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們具體來說一下緣起性空如何現證。整部《金剛經》就歸納為三個字:不執著。就是無住,一切的病根都在“住”,在這個執著。所以首先最早要建立一個業感緣起,我們修行用功最實際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讓我的心清淨?

  我們學了很多年,可能不曉得到底怎樣才能真正讓自己的心清淨。有時覺得好像清淨,但很快一有事情發生就前功盡廢,其實你那本來就不是正確方法。

  最初我們會把這些問題都歸結到業力,業障重,是因為業力之因,讓我們妄念紛飛,所以心不能清淨。

  進一步有些人可能更有智慧一點,他修大乘法,能把問題歸到雜染,讓我們心識不淨的是因為染的緣故,而不是不要執著於有自性的業因,實際上那也是實執要破掉的。

  再就是更有智慧,會把問題歸到客塵,就是心體不受染汙,不過是暫時有客塵蓋住了。這就是神秀禪師的見解:“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就處於這麼一個層面上,讓我們心識不淨的是作為客體的塵埃,這就比較容易掃除。但更進一步就把它歸到一種相礙,一種障礙,好像看我們看到過十五、十六的月亮是圓滿相,我們看到過了,然後以後到初二、初三、初四時,月亮只有一點點,但我心裡明白——雖然我只是看到一點點,實際上月亮仍是一個完整而圓滿的相。

  同樣,對於在見地上真正透脫或者對於見性的人,經典上叫做觸證真如,他就能深信,本來我的性德上就是佛,這時光明一來,黑暗就沒有了,哪裡需要去破它?哪裡需要去滅?滅什麼煩惱?滅什麼人我執、法我執?只要你的見性智慧一生起來,黑暗就沒有了,它沒有什麼實體可得。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見性成佛是這樣的。

  這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要做時,我們一定要懂得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一層層要能建立起來,就能層層證。

  建立業感緣起就能破掉凡夫的二取名言有。凡夫眾生看到什麼,馬上就會執著它實有,為什麼?有能看到的我,有被我所看到的花,這個二取就在,“二取相宛然”,你就一定會執著它是實在的東西,這是凡夫根深蒂固的東西,他就執著於它實有。你說我們聽了那麼多佛法,口上都會說了,這是假的,但實際上你做得到嗎?不是這個樣子的。

  還有,佛法要真正有傳承,自己也要有相應的修證,不然往往會偏掉。有些人看到唯識宗就覺得一切都是所謂華嚴上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他把“三界唯心”搞錯了。尤其是學了《八識規矩頌》以後,“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翁”。所以他就認為精神也好,物質也好,都是我的心變出來的——能見的是見分,所見的是相分;能見的功能是我的阿賴耶識的見分,所見的萬物是它的相分變現出來的。

  這在某些層面上是對的,但是如果你要真正地徹悟,一定要知道賴耶緣起的侷限性,要能一層層超越。佛法不是說你隨便拿本經書看看,沒有次第,眼睛閉起來,打打坐,念念佛 你就成就了。不可能的。就如昨天說的得一個芒果吧,茫茫然,教理也沒有聽過,系統次第都沒有,什麼都不懂,這看看那看看,認為就得果了。不可能的。

  所以他次第非常清晰,你最初怎樣把你最粗重的執破掉,越破越細,越破越細,最後就是無所得中無盡得,本地風光顯出來,這要真正有這樣的傳承。

  我們說一個最簡單的比方,你現在心裡想個雞蛋,我們每個人都能心裡想個雞蛋出來,什麼樣子,什麼形狀,對不對?但如果我說:“你把雞蛋拿出來我看看”。你沒有辦法拿得出了吧?你想出來的雞蛋能起作用嗎?能拿給我看嗎?能吃嗎?對不對?所以將來大家學到最後了義中觀見才能明白這一點,只是說賴耶緣起,它是建立在一種心物相依的角度來說明的,它是為了破業感緣起來說明的。

  正如我們首先要建立業感緣起,是為了要破什麼?是為了掉我們最粗重的二取實執——我有能取所取,這是最粗重的。我怎麼辦呢?我執著於它實有,我心裡根深蒂固就執著,你講那麼多理論我還是沒有辦法消除這個實執,那怎麼辦?要懂得業感緣起,這個東西其實依的是什麼?不是它現在所現的相,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因為它過去有什麼因,現在又有什麼緣,現在呈現一個什麼東西出來。業感緣起真正建立以後,(當然這一點我們都很容易,這是最淺的一層),二取實執就容易破掉。破掉這個實執以後還會有問題:你不是業感緣起嗎?那好,我一直心裡還是有妄心,還是在造業,前面的業消掉了,後面又有業來了,我不是一直不能超出輪迴嗎?那怎麼辦?

  原來我們要知道,業感緣起還是在物那麼一個層面來破這個實執的,所以更進一步又微細一步來建立一個心和物的關係,這是所謂的相依緣起,相依緣起就是賴耶緣起。

  萬物之所以呈現,是因為我的心感知到它;我的心之所以生,是因為萬物呈現。所以說“佛說種種法,為了種種心,若無種種心,何須種種法”。就從這麼一個層面來說,世界其實只是什麼?只是我這個心的投影、投射,這是個相依緣起。相依緣起建立以來,我們就知道了業感緣起,對業感緣起的執著就破掉了。

  其實還是有一點點問題,我們雖然是明白一切對境都是因心識而變現,心識是依對境界而起的分別,我們理論上會明白這一點,但是你怎麼破它,還是要有一套方法。

  龍樹菩薩就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告訴我們,如果你認為這個東西是實有自性,那“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這就能夠破掉。果上如果你認為它實有的話,你辨一下、去分析它這個果由哪些因緣組成,然後看看果上這些特性在那些因緣上有沒有,沒有的話當然你就能真正明白它是不自生,也不是從他生的,也不是共生的,也不是無因生的。這可能還是要深入地學中觀的內容,我們此地先種一個種子。

  你能證成相依有、賴耶緣起的話,同時前面那一層你就能破掉它,業因有就證得它自性空了。這樣層層來。

  更進一步,如果建立了一個相依緣起,一個阿賴耶緣起,相依是互相依存,那還是有問題,有什麼問題呢?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把阿賴耶識裡面染汙的種子清淨呢?

  事實上要知道,更進一步就是輪迴界和涅槃界,也只是相對而成立的。前面是講心和物的關係層面來破執著,這裡又更深一步完全在心的層面來破,知道它其實都只是心的分別而安立了輪迴界和涅槃界,乃至於輪迴界的種種染法,涅槃界的種種淨法,其實歸根結蒂都是不可執著。為什麼?因為它還是分別念。從究竟義上來說,它不過是相對而存在的,這就是我們說的真如緣起或者相對緣起了。

  前面在說賴耶緣起時,我們好辦了,就知道什麼?不過是心識被染,把它淨化過來就好了,把一塊布一樣染了洗乾淨就好。這裡更進一步,其實那塊布是不受染的,它不過是有一點灰塵在上面,但還是不究竟,這客塵也不究竟。

  更進一步就是法界緣起,其實是因為互相之間有妨礙所以才會產生侷限性。事實上你只需要生起智慧光明來就知道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我”,真正能體證到這一點。

  前面講到我們的心性雖然受了雜染,但它法爾清淨的性質從來沒有改變過,那還是屬於真如緣起。更進一步就好像一個看到月亮圓相的人,雖然現在只看到一個月牙,但他知道那本體就是一個圓滿的月亮。

  同樣,對於一個見地透徹的人來說,他知道,他能觸證真如,所以就能夠因此而真正見性。正如龍樹菩薩在《七十空性論》上所說:“如來薄伽梵,神通示化身。如所現化身,復現餘變化。”因為一切有情都有佛性,都有如來藏,所以一切有情便是由佛變化而成的。那些有情造出的種種業,其實就是有如佛陀化身所作的幻化,因此我們就不需要去分別輪迴界的業力,不需要分別認為它就是煩惱,原來就知道,原來那個妄念也只是我們真心本體的用,只是“法身波”(一個比方就是法身的波浪),一切都是法界的功能,這樣子來修。

  總而言之,我們是由觀察業因緣起而成立業因有,否定掉凡夫眾生執著於相、名、分別以為有,這是資糧道位修行人的修證法,成就的決定相就是空性和無相。

  更往上修就是由觀察相依緣起而成立相依有,同時否定掉業因有,這是加行道位之中的前二位:暖位、頂位的修證方法,它的成就相得到決定以後就是不生不滅。

  第三個層次就是由觀察相對緣起而成立相對有,就否定掉相依有。因為相依的話一定是互相依存,而相對的話,它時間可以錯開,可以離異,可以不同時,就能否定掉相依有。比方說輪迴界與涅槃界相對,這時就是加行道位上的修法,加行道位之中的忍位和世第一位主要就修這個,它成就的證入的決定就是不垢不淨。

  第四個層次就是由觀察法界緣起,一切都是在一真法界之中,成立法界有就否定掉相對有,這就是見道位了,真正能見自本性,它的成就相就是不增不減。

  第五個層次就是超越法界有,而成為無障礙。真正在這時才是徹底無障礙,徹底無所住、無所得。無所住的時候就是修道位,最後成就的時候就是在無學道位它的因位,就是無間道的時候(我們學唯識會知道),它前面的那一剎那,就是無間道的時候,他就能證得畢竟空,真正成就無分別。

  我們剛剛講的就是《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到這裡為止,就是前面所說的資糧道位的修法——空性和無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裡就已經包括了加行道位的修法,見道位的修法,修道位的修法,都在其中。這個就是非常快速地把這個整部《心經》的內層義,這個導引傳承,就是這樣子的。

  我們因為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講到了很多具體怎麼來修的方法。講這麼多關鍵還是說要破掉我們那些錯誤的知見,我們這裡書看看,那裡書看看,也沒有傳承,很多都是凡夫的分別念,自以為是,來說說說…… ,其實錯得很多。

  有些人說:“哎呀,我聽得頭暈,有沒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講一兩句話讓我開悟呢?”還確實有,問題是你能否開得了悟。六祖大師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我們可能這一句念一萬遍也開不了悟。

----節選自大願法師《金剛經學記》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底層邏輯:內容型平臺運營方法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