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今天我們就講個故事吧。如果你厭煩了紛繁雜亂的各種資訊和各執己見的云云眾說,聽聽故事就好了。如果你覺得故事好,安得欣喜與感動。或是想聽我囉嗦兩句,其實我想說的都在題目裡,但願你也有所領會。就像兒子昨天起床時,睜開眼睛之前,給我的一個燦爛的微笑。是欣然而至的讓我多麼美好的感受!
豆豆上一年級時,被之前的學校退學了。後來去巴學園報道的那天,校長把椅子拖到豆豆跟前,和豆豆麵對面坐下來對她說:“好,隨便給老師說點什麼吧!把你心裡想說的話,全都講出來。”。這樣豆豆就開始興致勃勃的,天南海北講了起來。她想趁這個機會說個痛快,但實在無話可說時。校長站了起來,用溫暖的大手撫摸著豆豆的頭說:“好,就這樣吧!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啦!”
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親的人。因為豆豆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人用這麼長的時間來聽自己講話。而且在這麼長時間裡連一個呵欠也沒打,絲毫也沒有厭倦的表示。就像同豆豆談天一樣探著身子非常認真的聽她把話講完。
她還不會看錶,但他似乎也感到講了很長時間。其實校長聽豆豆講了四個小時。無論過去還是後來,再也沒有那個大人這麼認真的聽豆豆講話了。
豆豆在一切都真正令人感到新奇的巴學園送走了一天又一天。對於豆豆來說,今天可是個幹了一番大事業的日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豆豆把自己最珍貴的錢包掉到學校的廁所裡了。當時沒有象現在這樣的沖洗式廁所,下面是一個水槽,糞便都是從裡面掏出來的。你猜,這時豆豆怎麼了呢?她沒有哭鼻子,也沒有就此罷休,而是跑去了雜物間。並且把灑水用的勺子扛了回來。比起年紀還小的豆豆來,勺子把幾乎比她的個子高出去一倍,但她根本顧不得這許多了。豆豆繞到學校後面,找到了掏糞口。她把頭探進去仔細瞧了一番,嘴裡說:“好象有九品佛池塘那麼大呢!”接下來豆豆就大幹起來了。她把勺子伸進糞池裡開始往外掏糞。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只管往外掏,掏出來的東西都堆在了洞口周圍。不用說,每掏一勺豆豆都要檢查一遍,看錢包是否摻在裡面。每次都以為“這下有了吧”,可是,不知躲到哪裡去了,錢包就是不往勺子裡來。就在這時,傳來了上課的鈴聲。
“這可怎麼辦呢?”豆豆考慮了一下,“反正已經掏了這麼多了。”於是決定繼續幹下去。而且比剛才掏得更起勁了。掏出來的糞便已經堆的相當高了。剛巧這時校長從廁所後面經過。校長看到豆豆正在掏糞,就問:“你在幹什麼哪?”豆豆連住手的工夫都捨不得,一邊往下探勺子一邊答道:“錢包掉進去了。”“是嗎?”只說了這麼兩個字,校長就反揹著雙手象平時散步似的不知朝哪兒走開了。
又過了一會兒,錢包還是沒有找到。那糞堆卻象小山一個勁地增高。這時校長又路過這裡,問道:“有了嗎?”滿身汗水、滿臉通紅的豆豆站在小山中間答了聲:“沒有。”校長把臉靠近豆豆的面頰,以朋友般的口氣說:“幹完了要把它們都送回原處去喲!”說完了又和剛才一樣,往別處去了。“嗯。”豆豆精神飽滿地應了一聲,又幹起來了。
最後怎麼樣了呢?糞池子幾乎見底了,然而那錢包卻始終沒有出現。說不定是粘在邊上或貼到坑底了吧!即使沒有,豆豆也覺得心滿意足了。因為自己已經掏了那麼多了。實際上在心滿意足之中還包含了這樣一種心情:校長看到自己的行為不但沒生氣,反而對自己充滿了信任,完全是把自己當作一個有正常人格的人來對待的。
自從發生了這件事以後,豆豆上廁所時都很小心,絕沒有再掉過什麼東西了。而且從內心裡認為校長是“最可信任的人”,也“比以前更加喜歡校長”了。
豆豆最喜歡的遊戲是鑽別人家的籬笆或圍荒地的鐵絲網。有一次,豆豆穿了一件相當舊、已經不再時髦的類似薄毛料的布連衣裙,這次不象平時那樣只把裙子掛了個口子,而是從後背到屁股那兒被哧哧啦啦地劃破了七、八個大長口子,怎麼看都好象背上背了把撣子似的。她便絞盡腦汁地想開了。若是說“鑽鐵絲網把衣服掛破的”,那就對媽媽太過意不去了,因此她才開動腦筋,想找個什麼藉口,說明是“萬不得已才掛破的”。一進家門,豆豆就把絞盡腦汁編排出來的理由對媽媽說了:“剛才呀,我正在路上走著,有幾個別處的孩子一齊向我背上扔小刀,結果就把衣服劃成這個樣子了。”
豆豆嘴上說著,心裡卻在想:“媽媽要是仔細盤問起來可就糟啦!”然而慶幸的是,媽媽只說了一句:“噢,是這麼回事。那可太危險了!”豆豆放心地鬆了一口氣,心想:“啊,這下可瞞過去了!”不過,媽媽也在琢磨。不管怎麼說,豆豆還是找了個藉口,這和以往是不一樣的,說明她肯定已經把衣服問題放在心上了。媽媽不禁在心裡稱讚了一句:“真是個好孩子呀!”可是,媽媽還是想趁這機會把以前就放在心上的疑團問個明白,於是對豆豆說:“媽媽知道衣服是會被小刀或其它東西劃破的,可為什麼連褲衩也天天撕破呢?”
媽媽想:“若是由於玩滑梯或摔了個屁股蹲之類的原因,褲衩上劃出個小口子或沾滿了泥巴,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怎麼會撕得一條一條的呢?”豆豆思考了一會兒才回答說:“可是啊,媽媽,我往裡鑽的時候,開頭保證是裙子給掛住了,而出來時又是屁股先往外退,還要在鐵絲網牆根底下一個勁兒地表示‘對不起,我進來了’‘好,再見’,這麼一來,褲衩什麼的馬上就被劃破了!”
媽媽感到很好笑,就問她:“這麼說,你覺得這樣很好玩,是嗎?”聽媽媽這樣一問,豆豆臉上顯得很意外,兩眼望著媽媽說:“媽媽也去試試吧?保證有趣!而且呀,我還知道媽媽也會把褲衩掛破哩!”
豆豆渾身上下都是泥,不用說頭髮,連手、腳、耳朵眼裡都沾上了泥巴。媽媽看著豆豆這副模樣暗自思忖:“若是大人來這麼一通的話,只會感到渾身疲乏,毫無樂趣,然而對於孩子們來說,這麼玩卻實實在在是件快活的事,真叫人羨慕呀!……”
有一次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快要到家的時候,豆豆在路邊發現了一樣好東西。那是個大沙堆。“這兒不是海,卻有沙子!到哪兒去找這種做夢一樣的好事呀?”想到這裡,豆豆高興極了,蹬地蹦了個高,然後藉著彈力全速衝了過去,嘭地一聲跳上了沙堆的最高處。然而豆豆是錯把它當成沙堆了,其實裡面全是攪拌好的抹牆用的灰色泥漿,隨著“撲通”一聲響,豆豆連同背上的書包和手裡捏著的草鞋袋一起掉進了稀糊糊的泥漿裡,就象個銅像似的,只有胸口以上還露在外面。豆豆想趕緊出來,可一掙扎,腳底下哧溜哧溜地直打滑,鞋子也快要掉了,如果一不注意連頭也會陷進那稀糊糊的泥漿裡去。豆豆只好讓左手提的草鞋袋也陷在泥漿裡,一動不動地站著。有時也有不認識的阿姨路過這裡,豆豆便小聲地說出一個字來:“哎……”,但大家都以為她可能是在那裡玩耍,就微笑著走開了。
傍晚,天摸黑的時候,出來尋找豆豆的媽媽大吃了一驚,只見豆豆的臉露在沙堆外邊。媽媽趕緊找來一根棍子,把一頭遞給豆豆,用盡渾身力氣才把她拉出來。
關於豆豆的情況,校長似乎肯定已經聽到了學生家長或老師們訴苦和擔心的呼聲。所以只要碰到機會,校長總是對豆豆說:“豆豆真是個好孩子呀!”
倘若大人們聽到這句話並仔細琢磨一下,是不難發現其中的“真”字包含著很深的涵義的。也就是說,身為校長的小林老師想要告訴豆豆的意思是:“在大人們的心目中,大家能舉出各種各樣的例子來說明你不是好孩子,但你真正的品質並不壞,而且有好的一面,我作為校長兼老師是完全瞭解這一點的呀!”
不過,儘管豆豆當時還不理解內在的涵義,但有一件事確是事實,那就是在她心靈深處樹立起了信心,使她確信“我是個好孩子”。而且促使她每當要幹一件事時,首先就會想起校長的這句話。儘管她往往都是在事過之後才想起來,並在心裡抱怨自己一句:“哎呀!怎麼又忘了?”
好了,故事就講到這裡吧。大家想不想知道這個冒失、調皮、總是充滿好奇的小豆豆後來怎麼樣了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看似從小疏於管教,卻在充滿著尊重,理解,鼓勵,支援,甚至是欣賞的環境中成長,擁有美好童年的小豆豆有哪些成就吧。
上面的故事節選自半自傳體紀實兒童小說《窗邊的小豆豆》。該書1981年出版後,不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成為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一本書。被譯成了33種文字,時至今日,依然是育兒類必讀經典暢銷書。本書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真實的童年生活。書中的小豆豆也就是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後來成為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因為著作《窗邊的小豆豆》一書,被認為“瞭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而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努力回想我們心中美好而溫馨的童年畫面裡有多少是和大人同框的景象呢?我們心中有多麼渴望,我們的孩子就有多麼渴望。我們總以為到了年紀,有些事孩子就應該勝任。勝任力和人類認知的四個階段基本上是一樣的。
①.無意識的無能。(認知階段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②.有意識的無能。(認知階段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④.不自覺地勝任。(認知階段四,不知道自己知道。)
家長錯誤的把孩子的不認知當成孩子的無能,對現在已經成為父親的我是多麼痛苦的一段經歷。而我卻同樣的這樣貶斥過自己的孩子,讓我更加的悲痛。
關於童年有這樣一段記憶。小時候,90年代才開始興起一種櫃式過濾飲水機。家裡邊也添置了一臺,放在客廳顯眼的位置。在當時也算是一件家電。看著還挺順眼,挺喜氣。記得有一次。我把已經接出來,但是用不完的熱水又倒進上面的過濾水槽裡。我老爸當時就來了一句:“開水倒進去幹嘛,個笨蛋!”這件事我一直都記憶猶新。現在我是知道了那個過濾水槽裡邊裝的都是自來水。但是當時我肯定是蒙了,以為自己就是個笨蛋。其實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人告訴我為什麼。
哎!下面就交代一下我對兒子犯下的“罪行”吧。事情是這樣的 : 每逢放假,偶爾會帶兒子去奶奶家玩兒。臨走時,奶奶又給拿了大包小包一堆東西。對門的狗聽到了動靜,就開始汪汪汪叫了起來。兒子先是喊了兩聲:“叫啥叫?”順勢就對著門踢了兩腳。我趕緊制止,還狠狠的貶斥他一頓。其實我當時心裡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可理喻的。作為五年級的他來說,這種行為缺乏基本的教養。但回想起來,其實之前好像當時也沒有跟他講為什麼,只是一頓的脾氣和羞辱。
孩子的天性是他們的內在成長環境。是他們探索,感知,發現一切的解釋和理解,據此找到自己的行為方向。《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長說:“世之最可懼者,莫若有目不知其美、有耳不聞其樂、有心不解其真、既無感慨亦無激情……之類也。”唯願我們的孩子用他們的天性去感知真善,真美,真心,真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孩子成長的外在環境都是我們父母創造和培養的。我們創造的家庭氛圍,讓他們吸收家庭價值觀,道德觀與生活習慣。我們的尊重,包容,理解,鼓勵,支援與欣賞。培養孩子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可以讓他們從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才能堅韌不拔的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