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說起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問題,很多時候就會想到女性地位低下的一些國家,比如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但有很多發達國家的女性在社會中依然地位不高,與國家的發達華麗比起來,社會中有著為數龐大的女性生活在貧困的泥沼中。

日本就是這樣一個國家。

表面上看去日本的社會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人們生活在高樓林立的城市當中,每個人都在外打扮得光鮮亮麗。但是一旦你深入的去探訪日本社會中微觀的一些現象就會發現,在日本有太多被貧困圍繞的人無法走出自身和家庭的困境。

2014年,日本NHK拍攝了一個名字叫《女性貧困:“新興連鎖”的衝擊》的紀錄片。片中真實地反映了,日本社會中300萬貧困女性的生活與她們無法擺脫貧困的真相。

日本貧困女性

貧困的女性將會把貧困的生活傳遞給下一代

從社會學的角度上講,當今社會男性佔據著主導地位。男性應該透過努力工作所賺取的福利來養活自己甚至家庭,而女性完全可以依附於男性在社會當中生存。

這並不是男權主義,反而是非常現實的現代社會狀態。畢竟從生理結構上講,男性沒有生育子女的器官,那麼就沒有因生育子女所帶來的社會負擔。

可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粗暴的,先不提女性平權主義提出之後,女性要求社會地位提高所帶來的影響。光說在絕對的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社會中往往需要更富有才能將更好的家庭傳統傳遞給下一代。

因為孩子往往並不是都能觀察和理解到父親在外工作的狀態,反而是在幼年時首先觀察母親的生活狀態,並以此為榜樣來學習社會生存心態的。也就是說,女性生活的狀態直接影響了一個社會下一代對生活的心態。

日本女性

一個孩子如果看到了母親入不敷出,生活窘迫。那麼很可能會擋住他對於一些事情嚮往的動力,以至於養成窮人思維。能夠在後天培養出主動改變命運並達到成功的孩子在整個社會中的比例依然是少數的。以此觀點我們就可以探討女性貧困對於社會的影響了。

回到日本社會,深入地瞭解之後會發現,日本社會中很多人其實處於與貧困抗爭的狀態中。甚至與其說是抗爭,不如說是正在掙扎著。尤其是日本的很多女性,正處於這種環境中並掙扎著。

紀錄片當中一開始就介紹了一個19歲的日本女孩,帶著一個14歲的妹妹。她們並沒有錢租房子,只能在網咖的格子間裡生活。在採訪之下才瞭解到,她的家庭父母離異,母親帶著她和妹妹生活。

《女性貧困:“新興連鎖”的衝擊》中的女孩

直到43歲的時候依然還在幹著幾份兼職。而這些兼職並不能足以帶給她們富足的生活,反而是隻夠勉強度日。為了省錢這個19歲的女孩只好來到大城市中住在網咖裡,然後在殘酷的城市叢林法則裡尋找一份可以維持生計的工作。

或許人們覺得住網咖只是一時之間的權宜之計,有朝一日能夠找到工作還是能租房子住的。但是在日本別說是一個女孩住網咖很常見,一家人住在網咖裡的情況也並不是少數。歸其原因在於,日本社會中男性無法承擔起家庭生活所需的負擔。

而在這種情況下,女性只好選擇自己承擔生活重擔。而這些女性往往都是帶著孩子生活,貧困自然是不能避免的。而這之後,孩子也會因為貧困稍微長大一些就負擔家庭重擔,從而繼續延續貧困度日的狀態。

《女性貧困:“新興連鎖”的衝擊》貧困鏡頭

社會扶持無力的根本原因

日本是個人口不足兩億的發達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人均GDP在全球排名27。根據一項報告指出日本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是10多倍。

高於OECD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而在日本的貧困人口則佔整個日本的15.7%,並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

在日本推行了男女平等社會參與權之後,女性就業在公共層面得到了積極推動。但問題在於不是擁有工作就可以維持生活,超過60%的日本女性所做的工作是以派遣工或者非正式員工的方式來進行的。

與合同工相比較,這類工作往往沒有任何的社會福利可言,而且非常容易因各種原因而丟掉。在沒有社會福利和保障的情況下,有些工作甚至沒有合同。

而且在日本很多公司正式僱員看不上這些非正式員工,大多數以體力為勞動資本的工作都是這些非正式員工所擔任。可就是體力勞動也有多數是女性完成的,根據調查日本有一半以上的女性是非正式工。

可是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男性的穩定收入狀況越來越糟糕了。而在這時日本家庭當中的女性大多數會有兩種選擇:要麼離婚再找一個有錢的,要麼自己撫養下一代。但前一個選擇的基礎在於社會上的男性普遍收入良好,再嫁給擁有穩定收入的男人機會比較大。

打工的日本女人

可是日本大多數男性的收入都不是非常好,根本沒有多少人能夠負擔起,娶一個再婚還帶著孩子的女性所帶來的家庭經濟變動。於是更多的女性選擇了第二種方式: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可是日本社會女性的地位依然處於很低的狀態,而且女性收入都低於男性很多。

最現實的講,年輕未婚女性在被僱傭時通常都會被分配一些收入低的工作,例如餐廳服務員等。

而已婚女性因為隨時會懷孕常常被嫌棄,反而不好找工作。如果不懷孕,可能還能維持繼續工作的狀態。一旦懷孕大多數都是會被辭退,之後便再也沒有機會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了。更何況是那些離婚或丈夫去世的女性,在社會中完全沒有勞動競爭力。

根據社會調查,2016年日本低於貧困線的女性多達300萬人,單親母親帶孩子的家庭就約有142萬。而且在日本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單親家庭貧困率高的往往都是有工作的家庭。

《女性貧困:“新興連鎖”的衝擊》中的女性

深挖日本女性貧困的“根”

日本女性貧困,不僅僅是隔代連鎖傳遞和社會扶持無力的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有兩個:婚姻選擇和教育選擇。而這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個人的,另外一方面則是社會傳統的。

作為一個女性遇到了貧困的命運,首先能想到改變命運的辦法就是利用婚姻。“嫁給一個有錢人”並不是埋沒了婚姻的神聖,反而是日本乃至很多國家中女性的選擇。比如中國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很明顯的表達了一個社會觀念:女人只要嫁得好往往都擁有更好的命運。

古代社會中,女性的婚姻選擇其實是由家庭男性成員來決定的。門當戶對不僅僅是樹立社會壁壘的糟粕,反而是兩個家族共榮的一種選擇。日本古代社會同樣是這種狀況,甚至更加嚴酷。而到了現代社會,平權主義將女性和男性的社會權利完全拉成了一條直線,女性對於婚姻的自主權被放大了。

貧困的風險自然由男性來承擔,現代社會男性在社會競爭當中往往也處於劣勢,那麼女性透過婚姻過上富裕生活就成為了幻夢。

日本女性

在日本這個長期處於絕對男權的國家,往往在家庭教育當中不重視女孩子的自我人格培養。這直接導致了女性在社會中競爭心態的不足。

通常情況下,日本老一代的父母對於女孩子的教育都是以成為好妻子作為目標的。所以更高等的教育資源往往都偏向男孩,這也讓女性在社會當中的競爭力異常孱弱。

而根據社會調查的結果,日本社會女性的教育程度基本都低於男性,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可選擇的專業,競爭力也都弱於男性。

更何況整個日本社會當中固化的將受教育程度當作選擇僱工的標準,那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則根本沒有參與高收入工作的機會。更何況非高收入的工作機會還有男性在競爭著。

日本女性的現實

總結

女性貧困所反應的是一個社會對於女性社會屬性的否定,更是女性自身對於自我認知意識的不覺醒。

現代社會中的女性應該認識到,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只依靠社會福利和男人。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必須要讓所有參與競爭的人知道女性的社會功能。這樣才能慢慢改變整個社會腐朽的女性意識。

22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鮑特瑟:蘇利南“強人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