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八號首飛告捷,當人們還沉浸在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的興奮中時,又一顆"白晝流星"飛向太空。
有人說,在這個時代,只有一種感情不會過時,那就是:"我愛我的祖國!"
12月22日當天火箭於正午升空,噴射口發出的光炫目耀眼,噴出的尾焰引起大氣的擾動,讓雲層發出比太陽更明亮的光輝,其後的白煙形成了煙之塔,將天空分割為光和影兩個世界,光輝和白煙無盡地延伸,劃破蒼穹帶來的轟鳴聲迴盪在大氣中久久揮散不去。
2020年漸入尾聲,我們有幸再度看到了中國的"白晝流星",《我和我的祖國》是作為對祖國70華誕的獻禮而上映,它透過七個故事展現了祖國七十年代的變幻風雲,其中最飽受爭議的就是總導演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了。
《我和我的祖國》這個片名決定了這是一部愛國情感大戲,在這樣大的命題下,《白晝流星》並沒有煽情,而是跳出了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背景,拍攝了祖國的另一面,長河落日,茫茫孤城,踏馬西去,瀟瀟黃土,劍走偏鋒,浪漫放肆,卻又直擊人心。
就像知名編劇史航所說:"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不僅題目最詩意,通篇也是目接歸鴻,心遊萬仞。"
那一天草原白日裡劃過的流星,宇宙的浩瀚照亮了每個人的內心。--《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
《白晝流星》以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航為大背景,將扶貧與航空兩個看似毫無關係的主題緊密聯絡在一起,在時代程序中的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的距離看似遙遠,實則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
在遙遠的西北荒蕪之地有這樣兩個年輕人,他們因為家庭的貧困和父親的離世而愈發叛逆,父親臨死前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能在白晝裡看到流星,那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美好。謹遵著父親的教誨,兩個人踏上了離經叛道的追尋之路……
陳凱歌從三個維度展開敘事,分別是:天、地、人
"天"是神舟十一號飛船,也是數十年來航天工作者和全國人民的航天夢。
"地"是影片中飛船著陸在的祖國邊陲貧困地區,而中央的精準扶貧也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
"人"是田壯壯和那一對兄弟,也是無數扶貧幹部和貧困少年的縮影,少年們被改變的不只有生存狀態,更有精神狀態。從迷惘落魄到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流浪兄弟的轉變在神州大地不斷髮生著。
影片結尾還原了神州十一號迴歸的場景。
在飛船即將著陸的同時,老李帶著小哥倆在戈壁灘上策馬奔騰,趕來迎接白晝裡那顆最璀璨、最靈驗的流星。
白晝流星的傳說是從少年的爺爺的爺爺那裡便流傳下來的,在這片荒漠上兩位混兒親眼目睹了"宇宙遊子"的歸來,他們內心也經歷了巨大的震撼,那是來自宇宙浩瀚,召喚著他們迷失的精神和靈魂的迴歸。正如最後,李主任支撐著將死之軀,耗盡最後的生命之氣說出那句:"站起來,站起來說話。"
七位導演,七部短篇集,同樣的命題作文,難免不會被人暗中排序,比拼才華與人氣,沒想到作為總導演的陳凱歌卻是最被詬病的一個,有人說他江郎才盡,有人說看不懂故事,更有人直接罵電影是爛透了……
《白晝流星》也許有讓人遺憾的地方,但動人的橋段,不同於套路型淚點堆疊,看似不動聲色的表演,卻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
陳凱歌用一個看似最荒唐最遙遠的故事,將神州十一號的降落描繪成傳說裡的神蹟,當降落傘落下,巨大的傘蓋遮住了絕望的黃土地,將紅白相間的濃烈色彩種進這兩個孩子荒涼的精神世界,祖國的光輝也普照進每個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