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城牆,我們每個人都在攀爬著一道道城牆,然而每道城牆都有一批最先翻越的人,他們首先爬上城牆,給後輩指點著前方的道路,帶領著後輩衝刺更高的牆體。
陳章良,就是那批走在前端的人中的一個。
陳章良帶領著我國生物工程技術科研一路向前發展,甚至是在世界科研領域他都嶄露頭角。
他不僅在學術上有著頗為深厚的成就,在教書育人、商業生意、政治為官等方面也有著不俗的成績。他是被學生們稱作"老闆"的老師,他是陳章良。
寒門子弟出人才,學術研究展頭角陳章良並不是出生在書香之家的孩子,也沒有口含金湯匙的家庭背景。他在1961年出生於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庭,父母隻字不識,就連陳章良也是在九歲那年才第一次踏入學校的校門。
相比之下,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已經比他舒服了不知多少倍了。但是陳章良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貧窮就自暴自棄了,他靠著獎學金和學校減免的學費讀完了小學和中學。
1978年,陳章良考進了華南熱帶作物學院,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
進入大學,陳章良發現了另一片學習的天地,他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堅持自己的科研實驗,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在1982年,留校任教。
在本校教授學生的同時,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學術追求。
在1983年,陳章良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生物和醫學部的研究生,攻讀植物分子生物學專業。
然而陳章良在學業上的"開掛人生"並沒有就此結束。在1987年,他拿到了這所著名學府的博士學位證書。
換一句話說,陳章良花了四年的時間,提前一年半拿到了博士學位證書,這一年他才26歲。
當然,在他在美國求學的四年中,他得到當時世界著名生物工程學家畢齊教授的賞識,透過他的不懈努力成為了畢齊門下的得意弟子。
為什麼說是"得意弟子"呢?那是因為他研究的課題和當時與他相同方向的美國學子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在這場衝刺比賽中,陳章良成功奪得了魁首。
在1985年,陳章良率先取得了研究結果,還總結出了兩項重大研究成果,並且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實現了植物基因工程的轉移,不僅成功總結出遺傳規律,還準確提出其表達的分子模式。
他的科研成就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連續兩年應邀出席代表當今世界生物學界最高水平的國際權威性會議——美國學術會議。
這一切離不開他日復一日的實驗研究,他幾乎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科技研究上。據別人的描述,當時陳章良一天至少有十二個小時都呆在實驗室裡。
老師中的"老闆",用初心引領人生1987年,陳章良拿到了博士學業證後,放棄了美國給予他豐厚的工作利益和先進的科研環境回到了中國。
九十世紀的中國生物工程產業剛剛起步,也可以說是剛剛接觸這個領域,國內沒有有關的人才和研究環境。
陳章良學成回國也是迴應著當初他出國留學的初衷:為了發展祖國的生物科學領域,帶領著中國學子走在世界的前端,
於是,在1987年陳章良回國擔任北大副教授,兩年之後,28歲的陳章良破格晉升為北大教授,創下了中國最年輕的教授記錄。
陳章良在北大的教學也十分刻苦,絲毫不輸當時專注於學術研究的陳章良。當時的北大在他所教授的專業算得上是一窮二白,在全學院基本上只有他一個老師可以在專業上教授學生。
陳章良的所有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就連細菌培養箱都是他親自用平板車拉上學院的教室。
他從最基礎的方面一步一步的教授、啟發學生,一點一點的教學生進行生物技術試驗,他不是學生的老師,而是"老闆"。
他教出的學生大多數都在這個領域有著很高的造詣。他的學生們對他十分喜愛,甚至用"良哥"的稱謂來表達對陳章良的尊重和喜愛。
陳章良卻更喜歡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稱他為"老闆"。
當然,他除了發展國家預備實力的教學之外,他自己的學術研究和工作也沒有落下。在北大未名湖畔,他的實驗室裡的燈光就像是照明的燈塔,在12點前從來不會熄滅。
然而就是在這個小小的燈塔般的房間裡,陳章良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國家863計劃中的多個研究專案,到現在還在不斷書寫著我國生物基因研究的新篇章。
特別是他的作物抗病基因工程成果,領先著國際上的平均研究水平。
當然,陳章良喜歡學生叫他"老闆"的另一方面也展示著他在商業上也有著很高的成就。因為中國的生物工程產業沒有跟上國際上的步伐,很多裝置都需要在國外進口來使用,用時長成本還大。
看到這一弊端的陳章良決定在北大未名湖畔建立公司,名字就叫北大未名生物集團,也就是在1992年,陳章良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生物技術產業化實踐。
在他的大力推動以及他自身在這個領域的巨大優勢之下,北大未名很快便發展出了17家子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生物基因工程製藥企業之一。
同時,基於他對於世界科技研究的精準預測,使得中國在生物工程產業方面急速發展,甚至開始壟斷某些領域的半壁江山。
一些傲人記錄的榮譽陳章良在一次次的研究和課題的攻克中抓住了世界科研組織的眼球,而他那些傲人的研究成果也一次次震驚著世界。
陳章良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科研部門頒發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工作者金牛獎";中國十大傑出青年;1994年被美國《時代》週刊選為全球100位青年人才等等。
他在1991年獲得的"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家獎"更是讓全世界的實現聚焦在了中國。
他是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人,也是該獎評選以來第一個由國際評委會六名著名科學家全票透過而獨享此獎的科學家。
當時,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馬約爾先生將"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家獎"的證書發到他的手中時,也忍不住脫口而出"中國人巨人得到了這個獎",表達了他對陳章良的驚訝和敬佩。
陳章良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中國學者,他將中國的智慧和品行展現給世界。
陳章良又是一個一絲不苟的教授,他帶領著中國的學子一步步探索學術上的奧秘,給中國一次又一次展露頭角的機會。
陳章良還是一個方向明確的老闆,他將中國的生物工程產業帶向一個光亮的未來。
他能明確自己的目標,始終朝著自己內心的那個方向努力前行,他實驗室裡的光也會指引著眾多學子繼續前進。
也許我們絕大多數人不能像他一樣獲得如此成就,也沒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樣"身懷絕技",但是就像是爬城牆的人一樣,我們能隨著他們的腳步,看著他們在前方給我們的指引最終到達城牆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