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生育補貼能提高生育率嗎?不過是治標不治本、隔靴搔癢罷了

韓國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有0歲-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育兒補助。韓國的人均收入比較高,每月的1800人民幣,這並不是很多。

是否能提高,本質上不是什麼補貼的問題,而是生育價值不被承認的事實,是經濟發展層面的問題,同時也並不是經濟的問題,更是個人的慾望被放大的問題。

如果只是補貼就能提高,那這個事情就太簡單啦。日本為了提高生育率,幼兒園都免費,然而日本還每年自然減少四十多萬人口。韓國只有令人絕望的0.92。

單純從男女角度的經濟來講,男性從婚姻生育中佔到了便宜,而又願意承認女性生育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甚至有些男性還很惡劣,甚至不願意為女性為他生育付出任何的經濟行為。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很大的一部分,看得多了,虧本的“買賣”自然就不幹了。

從個人經濟上看,如今很多人連自己才剛剛養的活,還沒有存款,不要說生孩子,都不敢辭職,否則第二天就沒錢吃飯了。

這裡肯定有人要反駁了,以前的人那麼難,怎麼就可以生養這麼多孩子,現在的人養一個都覺得困難呢?

道理不是很簡單的嗎?以前是放養式養娃,給口飯吃,病不死,餓不死就可以了,養兒成本並不高。現在只要是孩子的東西,什麼都貴,幼兒園的學費堪比大學學費,生活費堪比成人,學位還需要連夜排隊靠搶。

對於中國家長而言,孩子是家長的底線。不說要給孩子最好的,起碼不能差太多。現在很多資源都不平衡,尤其是教育資源,真的是差太多,生下來的孩子未來階層不說跟自己一樣,甚至還有下跌的風險。

這是廣大的家長們所不能接受的,他們寧願少生,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一塊“投資”到一個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的階層要比自己高,至少要不能比自己差。所謂的二胎、三胎、自然也就沒有了。

從宏觀發展上來講,生育率的下降,是發展的正常階段。

以前的日子不好過,現在的日子好過了,自然就不願意去過以前不好過的日子,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內心想法。

然而,生娃不容易,養娃也不容易,女性生育價值、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女性生育太多個孩子,只會讓自己重新回到那種不好(苦難)的日子中。

如果說以前沒有過過好日子也就罷了,靠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了,誰還願意再回到以前的苦難日子呢。

硬是逼著人回到以前的那種“苦難”日子,那隻能讓一部分女性、男性用腳投票,寧願交“單身稅”也不願意生育、多生孩子。

所謂的給補貼並沒有什麼用,這個並不是給了補貼就能提高得了的,就跟救急不救窮一樣,救急只能度過一時的困難,但是要改變貧困的事實還需要自身的努力,還有社會環境的塑造。

然而,保障女性的權益、保障孩子的權益,又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相當於陣痛,並不能一下全部到位,事實上也會不允許一下到位,甚至不後退都算不錯了。

既然生育孩子如此降低個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回到了從前小時候那個拼命需要逃離的“苦難”,誰還會去生育孩子呢?

就像要脫貧,就得先吃飽穿暖,才能去談教育、精神建設。

要解決生育率問題,要先解決經濟問題,如解決女性生育、育兒權益保障問題。孩子的受教育資源不平等,談提高生育率,沒有任何意義,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

個人的慾望被無限制的放大,早就不滿足自動獲得的各種社會資源。

以前的人很容易滿足,現在的人總不是不太容易滿足,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階層還可以提得更高,能得到更好的。可惜,能力不足以滿足慾望,又不願意承認自身能力不足以支撐慾望,便將錯誤甩給社會,是社會太難,是自己懷才不遇。

例如那些靠著名牌大學,靠著讀書已經脫離了原生階層,卻天天喊著我沒有好工作,收入不高,我太難的那些人。領著月薪1到2萬的白領們,天天喊著孩子培訓費貴,錢不夠用,尤其是那些熱衷凡爾賽文學的,都是那群人在玩。

這才是更為重要的原因。

10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走上跟越南相反的道路後,巴基斯坦迅速走紅,中:好心沒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