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中國的好老師,從中能吸取太多的歷史教訓,而這些教訓其實在明朝就已經體現了。
實際上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主義,所謂的資本主義即所有人的目標都是錢,以及用錢來解決問題。如今的美國有大明王朝的既視感
明王朝,其實亡於黨爭,東林黨與閹黨的黨爭是掏空王朝的根本原因。黨爭之禍貽害無窮。
一個王朝本質上就是一家公司,講究收入和支出的平衡,任何一家有錢的公司都不會倒閉,公司倒閉之前莫不是一屁股債務還不上了。
大明有錢嗎?是真的有,明王朝佔據海外貿易的比例要遠大於今天美國在世界的貿易地位,大批的出口換來大量的白銀。
今天的美國同樣透過貿易,霸權等各種方式讓全世界的資金流進美國。
但是大明王朝是真沒錢,閹黨雖然可恨,但是閹黨有個基本的邏輯:那就是閹黨只能從朝廷的錢裡面貪一部分,就是朝廷首先能撈到錢,然後閹黨才能有錢拿。所以有閹黨的時候朝廷還能有一些錢,魏忠賢在的時候,大明王朝北方的防線還是相當穩固的。整體來說,閹黨用人還是準的,因為宦官本質上是依附皇權的,朝廷如果倒閉了,閹黨也就完了,所以閹黨想要掌握朝政,首先要保證朝廷不會真的倒了。
魏忠賢,其忠賢與否一點關係沒有,只要他能撈到錢,讓朝廷有錢,那麼大明江山就不會亡。閹黨明白誰有錢撈誰的,逼底層農民,底層農民會造反的,所以閹黨在的時候稅收都是收割工商業的。
大明王朝1566:嚴嵩這句話太經典
而東林黨人已經完全成為大地主/商業階層的代言人,並且透過一套高大上的口號來大搞“政治正確”,掌握話語權,堅決反對向江南商業徵稅。嘴上一個個憂國憂民,背後都是黨同伐異。所以當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東林黨的文官集團們排好隊準備迎接新皇帝····給誰當大臣不是當?只可惜他們失算了,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人類所有的爭論最後都會以搶佔道德制高點對上升到對對方人格的貶低的層面上,黨爭也是如此,一黨上臺後會推翻前朝所有政策,不管這政策是對是錯。
今天,傳統的地主階級已經變成如今大家嘴裡說的資產階級,地主變成了資本家,其實兩者本質上沒什麼不同,如今美國朝野兩黨背後全部都是各大財團的勢力,甚至在大部分歐美國家都是如此,自古以來對富人收稅就是個難事,稅收總是很難收到富人的頭上,明朝江南如此富庶,朝廷卻收不到錢。法國向富人徵稅卻失敗了,美國的巴菲特繳稅數額還比不過給他打工的助手。
昨天我看了一下美國9000億的紓困法案,竟然長達5593頁,看得出美國的政治家們都在搞什麼了。各種專案撥款,各種夾帶私貨,這裡面有好些錢花在對抗中國的專案上····什麼消減中國影響力,支援香港民主,《乾死中國5G法案》,這裡面有太多的私貨。這5000多頁的法案,六個小時投票透過,你們真的看過了嗎?
有人嘲諷特朗普,你當年偷稅漏稅······特朗普狡黠的懟了回去,我當年偷稅漏稅的時候,我還是民主黨人··········
大家不要搞混了資本和資本家的的概念,資本連資本家的死活都可以不顧······
流水的縣長,鐵打的黃老爺
但是美國有明朝沒有的兩大優勢:
第一,美國沒有什麼外患,明朝最終是內憂外患的折騰下崩潰了,沒有了外患,美國只會自己不停的折騰自己。
第二,現代的金融避免了大明王朝面臨的困境——通貨緊縮,有事印鈔票,再不濟還有關稅。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美國衰落的過程和英國差不多,美國最終的結局和他的後院南美洲差不多。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這個結局叫拉美化。
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王朝滅亡的時候,崇禎自己吊死,做到了君王死社稷,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美國亡了,會有人吊死嗎?不會。美國疫情死這麼多人,可曾看見有一個官員被問責撤職了嗎?一個都沒有!
要知道武漢可是有3000度公職人員因為抗疫不力而撤職的·····
東林黨的領袖錢謙益,相約和柳如是一起投水自盡,結果出生卑微的柳如是踐行了自己的諾言,而這位朝廷大佬,竟然藉口水太涼,不宜自盡為由,打了退堂鼓。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如何看待美國?
在我眼裡,美國已經亡了·····
但是這不關中國的事情,中國不會稱霸,中國也不會和美國發生衝突,畢竟隔著半個地球,我們就看著他折騰,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至於美國帶來的教訓,我們還是可以總結一點的:
中國古代王朝最重要的術就是,用貪官,殺貪官;在今天這個過時了。
但是換一個角度,就可以成立,那就是用資本,殺資本;
資本和資本家是要有的,可以拉動就業,促進消費;但是玩過線,就需要敲打,甚至殺一儆百;
畢竟在中國,這些資本家們,無論再怎麼有錢,都已經做不了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