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一轉語,矛盾生諸方。不知維摩詰,眾論付括囊。
緬甸作為東南亞一個較為突出的國家,被譽為"普光普照國度"。在我們的記憶裡,提起緬甸更多會想到玉石、想到曾經的遠征軍。但是,緬甸這個國家也是個發展關係複雜的國度。
自從1948年獨立建國以來,緬甸的發展境況迅速轉變;民族獨立、武裝割據、政治動亂等問題頻繁,並深刻影響緬甸的政局;而在這之中最為突出的便是羅興亞人,他們讓號稱"東方曼德拉"的昂山素季都無能為力。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緬甸政府對於羅興亞人的態度和做法,折射出動盪與矛盾並存的緬甸之殤。
一、佛光照耀下的緬甸之殤緬甸地處中南半島,與多個國家接壤。緬甸的國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有油氣、礦產、玉石等。也正是因為這一豐富的資源,在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當中,緬甸被英國殖民者盯上,淪英國殖民地達百年之久。
1948年,緬甸在國父的帶領下,順利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獨立建國。這一時候的緬甸憑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發展前景大好。
但隨著領導者的逝去,緬甸的發展迅速急轉直下,亂局平壤的情況之下,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尤其是在提倡眾生平等、信仰佛教的緬甸中,卻出現了最大的問題。
羅興亞人在緬甸受到非常大的歧視,並且緬甸官方政府在對於羅興亞人的認同和對待安置等方式上都顯現出其暴力性。
大量的不認可,導致了民族和諧的發展面臨著很多問題。在緬甸政府如今的情況之下,羅興亞人是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同時折射出的緬甸之殤,是長期不同民族的矛盾,使得緬甸社會秩序遭遇衝擊。
緬甸作為一個崇信佛教的國家,為何會對羅興亞人這一種族實行如此大的區別對待?羅興亞人究竟又是怎樣的一個民族?讓緬甸政府懼若虎豹,畏如豺狼。
二、羅興亞人,緬甸曾經的叛亂者羅興亞人居住在緬甸西南的若開邦,在人口數量上也是較為突出。但是,在長相和習俗上,羅興亞人和孟加拉人更為相似,這裡面有著一段非常深刻的歷史淵源。
早在18世紀,緬甸因為豐富的資源被英國殖民者盯上。當時英國和緬甸的戰爭當中,佔據優勢的英國自然而然就實現了殖民的目的。
在長期開發過程當中,勞動力短缺使得英國必須要遷移一大部分的人口,幫助自己開發這一塊殖民地。為此,英國從當時的孟加拉地區遷移了很大一部分的族群,到了如今的若開邦。
並且在和當地土司打好交道以後,英國對於這些後來遷移到這裡的人群實行新的殖民管制,使其和當地的民眾融合在一起。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開發了當地的資源,同時也更好地控制住了這一塊區域。
這一歷史原因的影響之下,羅興亞人並不被緬甸人認可也是非常自然的,因為他們從根本上並不是緬甸人。
在英國殖民控制之下,長期發展的若開邦逐漸形成了新的民族。這也就是如今的羅興亞人的前身。
可是民族歧視卻依舊存在,對於從孟加拉牽過來的羅興亞人,一直以來都受到了緬甸主體民族的歧視。在這一情況之下,無法融入到緬甸民族的羅興亞人開始了自謀發展的道路。在緬甸人看來,羅興亞人即是孟加拉人,他們是英國殖民者的奴隸和走狗。
即便在長期發展過程當中,他們之間的血脈有所交流,但是對於緬甸政府來說,他們已經進入以叛亂者是其他民族的侵略者。
尤其是英國在抗日戰爭當中,為了對付日軍組建的羅興亞人在戰爭中並未發揮多大作用;然而,卻將屠刀舉向了自己本國的民眾。
羅興亞人在英國政府的支援上,趁機作亂,向著那些看不起自己的緬甸人暴力相向。大肆屠殺帶給羅興亞人更臭的名聲,同時一直以來的習俗、信仰等衝突,讓羅興亞人無法融入到緬甸人群當中。就這樣,在歷史車輪下,羅興亞人只能自謀生路;他們也在一次又一次與政府的摩擦中找尋未來。
三、多民族的影響,無力迴天之策緬甸雖然面積狹小,但卻一個多民族混雜的國家。在緬甸這塊土地上,一共生活著135個民族。但和羅興亞人不一樣,這些民族都是緬甸政府官方認可的,他們在政治上有著自己的穩定地位。
但是緬甸政府的民族政策恩惠並沒有涉及到羅興亞人,相對於其他135個民族來說,羅興亞人更像是一個陌生人的稱號,而不是政治上被認可的民族。這一歧視性的民族政策,帶給了羅星亞人很多的災難。
羅興亞人不能獲得緬甸的國籍,他們不被政府所認可,同時他們也不能擁有土地、隨意遷徙,或者說經商等。如果說過往歷史是羅星亞人自己造成的,那麼緬甸政府的歧視性民族政策則帶給了羅興亞平更大的災難。
在這樣的政策之下,羅興亞人整個民族都是死氣沉沉的。一些激進的羅興亞人面對這情況也在積極尋找出路,他們組建了自己的極端武裝勢力。
無力迴天的羅興亞人在緬甸政府一次又一次壓迫之下,在歷史的仇恨不斷逼迫之下走上了極端武裝暴動的道路,又一次成為緬甸歷史上的叛亂者。
也是從這一次大規模的武裝活動,讓世人真正認識到了羅興亞人這一民族,瞭解到緬甸之殤背後的社會動亂與民族矛盾。
四、歷史的延續,昂山素季的決斷羅興亞人在面對這些不公的歧視以後,一些羅興亞人組建了極端組織,所謂的羅興亞救世軍。這一集團勢力影響到了緬甸政府的安寧,他們採取暴力的方式和政府軍作戰,以至於緬甸政府不得不呈現出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危機。
就在3年前,羅興亞人的極端組織襲擊了緬甸30餘座邊防警局,使得緬甸安全政府不得不大規模清剿。當然,羅興亞人的這一行為也讓緬甸人非常氣憤,他們認為自己收留了一隻狼;因此,大部分的緬甸人對於羅興亞人展開了激烈的口誅筆伐。
這使得數十萬計的羅興亞人淪為難民,他們為了謀求自己的發展,被迫逃離若開邦,來到了孟加拉國和緬甸的邊境。
而極端組織的表現,讓緬甸政府和民眾的摩擦也在進一步加劇。在緬甸政府大規模鎮壓之下,別有用心的西方政府也紛紛想要在這之中橫插一槓子。
為此,他們指責緬甸政府不合人道。他們向聯合國的國際法院指控緬甸政府種族滅絕罪行,要求緬甸政府派出專人處理這些問題。
對這一情況,昂山素季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有著東方曼德拉稱號的她也積極處理。然而對於政府的行為,她是非常支援的。任何一個民族分裂國家的行為都不會受到本國任何人的支援,而在處理羅興亞人的問題上,緬甸國內民眾卻團結一致。
昂山素季對於緬甸政府的行為也是支援的,昂山素季當年是西方推崇的"民主鬥士",還被稱為"亞洲的曼德拉",但昂山素季也反對羅興亞人,甚至很強硬。2年前若開發生暴動時,昂山素季讓軍方放手處理,而且強硬回覆西方的指責。
此時的她面對著來自國際的指控,帶領專人到國際法院進行辯論,就針對羅興亞人問題進行一個積極的解釋。
當然,羅興亞人的問題本是屬於緬甸政府內部問題,他國本就無權干涉。並且,隨著全球化的深入,這一問題也有進一步的解決空間。羅興亞人折射出緬甸之殤也有了曙光。
五、未來的解決,走向融合的本國人緬甸政府該何去何從?在發展過程當中,混亂的政局讓經濟發展面臨嚴重困難;但是羅興亞問題讓緬甸的各個群體走到了一起,有了共同的聲音。只要這一共同因素不斷增長,緬甸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隔閡,也會在未來某一天消失。
並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今,各國都以發展經濟為統一目標,民族矛盾成為了求同存異的重要方向。對於緬甸來說,積極發展本國經濟,強化國家建設成為了本國民眾所統一追求的目標。
羅興亞人問題折射出的緬甸之殤,是動亂與矛盾的結合,但這與時代潮流不相符合,終將逝去。並且隨著包容性發展,羅興亞人融入緬甸人這一群體,有了更大的機遇和土壤。緬甸未來的局勢也將發生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