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世界可以說經歷了人類歷史程序裡不容忽視的鉅變,人文科技的發展令世界各國的距離縮短,新一輪的資源爭奪也由此誕生。世界的格局迎來了重新洗牌,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迎來完結。
在這場席捲全人類的浩劫裡,中國、英國、蘇聯、法國以及美國憑藉著自己戰勝國的身份以及不容忽視的強大實力成為新世界的秩序維護者。
常任理事國的身份是一種責任,更是對自身實力最好的肯定。是以,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不斷成長後都期望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
不止榮耀還有巨大的利益加持,如何不讓他們心生嚮往。只是放眼當今世界,第六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會從哪幾個國家中脫穎而出依舊是個謎題。人們能做的不過是從文化影響、經濟實力以及體量平衡上揣測一二。
論文化影響力日本不容小覷既然要成為能左右世界發展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自然要具備獨立且能影響他國的文化實力。
現任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在文化影響力上都不容小覷。中國的東方文明智慧以及美國推崇的自由民主都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文化底色不易改變,在世界交流不斷繁雜的當今時代都能始終堅持本初。
正因為這點,他們才擁有了領導他人的可能,畢竟若是輕易就能被改變,如何能成為長盛不衰的存在,又如何能讓人信服。
提及文化影響力,雖為島國物資匱乏卻不容小覷的日本便不能不提。最初作為中國的追隨者,日本接受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近現代的歲月裡為了謀求強大更接受了歐美文化的薰陶。
日本作為小國,為了生存常常要在各大強國博弈的夾縫中周旋。是以它的文化也充滿著獨特魅力,兼具各大國的特色又飽含自身的隱忍與倔強特性。
19世紀美國的黑船登入日本,憑藉自身壓倒性的武力優勢強硬地打開了日本閉鎖的國門,這成為日本文化以及發展路徑改變的歷史性時刻。
不同於中國在近代歷史程序裡轉變的遲緩以及顧慮重重,生存作為第一信條的日本迅速轉變,積極吸納西方文化完成逆襲。
東方文化的堅韌與隱忍以及西方文明裡的自由與創新為日本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即便在二戰中落得戰敗的結局,吸納的西方科技文明並沒有丟失。
堅韌的東方文明屬性更是將這個飽受戰敗摧殘的國家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
日本文化的強大之處在於能夠迅速吸納先進文明科技的同時還能夠維持住家國的團結,不同於西方文明裡民主自由的容易失控,傳統的家國理念令日本民眾格外團結。
整個國家的民眾能夠將國家利益放在心上,齊頭並進地努力。這樣的凝聚力不容小覷,也是帶著日本闖過一個個難關的重要因素。
日本文化裡不僅有生生不息的特質,更有匠人精神的加持。憑藉這樣的匠人情結,日本的各個行業,無論是資源科技還是娛樂傳媒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各個國家都樂意與日本這樣做事效率高的國家合作,在世界經濟越來越全球化的時代,日本是絕對不允許缺席的存在。
經濟實力是擁有話語權的基本條件,在全球化經濟鏈條裡位置重要的日本自然拿到了這張牌。只是畢竟是二戰戰敗國,沒有屬於自己的軍事支撐,終究要弱勢一些。
可見日本雖有牌面卻終究沒有王牌,只是不知道在各個大國的博弈之中會否再有撿漏的機會。
只是無論是否會真的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日本在各國博弈裡成為棋子與傀儡的可能性終究是更高些。
綜合實力排名德國名列前茅在這場各國的逐鹿中,除了日本的脫穎而出還有一個國家也非常奪目。那就是同樣的二戰戰敗國——德國。
經過多年發展這個流淌著日耳曼血統的國家,再次擁有了角逐掌控世界位置的強悍競爭力。遙想當年的二戰歐洲戰場,德國的坦克軍幾乎踏平了歐洲大陸。
如果當年的美國沒有參戰,後來的勝負真的是未可知的。即便是面對一片狼藉的家園,德國人憑藉著自身的沉穩與堅韌一點點重頭來過。
這令當時來到這片土地上的他國士兵感慨:這個國家必定擁有重新強大的可能。德國雖然在戰敗後失去了自身的軍事支撐,可是它的文化與科技力量依舊是他國不敢小覷的。
畢竟軍事對抗就是科技對抗,在那場角逐中,德國雖敗卻也收穫了諸多科技碩果。這些都為德國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技與經濟崛起的同時,德國更是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當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對猶太人下跪謝罪的那一刻為德國重新贏回了聲譽。
這樣的改變令德國擁有了成為常任理事國的可能。對比日本對自身罪行的掩蓋以及扭曲,德國人如同他們的先祖那般坦蕩,想要就全力以赴去爭取,輸了錯了也不自欺欺人。
正是憑藉著這股韌性,德國人勇敢地拆掉柏林牆,在以經濟發展為主流的社會重新贏得席位。
整個歐洲大陸的國家間本就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德國雖然犯下累累罪行但是終究是親族夥伴,歐洲各國很快與德國和解。
加上德國認錯的態度誠懇又具備不俗的綜合能力,歐洲大陸百廢待興的局面也需要德國的力量。歐洲各國為尋求發展成立的歐盟組織更是為德國的經濟復甦提供完美契機。
德國憑藉努力成為歐盟家庭裡的大家長,自身繁榮同時更是帶領著整個歐洲各國前行,自此他擁有了絕對的經濟影響力,也擁有了大部分歐洲國家的信賴與支援。
對比日本文化軟實力的加持,德國的入選實力更加強勁有力。只是德國得益於此也受制於此。鑑於德國的好戰破壞性,即便如今擁有了威望與聲譽也令他國忌憚。
德國在歐洲各國中威望加深的同時也深深刺痛了老牌帝國英國的自尊心。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有多輝煌,如今內心就有多不平衡。
畢竟,在英國的人認知裡,自己才是歐洲大陸的王者,只是這些年懈怠了,最終被自己輕視的蠻夷德國壓了一頭。英國實力不如從前,可依舊佔著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影響力不言而喻,自然會針對德國。
體量巨大的印度亦存在可能從文化、經濟以及綜合實力上分析過後,自然也要回到最原始的因素思考。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自然而然會聯想到的就是大國二字。
大國不僅體現在經濟文化這些軟實力上,自身體量龐大也是個基礎要素。論人口、土地面積以及市場,印度這個看似落後的國家也充滿著可能性。
在近現代的歷程裡,這個古老國度也與中國一樣遭受他國列強的殖民與壓榨。不同於中國的絕地反擊,印度選擇了馴服。
它積極普及英語,成為英國殖民世界的馬前卒,後來又成為美國的追隨者。在這樣的形勢下,印度雖然發展上受到管控,卻也與這些強國建立了有力的關聯。
常言道:朝中有人好辦事。印度有這樣的靠山自然也擁有了更多的牌面。再加上印度擁有著龐大的市場待開發,這些都是它贏的籌碼。
只是長年累月的被殖民生涯,令這個古老的國度少了反抗與創新的精神。沉迷於接受歐美國家科技的施捨以及文化商品的輸入卻不懂得自強。
想要真正地獲得經濟以及科技的發展必要獨立行走,即便要與這些強國對抗也不能屈服。
當年的中國就是冒著與強國對抗的風險,發展屬於自己的強大武器才擁有了不受他國威脅的底氣。更是在這樣獨立自主的環境裡積極發展適應自身發展的經濟模式才闖出了這番天地。
印度擁有市場、人力以及廣闊的領土,卻沒有把控好這些資源的使用,令印度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都很落後。
想要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印度還需要更多的努力,還有更長的道路等待著它。
結尾這個世界上有上百個國家,或大或小,或強或弱。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從來都很殘酷,實力是必要的籌碼。
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五個國家,除了當時的貢獻與實力,抓住時代的變局機遇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國運就像人的運氣一樣,虛無縹緲卻又不得不承認。
日本與德國就是兩個始終都差點運氣的國家,尤其是德國,頗有實力卻始終不能得償所願。
除卻這些,世界的平衡也是重要的權衡指標,成為常任理事國必然要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肩負責任。
一味地貪功冒進自然是不可取的,不懂得與他國和平相處的自然也是不應當的。想要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的國家除了實力強悍外,擁有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念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