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波戰爭爆發前後,斯巴達國內的政治鬥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眾所周知,斯巴達實行的是雙國王制度。雙國王雖然是國家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但法律並沒有對兩位國王的職位高低、職權範圍作出明確的規定,相反,斯巴達似乎故意利用這一制度設計以達到削弱王權的目的。這種制度設計為國王之問的矛盾和鬥爭埋下了種子。希羅多德說,斯巴達兩位國王之間一直不和以。激烈的鬥爭可能開始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當時,阿里斯通被稱為“斯巴達歷代國王中最出色的”",而阿里斯托戴摩斯則被指責為第一個破壞斯巴達傳統的一夫一妻制,名聲高低已經判然有別。這種鬥爭在下一代國王之間更為激烈。
來自阿基斯家族的國王克里奧墨涅斯野心勃勃、富有才華。在位期間,他先後四次干預雅典內政,取得巨大政治威望。但就在此時他與另一位國王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就在克里奧墨涅斯率軍第三次干預雅典、攻到厄琉西斯的時候,來自歐律豐家族的戴瑪拉託斯與科林斯人勾結起來,前線倒戈,先後撤軍,使得斯巴達的軍事行動功虧一簣。克里奧墨涅斯大為惱火,規定從此以後只能由一人率軍出征,實際上變相剝奪了戴瑪拉託斯的兵權。約公元前494年,克里奧墨涅斯率軍進攻阿爾戈斯,大獲全勝,阿爾戈斯軍隊死亡人數達6,000人,以致奴隸掌握了阿爾戈斯的政權。然而,克里奧墨涅斯回國後卻遭到起訴,聲稱其接受賄賂擅自撤軍。這背後的推手顯然是戴瑪拉託斯和歐律豐家族。公元前492年,克里奧墨涅斯率軍征討向波斯表示臣服的厄吉納,但戴瑪拉託斯寫信給厄吉納,聲稱克里奧墨涅斯的行動不合法,沒有得到兩位國王的批准叫。戴瑪拉託斯還在國內到處詆譭克里奧墨涅斯,甚至計劃要放逐克里奧墨涅斯。克里奧墨涅斯被迫再次無功而返,他拉攏歐律豐家族的家丁列奧提奇達斯,指控戴瑪拉託斯非國王親生子,趕走了戴瑪拉託斯,扶持列奧提奇達斯上臺。可見在克里奧墨涅斯和戴瑪拉託斯時代,阿基斯家族與歐律豐家族的鬥爭可謂勢不兩立。
但克里奧墨涅斯的統治也不穩固。當克里奧墨涅斯和列奧提奇達斯一起出徵厄吉納時,歐律豐家族揭露了克里奧墨涅斯驅逐戴瑪拉託斯的陰謀,迫使克里奧墨涅斯逃亡帖薩利亞。為了復位,克里奧墨涅斯逃往阿卡迪亞地區,試圖鼓動阿卡迪亞人進攻斯巴達,。歐律豐家族見狀假意允諾讓他像以前一樣擔任國王,將其騙回斯巴達,等他回國之後卻把他投入監獄。最後,克里奧墨涅斯在監獄中自殺身亡"。
這種矛盾不可能不傳給下一代國王。公元前490年,克里奧墨涅斯去世,即位的是他最小的弟弟--列奧尼達斯。列奧尼達斯是克里奧墨涅斯的同父異母的弟弟,但他娶克里奧墨涅斯的女兒為妻,這進一步使他成為歐律豐家族攻擊的焦點。這時,歐律豐家族顯然佔據了優勢。列奧提奇達斯失去了克里奧墨涅斯的支援,只能重新回到歐律豐家族,他不可能給予列奧尼達斯以幫助。列奧尼達斯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只能依靠自己,尋找機會。
機會就在希波戰爭。如前所述,斯巴達對波斯一直採取退縮、求和的策略,現在,歐律豐家族的流亡國王戴瑪拉託斯就在波斯,歐律豐家族更是成為“和平外交”的旗手了。除非有著特殊的政治利益,他們不可能去直接面對波斯軍隊。當波斯軍隊攻入希臘之時,列奧尼達斯已經當了十年國王,同時也是受到排擠打擊的十年,列奧尼達斯自然希望尋找機會,改變處境。於是,列奧尼達斯以主戰派的身份出現,期望藉此一搏。
希波戰爭也是歐律豐家族剪除對手、進一步削弱阿基斯家族的機會。如果一旦列奧尼達斯成功,那麼勢必會贏得巨大的政治聲譽,這是歐律豐家族不願看見的。當時,波斯軍隊已經侵入中部希臘,希臘各邦岌岌可危,大家都指望著盟主斯巴達能夠出手相助。於是,歐律豐家族一方面同意參戰,另一方面處處為自己打算,把一個神聖的事業變成了剷除異己的機會。他們把列奧尼達斯推到戰爭的前線,但又處處設定障礙,只提供300名戰士或許就是這一險惡用心的結果。
從列奧尼達斯犧牲之後阿基斯家族在斯巴達政治生活中的實際地位我們可以看到,列奧尼達斯實際處於阿基斯家族政治地位的轉折點。列奧尼達斯犧牲之後,他的兒子普雷斯塔庫斯即位。普雷斯塔庫斯當時年幼,不能親自率軍打仗,只能由其叔叔的兒子波桑尼阿斯代其指揮。普雷斯塔庫斯在位20年,估計剛剛年滿20歲,又被波桑尼阿斯的兒子普雷斯特阿那克斯所取代。普雷斯特阿那克斯即位時同樣年幼不能帶軍打仗,只能由堂兄代其指揮,14年後,估計當時普雷斯特阿那克斯剛成年,他親自率軍進攻阿提卡戰爭取得勝利,但隨即被以擅自撤軍的藉口加以放逐。普雷斯特阿那克斯被流放期間,阿基斯家族的王位人選我們不清楚,然而,奇怪的是20年之後,在公元前427年,阿基斯家族又產生了一位年幼的小國王波桑尼阿斯。他同樣不能率軍作戰可。鑑於此,那情況不清的20年可能還是一位幼主當政。從克里奧墨涅斯的風光無限到列奧尼達斯之後60年的政治沉淪,背後的推手正是歐律豐家族。
縱觀整個阿基斯家族和歐律豐家族的鬥爭史,我們可以看到,列奧尼達斯只不過是這場鬥爭的犧牲品。作為希臘聯軍的統帥國家,只派出極少的軍隊,顯然歐律豐家族是想借助於波斯之手鏟除對手。三百名戰士很可能只是國王的護衛隊,甚至只是列奧尼達斯的家族武裝。斯巴達軍隊每人只帶了3名黑勞士。而按照古人的推測,斯巴達的公民份地只需要三戶黑勞士。所以,這裡的軍隊可能是列奧尼達斯組織的家族成員加上莊園上的黑勞士。身處前線、身陷絕境的列奧尼達斯面對數十倍於自己的波斯軍隊,進退兩難。進,只能全軍覆滅,退,必定會像克里奧墨涅斯一樣死於囹圄。但拼死一搏, 即使失敗,倘能生還,還能博取同情,獲得一線生機,甚至扭轉劣勢,超越歐律豐家族;前線撤軍只有死路一條。還是希羅多德一語中的,列奧尼達斯是為榮譽而戰,既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也是為了斯巴達人的榮譽,但本人認為主要是為了自己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