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興趣源於愛好,愛好源於生活。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國風。

玩兒玉石的朋友們,如果不收一塊真正的和田籽料,那麼總是感覺有些遺憾,每一個玩石頭的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那塊籽料。籽料到底存世有多大的量呢,從民國開始,中國文人才真正把和田玉料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民國清廷前期,富有的人群並不是太過於在意籽料原石的價值,更多的是關注雕刻工藝和歷史傳承。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近30年來,玉石行業步入了高增長期,大量玉石從新疆開始進入到全國各地,成為一個火熱的行業。據不權威統計,目前在民間收藏和流通的產自新疆的玉石達到了200萬噸之巨,至於其中能達到籽料級別的石頭,萬分之一也只能是比較高的比例了。這其中經過加工後的,純肉質石頭又少之又少。

20年前的玉石工藝,基本都是以工藝品的形式存在,不會保留皮質,會讓籽料那種特殊的質感暴露在玉友面前,工藝師會把籽料上所有的毛病全部給去掉,裂痕,棉絮,水紋石性重的部分等缺憾都透過工藝給去掉,儘可能的保留最完美的石質。但是近10年隨著籽料可以流通的量越來越少,而且市場上造假的工藝越來越高,籽料基本都要保留皮質來證明它的身份。但是這反而給了一些人更好的造假機會,人造毛孔,加強皮色大行其道,而且是已經在市場上形成了“無皮不籽”的現象,好像沒有皮子的和田玉就不是籽料了,這種可怕的氛圍。 大家不論在網上還是在實體店,看塊玉石,如果沒有皮子,那誰敢說自己這個是籽料呢?太可怕了。 來吧,最後給大家看看我自己的第一塊真正的新疆和田籽料。看看8年前拿的這塊石頭。

200多克,題材為劉海戲金蟾,青白玉,原籽整雕。

看看細節,工藝師把原籽上所有的僵棉,石沁都給掏掉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細膩的肉質。

看到這背面的大裂了麼,以前玩兒玉石有一個說法叫“無裂不籽”,意思是籽料的特徵之一就是容易有綹裂。這種裂,其實也是和田玉的身份證一樣。這個小物件可是有些年頭了,只是那個年代市場上不太認這種工藝,雕工也不夠精細,這個小東西除了料子好,其他的真是一無是處,但是上手的那種質感,是其他料子無法比擬的。我平時也就放在盒子裡,偶爾拿出來盤玩兒一下,十分喜愛。

6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百年一遇的抄底機會,就在路上2021,還記得2008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