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

  “勤修清淨波羅蜜”這個偈頌就是講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我們的行持,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勤修清淨波羅蜜”就是講,我們已經發了菩提心以後,要勤奮地精進地修行菩薩的六度萬行,六度波羅蜜,乃至於十度,百度,千度,無量度,這樣子的波羅蜜。已經發了願菩提心以後,要有行菩提心,要有實踐。行菩提心的主要內容就是“勤修清淨波羅蜜”。“波羅蜜”就是於法究竟。“波羅蜜多”就是彼岸到。“清淨”就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間,不住相,不著相,沒有私心雜念,這個是“勤修清淨波羅蜜”。

  並且“勤修清淨波羅蜜”,也是表示願行相資,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互相成就。有願菩提心,就一定有行菩提心。以行菩提心,來顯發以前所發的願菩提心真實不虛。以願菩提心來指導行菩提心的修行,所以說“有行無願,渡海無方,有願無行,數他珍寶,願行相資,決成佛道。”所以“勤修清淨波羅蜜”,要願行相資,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相得益彰。

  “恆不忘失菩提心”,菩提心不忘失,為什麼?“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如何才能夠不忘失呢?菩提心的不忘失法,比方說我們可以修菩提心的秘授儀軌;比方說我們可以修菩薩的六次瑜伽;這些都能夠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障”是指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報障,因為是異世受報,又稱為異熟障。

  “垢”也有三種,就是“於弊下境所起貪慾,名貪垢”。對於那些很低劣的欲樂,世間欲樂之境,如果學佛,行菩薩道,還起貪慾的話,那就是已經退墮了,是貪垢。乃至於有嗔垢,有痴垢,要滅除這些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妙行”就是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能夠遠離十惡行,就是妙行。能夠欣贊,欣樂佛法,這個是妙行。乃至於,我們說最殊勝的妙行是什麼?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這個是妙行,這個是“一切妙行皆成就”。這個是六度的妙行成就。

---節選自大願法師《普賢行願品學記》

36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修行,你安的是“真心”還是“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