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康盛兩家當家人身份不同

原著中康老爺是康老夫婦唯一的嫡子,自幼寵溺。

康姨父是當時頂級的高富帥,康家嫡長子(後來成為康家族長),被溺愛長大的,本人很有才華

也是少年進士,殿試名次比盛老爹還靠前,名門閨秀爭著嫁

但是,他自己當家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沒有被欺負的經歷,不會感同身受。

不關心庶子庶女,沒有受過苦,就大手大腳的花錢,小妾足夠三個足球隊,

孩子足夠兩個足球隊,再加上吃喝玩樂,養清客相公,十幾年下來,康家就剩了一個空殼子。

丁憂的時候還花天酒地,這也就算了,還把小妾搞懷孕,把孩子打掉倒也罷了。

康老爺就是要生下來,這就給了政敵口實,以後想復出就有人參他,導致他一直賦閒

沒法當官就沒有灰色收入,康家就越來越難。

當初王老大人早就看出了康姨夫的本性,不是很想嫁女兒,但是太寵愛大閨女了

拗不過孩子,只好答應了婚事。

盛老太太和明蘭從宥陽回到京城後,華蘭回孃家探親,這是盛家進京後的第一次家宴。

在京城的盛家親戚全來了,當天晚家宴就有請包括康氏夫婦在內的一眾親戚吃飯,散席後

明蘭就康姨夫酒色過度的德行問了老太太,老太太就提到康姨夫是家中獨子。

康老太太寵溺著大的,盛明蘭總結官位都不高,但是合起來就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家族勢力。

盛紘在申辰之亂後,升職為正四品的左僉都御史,然後不敢得罪人後來去管了糧道(肥差)

知否電視劇之所以背景改到北宋了,一是官員工資高,在法定工資方面,

宋朝是中國歷史各朝代最高的,所以盛家在保持清流名聲的同時還能比較富有。

二是對女子大加束縛的理學是在北宋末期到南宋時才開始出現的,

在仁宗時期應該和唐朝還是差不多,女子比較開放地位也較高。

康姨夫到了中年,雖然酒色過度,和康王氏感情破裂,但是似乎還守著讀書人清流本色,

無論小說還是電視劇都保留了,康姨夫一直看不起盛紘,嫌棄盛紘趨炎附勢善鑽營,

電視劇裡基本沒有反應盛紘的職業表現,小說裡詳細說了幾個事情來描寫盛紘屬於官場老油條

見風使舵,看人下菜碟是盛紘的拿手好戲,從沒見過面的人,沒幾句話就把盛老爹當成畢生知己

小說裡出現了不止一次,每次看得我都笑得肚子疼

從而可以反向論證,康姨夫為人應該是出身名門,性格守拙,不善於鑽營的世家子弟。

當家主母教養不同

但可惜,碰到了康王氏這種敗家老婆,康姨夫得知自己的庶女送給老王爺做妾的時候,

不知是何反應,估計找個地縫鑽進去的心都有,所以本人一直覺得,康姨夫雖然是次要的。

背景板人物,但是也蠻悲催的,娶了個瘋女人做老婆真是悔(或毀)一輩子。

有人說對比康姨媽,康姨夫才是敗家,養那麼多小妾和庶出子女,不窮才怪

其實,古代講究多子多福,養小妾生很多庶子女,不見得就是敗家的原因

但是庶子的聘禮和庶女嫁妝的多少,是家庭經濟狀況的體現,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康姨夫跟康姨媽吵架,康姨媽罵他,要用自己的嫁妝,養家、養小妾、庶子、庶女。

多子多福不是敗家,掙不了錢養不起才是敗家。

康家還動了康姨母的嫁妝 這一點又佔了下風。

康姨媽兩個女兒,小女兒康元兒,嫁給了王舅母的兒子。

允兒嫁的是盛長梧前面文章中有詳細介紹在這不多說。

其實對於康姨媽來說,庶子庶女多了是壞事兒也是好事兒,壞的是養育花錢和分薄家產。

好的是人多力量大,如果好好教養,女孩子可以聯姻有勢力的家族,男孩子可以輔助康晉(像梁大爺和顧二能逆風翻盤的還是少數)。

可是康姨媽選了最壞的辦法來處理這件事,孩子們被欺壓被折磨。

娶無好娶,嫁無好嫁,還把庶女們送出去當妾。

人力資源被搞成了廢物資源,好好的孩子被糟蹋了。

如果康家好好養孩子,保守估計能聯姻20個家族。

康姨夫有責任,康姨媽也有責任,而且我懷疑康姨媽說的話,

根據盛長柏說康姨媽沒有好好嫁庶女和給庶子娶媳婦,應該也出不了多少嫁妝和聘禮。

王舅母在她被關起來的時候想:終於不用每年給她很多錢供她揮霍了

我覺得康姨媽是出錢養家和給庶子庶女聘禮嫁妝了,但絕對很少,

更多的是她自己的花銷,她出了點錢就天天拿來說嘴罷了。

康大人好面子,不好意思和她對質,也就更討厭她。

康王氏在閨中人品就不好,自己嫂子的親媽(也就是當時王家惟一的親家母),

因為自己女兒(也就是康王氏大嫂)一直不孕,就一步一磕頭進山去一座據說靈驗的寺廟求子,

結果求來一個送子觀音,對於其大嫂來說,這是自己親媽媽的愛心,可能還帶著血淚(具體去看現在藏族還存在的磕長頭習俗)。

結果康王氏不但平日裡老說自己嫂子壞話,臨上轎非要嫂子的送子觀音,不給就不上花轎,

其大嫂在王老太太的威逼下,只能滿足要求,這位康王氏一直都是窩裡橫,

在孃家、婆家、都是對自己身邊人開刀,現在新娘出嫁,都是讓男方出20萬,不給不出門。

這位王大小姐是刀刃向內,拿自己大嫂開刀,這人品真是沒誰了。

康王兩家的基本背景比照小說,都是門當戶對的文官顯貴,當年王家女兒當齡議婚,康盛二家上門

提親,康家和王家兩家是世交,早有口頭婚約又同是重臣,康姨夫當初剛考上進士意氣風發,且是

原配唯一嫡子,這樣的身家康姨媽會看上喪父庶子、門第微薄的盛紘才是見了鬼。

其實試想一下,如果康姨夫還有侯府出身的加成,那盛紘就更不可能娶到王大娘子了,王家當

初會同意次女下嫁,除了盛紘本身才幹魅力的考慮,盛老太太這個金陵勇毅侯獨女出身的嫡母起碼

加了50%的分。

就是王老太師不是隻看門第的人,從王老太太描述裡看王老太師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

再加上老太師的品行,老太師肯定也是看中了盛紘個人的品行和能力

不重視門第卻料定盛紘將來必有出息、大力主張嫁女的應該是王老夫人,

這點從盛老太太中毒、王家人趕到盛家求情時王老太太屢屢話當年是可以看出來的,

當然情節這些書劇都有,書裡還加了在中毒事件發生前王家剛回京、盛家人都到京城王家拜會那章盛紘的心理描寫也有提及,當初王家因盛家門第微薄本不欲許婚、王老太太如何云云。

當然,嫁女兒這種事做父親的不點頭,當孃的也不能擅自做主,王老大人估計是類似餘老大人那種憑個人本事成功的奮鬥典型。

王老太太許婚除了盛紘個人素質突出、勇毅侯獨女嫡母加持以及些許憶當年艱苦奮鬥的情懷,

更有可能是考慮到王大娘子的性情手腕是應付不了高門大戶的陣仗,低嫁反而對莽撞的女兒更好。

書裡最後王家還算亡羊補牢猶未晚,但是劇裡王家就太慘了,王氏舅舅作為獨子家主獲罪流放,

王家算是徹底玩完了,娶妻不賢毀三代,王老太死不瞑目啊

兩家嫡庶相差較大,應該主要指品行、婚嫁、以及在孃家的待遇、,品行上面墨蘭更差,主要指婚嫁和品行。

盛紘自己本身就是庶子,比康家更注重孩子的教育。盛老太太明事理,王大娘子雖然蠢笨心地善良,整體盛家家風挺好庶子女都挺好。

盛家王大娘子不曾苛待庶子女,對庶子女管轄權力較小,兩個庶女都不是她養的,明蘭是祖母教養

墨蘭由林噙霜親自照顧。還請了宮裡的嬤嬤,來教規矩。

康家管家大權全由康姨媽一個人把控,庶子女太多每個都像隱形人一樣的長大,這些庶子女的母親,大都是婢女出身不好,能力有限,教育對她們來講太奢侈了,苛刻較多。

盛家商官結合要錢有錢,康家並未提及,康姨夫不善專營家中境況每況日下。

參考紅樓夢裡賈政的親兒子賈環是養在趙姨娘身邊的

賈環交給趙姨娘撫養個人覺得王夫人是故意的,一個是因為假如王夫人來撫育賈環,養得好威脅寶玉地位,養廢了會被人說嫡母偏私,而趙姨娘自己見識有限,如果趙姨娘自己教賈環,大機率是教不好的,所以就給了趙姨娘這個“恩惠”。而且賈珠死了,她心如枯槁,也正好有理由

婚嫁,除去墨蘭的婚姻是自己依靠心計謀劃出來的,明蘭嫁給顧廷燁皇帝新寵,當然還有主角光環緣故。康家家事康姨夫是不管的,康姨母又是個善妒的,自私自利的她是不會為庶子女考慮的

61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小孩子的仇視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