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秦賦》這部影視劇正在火熱播出,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大秦賦》是講秦國發展的故事,赳赳老秦個性頑強壯烈。故事從秦昭襄王開始,其中一個鏡頭是秦昭襄王晚年,懷抱著秦國一統天下、整頓山河的壯志,吟唱著《無衣》,頗有沉鬱悲涼、英雄遲暮的感覺。不過歷史上的《無衣》,卻是為全人之國而唱的。
吳楚爭霸吳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強國,春秋五霸的說法有好幾個版本,其中幾個就包括吳國的統治者。吳國的崛起與晉國、楚國的競爭不無關係。當時晉國和楚國是兩大強國,正在爭霸的過程當中。吳國處於楚國的東方,正好是晉國拿來牽制楚國的好幫手。於是乎晉國開始對吳國進行扶植。
楚國的叛臣巫臣跑到晉國,又代表晉國出使吳國,教導吳國怎麼打仗,怎麼使用戰車和陣法。自此吳國的軍力開始強盛起來,也開始與楚國交鋒。雖然楚國是個大國,但是面對吳國的戰爭卻處於下風。在吳王闔閭時期,在淮南地區已經對楚國取得巨大優勢。
"柏舉之戰"攻入郢都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吳國聯合唐國、蔡國對楚國發動戰爭。當時吳國的大軍和楚國的大軍以漢水為界對峙。楚國左司馬沈尹戍向楚軍主將囊瓦提議,自己率軍軍隊迂迴到吳軍後方,燒掉他們的船,然後子常渡過漢水,和自己夾擊吳軍。但是囊瓦怕功勞被搶,不願意採取沈尹戍的計劃,而是單獨渡過漢水,選擇與吳軍決戰。兩支大軍在柏舉對陣。
闔閭之弟夫概主動請纓,請求自己率領先鋒部隊擊潰楚軍,然後闔閭率領大部隊銜尾追擊。楚國畢竟是一個大國,估計闔閭心裡也有點不自信,沒有同意夫概的請求。夫概於是專行獨斷,沒有透過闔閭的命令,率領五千軍隊一舉擊潰楚軍。此後吳軍的勝利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直打進楚國的郢都。這就是著名的"柏舉之戰"。
申包胥哭於秦庭在"柏舉之戰"中,有兩個人物比較有意思。他們是一對好友,一個叫做伍子胥,一個叫做申包胥。伍子胥原本是楚人,但是因為受到楚國迫害逃到吳國,對楚國恨之入骨,在"柏舉之戰"中伍子胥也有所參與,進入郢都後還把楚平王的墓給掘了。
而申包胥則有全楚之功。在伍子胥逃離楚國的時候,他對申包胥說,自己必然傾覆楚國;申包胥則回答,自己儲存楚國。伍子胥的話已經落實了,也該申包胥落實自己的話。申包胥一人當然是難以抵抗吳國大軍,他的做法是到秦國請求援兵。
秦國本來對支援楚國興趣寥寥,對申包胥應付了事。申包胥在秦庭上哭了七天七夜,期間哭聲不絕,水米不沾牙。秦哀公為申包胥的表現所感動,親自為其撰寫《無衣》,然後同意出兵救援楚國。
除了秦國的援軍以外,楚國軍隊也發起反擊;同時吳國後方出現問題,越國進攻吳國,夫概也回國發起叛亂,自立為吳王,牽扯吳國很多精力。於是吳軍敗於秦軍、楚軍,撤出郢都。楚國重新復國。可以說在這場戰爭當中,《無衣》並非為了征伐吞併,而是為了全人之國而唱的了。
參考文獻:《史記》、《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