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002年,一部電影《瑪德蓮墮落少女》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三位少女身上發生的悲慘遭遇。瑪格麗特在一次家族婚禮上被堂兄弟姦汙,伯納黛特因太過美麗吸引了不少男孩的目光,羅絲未婚先孕,更可悲的是,這三位女孩都被送進了一所名為“瑪德蓮之家”的“集中營”。

在這裡,她們穿上了統一的服裝,剃掉了美麗的長髮,改換了自己的姓名。每天早上6點起床做彌撒、吃飯,然後開始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髒汙的衣物、潮溼的洗衣房、灼人的漂白劑,少女們從早忙到晚,沒有一絲停歇。她們的胳膊、腿和背部疼痛難忍,眼睛被漂白劑刺痛,手腳泡的變白髮脹。稍有不慎,還會受到修女的毒打和侮辱,老修女會用冷淡的、不帶一絲感情的話語女孩們的尊嚴踩在腳下:“你們是罪人,違反了上帝和社會的法律。但是在這裡你們可以為自己的罪行贖罪。你們可以像抹大拉的馬利亞一樣,得到我主的寬恕。”

這是電影《瑪德蓮墮落少女》的情節,卻真實發生在20世紀的愛爾蘭。

“抹大拉之家”(或瑪德蓮之家、抹大拉洗衣房),機構的名字取自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她在基督教的傳說中通常被認為是妓女,被耶穌拯救、懺悔,成為他的門徒。洗衣房並不侷限於愛爾蘭,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中世紀,經過幾個世紀的運作,遍佈歐洲、北美和澳洲等國家和地區。到 19 世紀末,僅在英格蘭就有超過 300 個抹大拉機構,共收容了 6000 人,僱傭了至少 1200 名全職工作人員,在愛爾蘭至少有 41 個,如善牧修女會、仁愛修女會等。

(提香的畫作,描繪了耶穌與抹大拉的馬利亞之間的會面。抹大拉的馬利亞現在被逐漸正名為耶穌的堅定門徒)

十九世紀末期,這些機構主要是為那些“被認為可能流落街頭的婦女”提供庇護,比如妓女或未婚媽媽(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生了非婚生子女的婦女會淪為妓女”)。機構中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洗衣、做針線活、刺繡、製作裹屍布、料理農場等,以支援機構運作,併為婦女提供培訓,讓她們獲得生存技能。最初,大多數婦女是自願進入機構的,她們希望在機構裡學習知識,離開後能利用這些技能來賺錢。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機構開始變得像監獄一樣。1916年都柏林爆發了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復活節起義,許多婦女積極參與民族主義、女權主義和其他解放運動,1916年的《復活節宣言》也承諾女性在獨立的愛爾蘭享有平等的權利。然而,教會和政府卻越來越認為家庭更適合她們,做妻子和母親是最重要的,而且是愛爾蘭婦女身份的唯一成就。

《愛爾蘭獨立報》指責道,有些母親“逃避或忽視了對子女的責任......有些母親寧願選擇待在時尚擁擠的大街,也不願選擇自己安靜的家;有些母親寧願在講臺上或會議室裡講演,也不願在託兒所裡與子女聊天。”

1921年12月6日,雙方簽訂《英愛條約》,英被迫允許愛南部26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但北部6郡仍屬英國,成為現在的北愛爾蘭。天主教是愛爾蘭與其舊統治者英格蘭之間最重大的區別之一,在最終實現獨立之後,天主教自然就被視為該國的伴侶。1937年自由邦的新憲法明確承認了天主教的“特殊地位”,為整個自由邦暈染上了濃厚的天主教色彩。

獨立後的愛爾蘭自由邦逐漸走向保守、排外,為了捍衛革命成果、對抗英國,便採取了一系列保守的政治決策:離婚、避孕、墮胎和其他許多“非天主教”的事物都被禁止;音樂、書籍、電影和藝術在當時的流行文化中也得到了重點審查。歷史悠久的天主教會和剛起步的愛爾蘭自由邦合作日益加強,成為該國道德氣候的自衛隊,強調婦女的性純潔成為了建立新的民族身份的一種手段。

為了維護一個道德純潔國家的幻想,婦女的性行為和社會行為受到了嚴格的審查,任何為國家帶來恥辱的行為都應受到懲罰和監禁,以維護愛爾蘭純潔的神話。於是,包括洗衣房、孤兒院,感化院等在內,一個由越來越具懲罰性的機構組成的龐大體系發揮了作用。這些機構主要是受天主教命令管理的,但它們得到了愛爾蘭政府的支援,政府向該系統提供了資金,以換取洗衣服務,女孩們卻得不到絲毫報酬。

父權制下,男性不會因自己的行為受到處罰。妓女、未婚媽媽、孤兒、強姦或性虐待的受害者、舉止放蕩者,甚至“太美麗,可能會對男人造成誘惑”的女性則紛紛被投入了抹大拉洗衣房。20世紀20年代之前她們還可以自由進出,現在要麼等待男性家長簽字帶出,要麼在洗衣房中勞作至死。

這些囚犯被稱為“抹大拉”、“懺悔者”、“孩子”,她們穿統一的制服,她們的頭髮被剪掉,真名也被抹去,改成了更聖潔、更怪異的名字。她們每天懺悔祈禱、食用少量飯食、辛苦洗衣工作、沉默寡言,以補償自己的“墮落”。

在抹大拉之家,而殘忍對待女性的又都是女性。因為自己的罪孽,囚犯們遭受了各種體罰。相互交談、工作出錯,任何違反規則的行為都意味著嚴厲的懲罰。16 歲的孤兒薩琳娜曾幫助另一個抹大拉進入附屬的孤兒院,她的孩子被安置在那裡(在洗衣房生下的孩子長則三年,短則十個月能待在母親身邊,此後便被送往孤兒院或被其他人家收養,母女分離)。

(洗衣房附屬的孤兒院,很多母親生下來的孩子都被送到這裡)

事情被發現以後,薩琳娜被修女捆了起來,目擊者回憶道,“薩琳娜的手臂上青一塊紫一塊,她的雙手長期泡在漂白劑裡,紅的嚇人。手指上全都是皸裂的口子,一道一道的,當然,我們都是這樣……修女下定決心要嚴厲懲罰她,她把薩琳娜的頭髮全部剃光,拿鞭子抽打她……薩琳娜看起來就像一具受驚嚇的小骷髏,不斷在地上扭曲翻滾。很疼,我知道,我也被打過,我們所有人都被打過……”

還有一個弄溼床單的抹大拉受到了公開羞辱,“修女們把溼床單裹在她身上,讓她跪在空地上,所有人都圍著她。她背後貼著一個大大的紙板,寫著‘骯髒的、墮落的懶女孩’。”

除了毒打,修女們還會用最惡毒的言辭對她們進行身體和精神的侮辱:“要我告訴你們我看到了什麼嗎?我看到的是醜陋、放蕩、墮落和汙穢的肉體。上帝聖潔意志的可憎之物!”

此外,抹大拉之家通過等級制度,將羞恥感刻進了女孩們的腦中。在這裡,女孩們一般被分為三類:“普通懺悔者—瑪麗的孩子—聖潔者”,通過努力工作和虔誠懺悔,囚犯可以逐步上升等級。然而,她們永遠無法與真正的修女相提並論,一旦進入抹大拉之家,她們就是永遠的懺悔者,不論上升到何種階層,這種恥辱與罪孽都是永久的、無法消除的。祈禱、工作和守紀只能確保得到救贖,卻永遠都無法恢復道德純潔。

抹大拉之家帶給她們的恥辱影響到了婚姻生活,“要讓一個年輕男子娶有很多罪過的女孩是很困難的,但是最令他討厭的是娶一個曾經在抹大拉之家裡的女孩為妻。”這種羞恥逐漸被女孩們內化,一名女孩在父親的要求下被安置在一家洗衣房裡,她說:“我本來可以在三個月後出來的,我父親來接我了。但是我羞於回家。我在洗衣房呆過,它有壞名聲,我也會有一個壞名聲。”帶著這種羞恥,許多婦女在離開時不得不隱藏自己曾在抹大拉之家呆過的恥辱,有些人則去其他國家開始新的生活。

女孩們的不幸遭遇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1993年,都柏林慈善聖母修女會為了彌補股票交易中的損失,將修道院的部分土地賣給了一個房地產開發商。在一個集體墳墓中發現了133具屍體,修道院將屍體火化並埋葬在格拉斯涅文公墓的另一個萬人冢中,後來發現,裡面一共有155人的遺體,只有75人具有死亡證明。在另一個單親媽媽收容所舊址裡則挖掘出大概796具年齡在35周到3歲之間的嬰孩屍體。她們的悲慘境遇以及後來的死亡都被祕密地掩蓋了。

這一發現將抹大拉的洗衣店從公開的祕密變成了駭人聽聞的新聞。婦女開始為自己在機構中的經歷作證,並向愛爾蘭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天主教教會承擔責任,並就侵犯人權行為向聯合國提起訴訟。愛爾蘭政府承認政府對洗衣店的支援以及機構的殘酷行為,2013年,愛爾蘭總統向抹大拉的婦女道歉,並決定予以賠償。

然而,“我想知道為什麼她們(修女們)這麼殘忍”一名受害者說道。

這個“她們”僅僅只是修女們麼?

最新評論
  • 1 #

    特別奇怪的一點是,在各種女性受壓迫的故事裡,扮演迫害者的也往往是女性。

  • 2 #

    她們不是修女,是穿上天使外衣的惡者。

  • 3 #

    這就是某人所說的歐洲貴族?

  • 4 #

    太可怕,太可憐了,女人在男權社會下永遠是弱者,只有有著高等素質的國家或地區才會更多元化地理解,包容女性。最可悲的是一些女性在這樣的環境下已經被同化,她們自己就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可悲可嘆

  • 5 #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 6 #

    西方國家的所謂民主自由,總是掩藏著數不盡的罪惡,一捅就破!

  • 7 #

    女人從來都是為難女人的!

  • 8 #

    女人活在這個世上真的是很難

  • 9 #

    人權在哪裡?這也是普世價值。大V公知出來解釋下。

  • 10 #

    修女們真正信奉的恐怕是哪個惡魔吧!

  • 11 #

    民主與自由只是西方的遮羞布,他們只活在自己的幻想中

  • 12 #

    現在的中國男人變成弱勢群體了

  • 13 #

    明明是受害者,卻在那些所謂的“拯救”裡變成了加害者

  • 14 #

    歌詞總有最閃爍的星星

  • 15 #

    仁可以過分,義不能過分。

  • 16 #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海地首都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富人區數家商店銀行被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