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萬多年前的某一個晚上,外面特別寒冷,山洞裡有幾個大老爺們正圍坐在火堆旁吃肉,邊吃邊聊天。

其中一人說:“這天兒是越來越冷了,動物都少了,大家吃飽了就趕快睡吧,明天還得繼續去找獵物。”

眾人都沒說話,這個時候站起來一年輕人,說道:“我歲數最小了,有些話你們不好說,我來說吧。從明天開始,我不會再去打獵了,元芳你怎麼看?”

其他人一聽這話,全把頭低下了,然後悄悄地和周圍人做著眼神交流,半天也沒有人再說話。

第二天,還是這些人,但是今天沒有吃肉,開始煮糧食吃。

就是這麼突然,採集社會就過渡到了農業社會了,舊石器時代也就過渡到了新石器時代了。

很多人認為,從舊石器時代的採集狩獵過渡到新石器時代的農業生產的過程,發生得非常快,說是一夜之間就轉變了,或者說幾十年間就轉變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

從採集狩獵到農業生產的過程非常漫長,長達數千年之久。

大約一萬兩千年前,按照目前一種假說,小行星撞擊了北美地區,使得整個美洲陷入了沖天火海。

這次撞擊使得全球氣溫驟降,持續千年。

仙女木是薔薇科下的一種植物,通常生長在高緯度寒冷地區。

植物學家後來發現,仙女木曾經因為這次全球降溫,在世界各地廣泛生長,因此這次全球降溫事件也被稱為新仙女木事件。

有學者認為,正是因為仙女木事件帶來的乾燥和寒冷,使得動植物數量銳減,智人為了不被餓死,開始使用並播種一些植物的種子,這正是農業的開始。

但是,從採集狩獵到農業生產的過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祖先從最開始嘗試食用農作物,到徹底轉向農業生產,用了大概四千年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完成了農作物的種植,也完成了各種牲畜的馴化。

水稻、黃米、小米、小麥和豆子是中華文明早期幾種特別重要的農作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五穀”。但是,一開始我們祖先並沒把它們當農作物來種植。

又過了一千多年到兩千年左右,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

河南境內的賈湖遺址出土了專門用來給穀物去殼的石磨盤和石磨棒,這說明當時人類已經開始發明製造處理糧食的工具了,農業生產算是有了早期的雛形。

石磨盤和石磨棒是是專門用來研磨穀物的,研磨過後會有澱粉粒遺留在工具上,這些澱粉粒是考察農業馴化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線索。

小米分為馴化小米和野生小米,野生小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狗尾巴草”。透過顯微鏡觀察,野生小米的澱粉粒表面粗糙,褶皺較多,而且很小;馴化了的小米則相反,很圓潤飽滿。

從對於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證據來看,人類對於穀物的馴化逐步趨於完善,從最初的隨意採集進食,然後隨便播撒,最後再到擇優種植,人類發現穀物的品質和產量都有提高,到最後,人類基本上是完全依賴於穀物種植來維生了。

農業生產不僅包括穀物種植,還涵蓋了牲畜的馴化,在賈湖遺址中,考古學家還發現了豬的骨頭,還有一些牙齒。

透過實驗分析,發現這個豬生前是家養豬,而不是野豬。

具體怎麼實驗分析的就不多說了,專業術語太多,比較複雜,總之就是以我們的科技水平是可以測算分析出來的。

另外,其實我們現代人經常要拔智齒或者有得齲齒,那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也和農業過渡有關。

早期舊石器時代,人類吃的都是未加工的食物,需要很強的咀嚼撕咬能力,所以下頜骨非常強壯,那個時候的智齒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但是隨著人類的進步,過渡到農業時期的過程中,人類吃的食物越來越精細,下頜也因此變得更加脆弱、短小,慢慢的,本該長智齒的地方沒有了生長的位置,所以我們才要拔掉。

那麼齲齒呢?長齲齒的主要原因就是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尤其是我們現在都在吃糧食,糧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極高,所以並不是因為你沒有做好口腔清潔,而是碳水化合物吃多了。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從採集狩獵社會過渡到農業生產社會,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多方面的影響。

8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工廠需要的班組長:能保質量,會搞產量,敢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