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駐倫敦記者當地時間22日刊登了一則專欄文章《當世界離你而去後——來自倫敦的觀點》,講述了在第三輪封城後,倫敦居民的心態,“氛圍有點讓人絕望”。新冠疫情加重後,包括歐盟在內,全球已經有多個國家對英國採取了禁航措施,物流停滯、倫敦進入第四級“封城”管理、大量民眾外逃等一系列英國疫情的“驚悚訊息”讓人們聚焦到這個國家的未來。不過,處於風暴中心的英國人似乎已經麻木了。
據報道,當前的倫敦大家都戴著口罩,商店貨架上空空如也,為了囤貨,超市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不少商家在“頂風營業”,人們不清楚英國政府在幹什麼,沒人給出清晰的抗疫手段,更不瞭解這場風暴何時結束。報道稱,冬至已過,從22日起白天只會越來越長,但似乎並沒有人期待這種變化。我們曾預料到2020年底,英國會因脫歐而出現混亂,但如今混亂提前,自然混亂取代了人為,給人們帶來了恐懼。
不需要等到31日英國脫歐大戲上演,運輸卡車已經在多佛海峽前排起了長龍,政府“不要恐慌”的口號成為了最響亮的警鐘,貨物一搶而空。與前兩次封城相比,此次更讓人絕望,隨處可見的口罩,以及不知何時到頭的封城。第一次封城讓倫敦市中心在警笛聲中散發出鬼魅般的超現實的新光彩,第二次封城幾乎沒有什麼人留意,只有企業在口乾舌燥的解釋為什麼可以繼續營業。兩週前,倫敦南岸還到處是人,現在只剩下獨自跑步的人。
時至今日,英國政府似乎仍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約翰遜政府一次次面臨決策時,會選擇採取一種新的方法,然後通常在最後一刻否決或逆轉決策,被很多人批評為不合邏輯或冒險。疫情初期,約翰遜的態度輕描淡寫,後來才採取行動壓制疫情,檢測疫情。之後在沒有足夠的檢測、追蹤的情況下,說疫情會在聖誕節“消失”。再後來,約翰遜把國家拖入了一個“毀滅性的、沒有必要”的封城狀態,然後,他終於取消了聖誕節。幾天前,他還說只有不人道的人才會取消聖誕節。
現如今,英國每日的新冠感染病例已經變得非常龐大,精疲力竭的科學顧問們似乎在努力跟上大自然的腳步,但人類已經被疫情“折磨”了一整年,面對釋出會上的不確定性和陳詞濫調,人們似乎已經失去了信心。科學家們的建議也只能被一位飽受打擊、髮型越來越亂的首相選擇性的採用。臨近年底,約翰遜手中的政治籌碼越來越少,他的警告並沒有被嚴肅對待,反而全世界開始嚴肅對待英國。當前的封鎖、不確定性不知何時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