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如今,我國正遭遇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技術壟斷和封鎖,由於基礎薄弱、幾乎毫無經驗,因此在高階光刻機的製造上一籌莫展。但要知道,建國初期我國在盾構機等高階裝置的研發製造方面,何嘗不是如此。

十多年前,深知“想致富,先修路”的中國大搞基建,利用人海戰術瘋狂鋪路、在山區挖隧道。

但用人力挖隧道,效率低下不說,工人很容易受傷。因此我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從德國購入兩臺挖隧道專用裝置——盾構機。這兩臺裝置花了7.2億元的高價,這筆錢對於當時經濟水平尚未提升的中國而言,堪稱鉅款。

雖然錢花得肉疼,但裝置是真好用。秦嶺隧道的挖掘進度迅速加快,可機器長時間運轉卻導致故障頻出,而對盾構機這類高階裝置一竅不通的中國,只能再次花高價請德國專業維修師前來維修。

更令人氣憤的是,德國維修師在維修過程中,嚴禁中國工程師在場。海外對中國技術封鎖的態度十分囂張。

2008年以前,盾構機的關鍵技術一直被海外掌控,忙於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在高度依賴進口的情況下,只能暫時忍下外國坐地起價這口氣。

可處處受制的局面不能再繼續下去,更何況盾構機關乎國家建設,因此我國將盾構機關鍵技術的研發列入863計劃。2003年,由十八人組成的盾構機研發團隊正式成立。

要知道,當年我國在盾構機的研發製造上,同樣是零技術、零基礎。而且大型盾構機涉及到土木、機械、力學、液壓、電氣控制等多門學科,研發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中國研發團隊卻堅守“一定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盾構”的信念,夜以繼日地進行技術攻關。終於,2008年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中國中鐵1號研發成功。

中國中鐵1號的下線,意味著我國在盾構機這一高階裝置的製造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更一舉打破了德日美三國對中國的技術壟斷和封鎖。

此後多年來,國產盾構機不僅逐漸掌握越來越先進的技術,屢創世界記錄,而且憑藉出眾的產品實力遠銷海外。中鐵裝備旗下的盾構機,在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獲得產銷量世界第一。

2019年,國產盾構機出口數量達160臺,約佔當時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二。國產盾構機的崛起,為國產晶片樹立了絕佳的榜樣。歷史經驗證明,國產晶片終將會成功。

13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下臺前再幫一回俄羅斯?特朗普否決國防法案,裡面全都是反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