但是名醫說,他曾經遇到過和艾納爾一樣的男人,當時他為此鑽研,制定了一個變性的手術計劃。
第一場手術,去除男性的器官;第二場手術,移植子宮,並連通出女性私密部。
但可能會面臨巨大的風險:感染,併發症,甚至可能當場死在手術檯。
當時,那個和艾納爾一樣的人,在預約了手術的第二天就逃跑了,不敢去面對。
然而,艾納爾卻接受了——
其實,不光是莉莉,不光是跨性別者,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面臨著相同的考驗。
我們有一些看似“荒誕”的信念,可能是追求一份與眾不同的事業,也可能是搬到一個遠離家鄉的地方,甚至是選擇一個不被大眾認可的伴侶……
追求這些東西讓我們不得不偏離主流的跑道,也面臨了許多障礙。
然而很多時候,這些荒誕的慾望,才體現了我們內心真實的自我形象。
艾納爾所處的年代,醫學落後,變性手術更是前所未有。
艾納爾完成了兩場手術,終於從他變成了她。
做完變性手術的莉莉,雖然只活了一天,但她的眼裡卻是從未有過的幸福。
她說:“我終於是完整的自己了。”
故事的結局有些悲愴,然而,用盡全力、鼓起勇氣、突破一切障礙尋求到自我實現的故事,並不是一場悲劇。
現實當中的艾納爾
現實中,格爾達為艾納爾做的畫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