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唐僧除了長得細皮嫩肉,是四人中顏值最高的之外,在滿是艱險的取經路上,他彷彿是一個累贅。
其實,唐僧的歷史原型是玄奘法師,他可以算是中國歷史早期比較出名的留學生之一,玄奘大師來自大唐,他不但是一名虔誠的佛學家,還翻譯了大量的佛經。
他用了十七年的時間西去往返求法,經過138個國家,接著在印度的最高佛學府那爛陀寺學習,後來又遊歷了數十個國家。玄奘所傳法的學說保留了印度佛學的精髓,曾在大唐廣為流傳,可以說,從漢末至唐初的幾百年間,只有玄奘可以將印度原汁原味的佛學傳播到中國來。
不過,玄奘法師在傳教完畢後,佛法突然無人關注了,他花費大半輩子堅持的事業彷彿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是為什麼呢?
圖片:唐僧千辛萬苦取經劇照
一、法相宗面臨的困境玄奘之所以費盡千辛萬苦西行求經,主要目的是求真,17年後,他總算實現了最初的心願。與此同時,唐太宗和唐高宗也十分支援佛學的發展,以玄奘為首的譯經團隊翻譯了大量佛學經典。而唐太宗還特地為玄奘寫了《大唐三藏聖教序 》,確定了玄奘在佛教界先行者的地位,也為法相宗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在玄奘及其弟子之後,三祖慧沼成了法相宗的中心人物,而慧沼與武則天的關係較為親近,他是帶有武則天時期政治色彩的僧侶。此外,慧沼的俗姓乃“劉”姓,這一點犯了金刀之讖,導致法相宗不受官府支援,進而逐漸衰落。
圖片:唐玄奘翻譯佛學經典劇照
自隋唐以後,佛教在中原發展迅速,許多高僧學者除了翻譯和註釋佛家典籍外,還熱衷於傳播佛理,希望將佛教逐漸本土化。
例如,禪宗和淨土宗就是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它們與中國的傳統思想結合在一起,很快就被中國人所接受。然而,玄奘所傳播的佛學是來自印度的唯識理論,與中國的思想差距過大,導致很多人無法理解,不能接受,這是玄奘理論逐漸被湮沒的其中一個原因。
相比於佛教,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更為系統化,主要思想根深蒂固,因為它們產生於中國本土,早已被國人所認可,可是佛教是從印度傳進來的,屬於外來文化,更容易改造。
中國的民俗佛教簡化了經典佛教複雜的教義,承認世俗之間有眾多苦難,同時,它還保留了戒律、救世等形態,堅持只要一直虔誠拜佛、佈施放生等做法,就可以脫離苦海,通往極樂世界,民俗佛教的本質與社會的背景相契合,順應了芸芸眾生的生活境遇。
圖片:玄奘傳播佛學劇照
在那個戰亂四起、滿是苛捐雜稅的生活狀態下,老百姓每天關心的,就是家中剩餘的口糧能否再堅持一個月,他們對於“佛心”和“佛性”早已漠不關心,他們拜佛,無非是尋求一種內心的慰藉,佛教可以讓他們從悽慘的生活困苦中短暫地逃離出來。
百姓們在家中供佛像,日日燒香拜佛,同時堅持吃素,時不時到寺院上香,這就是信佛之人的日常活動。其實,禮佛之人並沒有出世之心,也不想立地成佛,只是希望在這一世透過對佛教虔誠地跪拜和供奉,換取來世的幸福與安康。
至於為何法相宗無法像禪宗與淨土宗一般盛行,主要原因是法相宗的教義很深且修行複雜,老百姓自身的知識不足以去理解教義的深層含義,而淨土宗一句“阿彌陀佛”簡單明瞭,修行方式也很簡單,逐漸在民眾之中流行起來。
圖片:老百姓燒香拜佛劇照
二、滅佛事件與黃巢叛亂唐朝的佛教經過了兩次滅頂之災,一次是唐武宗時期的會昌法難,持續了大概兩年多,一次長達九年的黃巢之亂,讓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受到了瘋狂的侵害,大量的佛教經典和佛學史料被摧毀或流失,這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尤其是黃巢之亂,它對佛教有延續性的傷害,對佛教的打擊遠大於會昌法難。
唐武宗時期,由於武宗偏愛道術,就在全國掀起一陣滅佛熱潮,對佛教百般打擊,禪師焚燒佛學經典,毀壞高僧的註釋以及譯本,這對佛教來說是災難性的傷害。
倘若沒有這些佛教經典書籍,如何能將佛家思想和教義繼續傳承下去?其實早在武宗繼位之初,他就對佛教表現出明顯的厭惡感,種種表現,預示著將來全國極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滅佛事件。
某些僧人有先見之明,他們在寺院被查封之前就早早將佛教經典藏匿起來,例如僧人元堪,他將智凱大師的註疏全部藏在屋壁裡,可這是極少的情況,大部分的佛教文獻被燒燬,佛家藏經閣被拆毀,僧人被驅逐和遣散,哪怕是佛教禁令被解除之後,也難以再恢復往日的燦爛與輝煌。
圖片:僧人被驅散劇照
據說在公元856年,此時佛教已經恢復了整整十年,可僧侶疏言卻在自己的家鄉湖南找不到一部完整的佛經,只能前往寺院眾多的太原碰碰運氣。輾轉數月之後,疏言終於在節度使的幫助下聚齊五千卷佛經理論,帶回家鄉。
後來,佛教還沒從會昌法難中恢復過來,又遇到了黃巢叛亂,黃巢亂軍在全國範圍內燒殺搶掠,動不動就屠城,其損失是遠遠無法估量的,幾乎每個地區的寺廟都遭到了毀滅性的影響。
許多僧人被逼無奈,只好離開寺院,逃到安全的地方躲藏起來,一時間,大量的僧人成為戰火之下的難民。
圖片:戰火中的僧人劇照
與此同時,佛教的宗派也就此中斷,法相宗更是沒法生存,等到五代十國以及宋朝時,許多僧人已經沒辦法理解宗派中的重要概念了。
總之,這兩場對佛教的毀滅性事件,讓玄奘法師的法相宗幾乎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