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二戰後,其經濟和政治實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削弱。雖說近幾年的日本經濟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也曾有一段時間,其經濟實力超過美國。但政治卻不見得能夠如經濟那般發展。就連日本自己也承認,自己是"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倘若聯合國改革,日本"入常"機率多大?
一."政治侏儒"入常夢而為了擺脫這個"政治侏儒"的稱號,日本也是煞費苦心。
自2005年起,日本就提出"四國方案",要求新增6個常任理事國名額,即讓日本、德國、印度、巴西這4國(G4)形成的四國集團擔任常任理事國,其中2個亞洲國家、2個非洲國家、1箇中南美國家和1個西歐或其他地區國家。
雖然這個方案因贊成數嚴重不足而破產,但日本卻是沒有放棄"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這一想法。
安培第二次上臺後僅1年零9個月,就訪問了五大洲的49個國家,這種大範圍的外交模式被稱為"地球儀外交"。
在非洲和一些不發達地區,日本利用其經濟實力幫助這些國家改善農業生產,提供ODA貸款,支援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雖說日本在之前的時間中,形象不好,但是在二戰之後,很多國家對日本的感謝確實是發自肺腑的。
尤其在6年前,安倍展開15天的非洲三國行,大方撒錢,承諾向非盟提供3.2億美元援助資金,並向非洲提供總計20億美元的低息發展貸款,而數額是日本先前承諾的兩倍。
不管是與這些國家在政治上交好,還是在經濟上對其進行支援,都是日本為入常做的重要準備。
當然,安培的這種努力也並沒有白費。這種外交可能無法獲取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支援,但至少它獲得了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區的大部分選票。
不得不說,日本在國際上的積極合作為它在國際上爭取到了一大批支持者。這些支持者足以讓日本在聯合國投票中勝利。
毫無疑問,這些國家對日本的投票,就是日本入常的第一大理由支援。
除此之外,第二個理由,就是日本對聯合國軍事工作上的支援。首先是對聯合國軍事工作的支援,雖說日本沒有自己的軍隊,但其參與了許多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除去聯合國事務之外,日本在各項國際事務上也十分積極。
同時,日本作為發達國家,並不像美國那樣,對聯合國的會費一拖再拖,而是按時交費,成為了聯合國第二大會費繳納國,對聯合國的各項工作都起到了積極推進的作用。這讓它在國際上享有了一些較好的聲譽,聯合國也對此多次加以讚賞。
再看作為常任理事國的其餘三個國家:俄羅斯、英國和法國。雖然它們已經是常任理事國,並且手中掌握著令日本垂涎的一票否決權,但他們的經濟實力卻是遠遠不如日本,也難怪日本會對此有些怨言。
這第四個支援理由,就是聯合國本身的原因。任何事物想要長久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就必須要進行改革。中國屹立世界五千年都不倒的原因,也正是因為中國在者五千年的時間中做出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革,正是這些改革讓中國成為了現在的中國。
但聯合國自從建立以來,唯一的進步,就是在貫徹自己的憲章和宗旨上做出了大量的努力,除此之外沒有進行過任何改革,其最主要的表現也就是固定的五大常理事國,從建立聯合國開始,這五大理事國就沒有產生過變動。
雖然聯合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不可否認,跟以前無實質性差別的聯合國,的確是跟不上現今的世界腳步了。
不過如果聯合國改革,日本入常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
二.四國最優選而若是聯合國選擇以"增加常任理事國"這一方式進行改革,那麼日本,必然會成為聯合國的上上選。
這"上上選"的結論只要稍微與"四國同盟"其他國家相比一下,就能夠很快得出。
比如巴基斯坦強烈反對印度入常。南美另一個大國阿根廷也反對巴西入常,因為覺得它們的西班牙語身份更能代表拉美。德國入常的阻礙是因為歐洲已經有英法為代表了,輿論稱即使再找歐洲國家,也應該從東南歐來找。相較起這幾個國家面臨的阻礙,日本面臨的阻礙確實是要小很多。
也正是因為這樣,日本的入常在國家層面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批評和阻礙,而中俄兩國雖然與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靠的極近,但卻並沒有與巴基斯坦一樣強烈批評和抵制印度入常,同樣的,也沒有對日本的入常決策反應過激。即使是現在一新追求發展的韓國,對日本的入常也較為謹慎。
在想要入常的印度、巴西、日本和德國四國中,日本無疑是佔全了天時地利人和三點。尤其是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對日本印象的轉變,這在日本提高入常機率和成為四國最優選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毫無疑問,這種大局勢對日本入常是極為有利的,同時,日本入常的投票結果也有很大的可能會出現同意票數遠遠大於反對票數的結果。
三.國際上的統一呼聲但即便如此,日本入常的希望也很渺茫。雖然說日本已經取得了一些國家的選票和贊同,但別忘了,在聯合國大會上,五大常任理事會,具有一票否決權。任何一常任理事會國家的否決,都能將日本的美夢打成泡影。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國,雖然美國一直在表面上表示支援日本入常,但美國卻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對日本入常異議最高的一個國家了。作為現在世界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美國自然有其稱霸世界的野心,且這個野心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
二戰結束後美國對日本進行經濟的援助,其目的也只是讓日本更依賴於自己,好讓自己更容易地控制日本經濟。
再加上之後與日本簽訂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美國至今仍可在日本無限制地設立、擴大、使用軍事基地,且戰時日本所有的軍事武裝將由美國統一指揮。在廣場協定後日本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停滯期,在經濟和國防上對美國的依賴在不斷加深。
即使現在的日本在綜合實力上都較為發達,但不可否認,日本對美國的依賴一直都存在,且不斷加深。日本現在"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局面也是美國願意看到的。
若是日本在此時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美國對日本的控制程度不可避免地會被減弱,雖然在表面上,美國不好意思表示對日本的反對,但心裡是不願日本強大到同美國分庭抗禮,平起平坐。
而美國宣佈支援日本的說法,也不過是在提醒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而已。
再者,聯合國本身真正能夠實行的權力極小,主要起到的,只是個約束作用。在這聯合國中,唯一能稱得上權力的,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手中的一票否決權。權力之所以能夠被成為欸是權力,有一個重要標準,那就是它的稀少。
將五大常任理事國擴充為六大,這就相當於將自己的權力於另一個國家進行分享,其權力自然而然地就稀釋了不少。這就是為什麼五大理事國都會對日本入常進行反對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聯合國本身。作為二戰之後維護和平的國際機構,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前法西斯國家是被排除在"vip"席位之外的,這與聯合國本身創立的意義有莫大聯絡。若是日本成功入常,聯合國就徹底違背了其創立之初的意義,也就難以保證世界的和平。
總的來說,日本無法入常總共有三點原因。
首先就是中國,日本在二戰後的態度多次激怒中國,就從民族情感出發,中國也不可能會給日本投出贊成票。
其次,就是各大國的態度,日本近幾年在經濟方面的崛起,本就讓各大國都對日本的發展提高了警惕,日本在政治上再取得突破這一結果,明顯是各大國都不願看到的。
最後,日本在二戰中屬於法西斯國家,其國家定義就與聯合國的憲章標準不符,從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的角度來看,日本根本就無法入常。
雖說日本入常有四個理由,但不支援其入常的理由明顯比支援入常的理由要充分地多,其極低的入常機率也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