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修一切法門都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而在心地上下功夫是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

  我們的心與環境接觸的時候,要保持覺照,不照念頭就轉不過來。轉得過來就是修行,轉不過來就是煩惱了。不轉就不能空,不空不能入定,不能入定就不能開智慧,不能開智慧就不能超出生死輪迴。在悟以後,掃除習氣。

  覺照的功夫跟隨覺照力量的深淺,方便說的話,可以分為八個層次:

  第一個是心起在前,覺照在後。起心動念在前,念頭動了,後面才知道保持覺照,並且還要努力才能提起來,不努力提起來,甚至於起了很大的煩惱還不知道去保持覺照,這就是很淺的。

  第二個是雖然是覺照在起心動念之後,但是要提起來不費力氣。

  第三個是起心的時候就能覺照,不過還是有一點點先後。

  第四個是覺照與起心同時,起心的時候,覺照也就同時生起來了。

  第五個是覺照在前,心念在後,隨時隨地保持正知正念,但有時候還是會忘記了,忘失正念,還是會忘照。

  第六個是覺照時時在前,妄心不動,但還是要顧及覺照。

  第七個是不知道有覺照,但是也沒有離開覺照,無功用行,前面是在用功的位置上面,這是無功用行的境界,任何境界都沒有障礙。

  第八個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這是如來果地的境界。照而常寂是佛土,寂而常照是佛身,身土不二。故蓮池大師在《彌陀要解疏鈔》裡說:“不顛倒處,全身坐極樂蓮臺。顛倒才生,應念住娑婆國土。即心即土,即土即心,西方去此不遠。”能夠隨時保持覺照,保持清淨心,這樣當下就在極樂世界的蓮花臺上。

  我們要能夠保持覺照的功夫,你不要老是聽說:我們本來一切本有,不生不滅,就不修行,那是錯的。理可頓悟,事乃漸修,事相上的消磨習氣還是不能偏廢。你不要聽說:“噢,這樣,我們只是悟到真心就好。”你就不注重於事相的行持,那是狂禪。

  見行更互為助伴,智者不狂戒不痴。見地和行持互相促進,見地真正樹立起來,正知正見有了,行持自然跟上來;你好好修,也能夠讓你見地更加地契入,更加悟入。我們如果不能夠用真心修行,就是“譬如窮子,舍父逃逝”,如果你沒有顯發不生不滅的真心,不知道本具的摩尼寶珠,不管你怎麼修,不著有就是著空,都難以成就。

----節選自大願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學記》

2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勤修清淨波羅蜜,一切妙行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