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作為領土相鄰的南亞大國,印度在各種媒體上的出鏡率還是相當高的。西方媒體炒作多年的“龍象之爭”就不用說了,拜登剛一當選印媒就爆出了“電話承諾支援印度入常”的流言,再加上邊境線上三不五時就搞事情的操作,不管怎麼看印度都不是盞省油的燈。

然而,即使從2004年G4成立算起,印度入常看似成功在即,結果卻往往是四票透過一票否決,真要入常,恐怕還要經過漫漫長路。

南亞小霸王的野心

1947年,英國議會透過“蒙巴頓方案”,從檯面上看,印度就此脫離了殖民地的身份,成立了自治領。如果不考慮著名攪屎棍大英帝國留下的坑,印度獨立之初無論地緣還是經濟,開局堪稱上佳。比如說1949年,印度的鋼產量是中國的8倍,國際關係之如魚得水更是遠勝當時的新中國。

印度也挺爭氣,幾十年內搞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錫金等一堆陸上鄰國,弄到不少好處,對印度洋也著意經營。面對中國雖然戰爭沒佔到上風,至今在邊界上也還不肯消停……

關於國際上更多的利益、更大的話語權,印度是否有想法?看上去不但有,這想法還很不小。二十一世紀印度經濟向好,是公認的“金磚四國”之一;軍事上也雄心勃勃,98年宣佈擁核,自研阿瓊坦克、光輝戰機,積極找俄羅斯合作搞航母搞隱身戰機;政治上最具代表性的操作,則是謀求“入常”。

抱團入常的G4

眾所周知,聯合國的知名度遍及全球,但安理會才是真正重量級的機構。常任理事國固定五家,非常任理事國共有十席、每年一換不可連任。關於“一票否決權”的段子整個網際網路俯拾皆是,誇張點說,五常在這個地球,基本就是遊戲裡RMB玩家甚至乾脆就是管理員的地位。

既然常任理事國的身份這麼好用,自然就有不少國家躍躍欲試想要“脫非入常”了。也許就是因為志同道合,2004年,印度與其他三個既有心思又不缺自信的國家以“入常”為共同目標結盟,一般習慣稱為“G4”。

G4包括印度、巴西、德國和日本,大家抱團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互為奧援、爭取常任理事國的位子。為什麼是偶數?如果成功了五常變九常,投票也方便;為什麼是這幾個國家?它們分屬南亞、南美、歐洲、東亞。其實當初人家想得更周到,本來是計劃再拉兩個非洲國家一起運作的,無奈非盟內部誰都不服誰,埃及、奈及利亞、南非個個都想上位,最後只好不帶非洲……

G4大概覺得1+1=2、1*4=4,大家一起努力總比單打獨鬥效果更好。他們搶在2004年把這個聯盟組起來,也是因為2005年聯合國有改革計劃,想要在入常事上有所作為,當然要提前準備。

然而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爭取入常的小夥伴變多了,也就意味著利益有衝突、可能會表示反對的對立方也變多了。G4的入常之路究竟都遭遇了些什麼?

印度要入常,美、俄、英、法在不同時期先後表示過支援,或者至少是個不反對態度,中國硬槓時直接反對,不太想硬槓的時候就放話“不帶日本的話可以考慮支援你”,然而巴基斯坦從來都是拼命反對的態度;巴西要入常,英中法俄表示這個可以有啊,美國反過來不肯表態,一群拉美國家諸如阿根廷、墨西哥拼命反對;日本要入常,美英法都說OK,中俄的態度從頭到尾都是明晃晃的不同意,朝韓也在臺下使勁喝倒彩;德國明面上沒有接到來自五常的反對,然而歐洲國家們又冒出來了,荷蘭、西班牙、義大利紛紛表示反對……

五常與“咖啡俱樂部”

說是政治無情、人性使然也罷,說是五常有一個算一個全是老流氓也行,總之G4看上去共同努力的初衷就這樣被搞成了互扯後腿,四個國家的訴求被拆分得七零八落,入常之路越走越難。

真正的理由其實也不難懂:“一票否決”是個名實相符的東西,代表著一個國家在地球某區域影響力巨大,繞過它就真的幹不成事。而不到迫於無奈,誰願意把到嘴的利益吐出來,讓更多的人分割?“五常”彼此之間也不是什麼好朋友好兄弟,互不順眼甚至互撕頭花都是常規操作,然而這也並不表示它們就願意容忍新人加入利益分割的行列。

2017年,四國曾經主動把訴求“打折”,表示只求入常, 15年內沒有否決權也完全OK。然而還是沒能成功,這固然證明當前五常並不認為G4有足夠討價還價的分量,另一個原因則來自狂扯G4後腿的“咖啡俱樂部”。

要說成立時間,這是個比G4更有歷史淵源的組織。它的正名叫做“團結謀共識”(Uniting for Consensus,UFC),“咖啡俱樂部”算是個花名,因為這個組織本身相對鬆散,最初是由一些有共同看法的國家代表邊喝咖啡邊聊天聊出來的。

它的最初目的是防止常任理事國數量膨脹,等到G4一登場自然就勢不兩立起來。這個組織大約有50個國家參與,領頭者不定,近年來比較活躍的主要有義大利、韓國、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國,俗話說“不是苦主,誰肯出頭”,看這幾個名字也明白“咖啡俱樂部”和G4是個什麼關係了。

結語

雖然印度的入常之路至少當下看來相當不樂觀,但俗話說“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在國際上追求更大話語權的努力總不是個錯誤。對於掌權的政客們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未必看不穿其他國家各懷心機的現狀,也不見得天真地以為靠嘴炮就能收穫利益,但“大聲爭取”的姿態是一定要有的:對外可以展現自信,至少我們是有大國底氣的;對內則可以提升國民的自豪感,還可以把五常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塑造成“邪惡的敵對國家”,增強內部凝聚力。至於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入常,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1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絕俗—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