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南韓在前段時間發生了一系列的衝突,儘管美國不斷呼籲希望兩國採取更加冷靜的態度,但是似乎這兩個國家都沒有聽進去。日韓之間先後把對方從自己的貿易白名單中剔除,停止向對方出售一些敏感的涉及軍用的材料。隨後,南韓率先在獨島進行軍事演習進一步激化局勢,再接下來日韓情報互助協議也被歷史性廢除,雙方關係已經降至冰點。
即使如此,日本方面似乎還不解氣,就在剛剛他們又對南韓下手了。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近日在內閣會議上釋出了日本的2019防衛白皮書。在這份白皮書中,彙總了日本與美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軍事合作關係。在2018年的版本中,南韓在其中名列第二,然而這一次南韓的名次跌到了第四,澳洲、印度和東盟都排在了南韓之前。
理論上說,澳洲屬於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成員,因此日本把澳洲放在第一實屬正常。而印度由於其日益強大的國力和綜合實力,可以被日本認為超過南韓那也可以接受。畢竟美國也在推進由美日印澳組成的印太四國體系。
但東盟排在南韓之前,就顯得不那麼正常了。東盟總體軍事實力不足,而且地緣政治上可出現的合作非常有限。把東盟放第三,怎麼看都不合適。對此一個解釋就是,日本是專門針對南韓的。
其實,東京方面會作出這樣的決定也是有理由的,從上一輪的對抗看,南韓表達出的不滿似乎超過了日本。日韓爭端目前集中於歷史問題、領土問題和貿易問題。前兩個問題南韓都佔據主動,一邊批駁日本,一邊實際控制獨島(日本稱竹島)。即使是貿易問題日本下了先手,但是日本也佔不到南韓人便宜。
在這種情況下,兩邊民眾的對抗情緒是十分激烈的,而日本國內的強硬派呼籲要對南韓強硬的聲音不絕於耳。可想而知,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日本自然會刻意削弱和南韓之間的軍事合作關係,至少是口頭上是如此,否則國內的罵聲很難承受。
對於日韓而言,兩邊內心存在的偏見和現實中的矛盾從來就沒有徹底解決過。長期以來,是靠著美國的拉攏,以及華盛頓渲染的所謂“共同的威脅”,日韓才能勉強壓住矛盾站在一起。但是,只要稍不注意,日韓兩國民眾壓抑的敵視和不滿就會爆發出來,而要化解深層次的矛盾是很困難的。即使是美國,也沒有辦法逼著日本認錯、給領土爭端劃句號或者是遏制兩國國內強硬聲音的崛起。
而除此之外,日本重視東盟,還隱含的另外一點——保護能源交通線,而日本這條交通線,經過的正是南海。這就不能不引起中國的警惕。美日印澳四國體系的核心問題,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尤其是美國在認識到其亞太體系已經無法靠島鏈限制中國海軍之後,選擇了拉攏印度和澳洲,將亞太擴充套件為印度,繼續圍堵中國。
日本降低對南韓關係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但同時選擇提升與澳洲、印度和東盟的軍事關係,我方就必須緊密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