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世界扔進酸液中融化,只剩骨架!”
有人說他是孤膽英雄,有人說他是“攪屎棍”,有人愛他,也有人視他為仇寇。
世界對他褒貶不一,他也與全世界為敵,他就是“維基解密”創始人,被稱為“駭客羅賓漢”的朱利安·保羅·阿桑奇。
Wikileaks(維基解密)是一個大型文件洩露及分析網站,成立於2006年12月,目的為揭露政府及企業的腐敗行為。該網站聲稱其資料來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審查。
人們質疑這家名叫“維基解密”的網站究竟想幹什麼?
2007年,“維基解密”再度出手,公佈肯亞總統莫伊涉嫌貪汙的檔案,其中涉及規模龐大的貪腐資金和犯罪記錄。這份檔案的面世,幾乎影響了肯亞選舉的走向,再次讓全世界側目。
在此之後,“維基解密”的解密檔案開始“攪動”全世界。
隨後,炮火更加猛烈,物件逐漸升級。
從肯亞警察貪腐事件,到瑞士銀行、俄羅斯干細胞中心……甚至是五角大樓!
曝光檔案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維基解密”曝光冰島最大銀行Kaupthing內部檔案,導致冰島發生金融危機,幾乎導致國家破產,致使大量旅英俄羅斯富豪損失慘重。
“維基解密”曝光貿易巨頭托克集團在非洲傾倒核廢料,嚴重損害當地居民健康。
“維基解密”曝光“氣候門”事件,揭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虛偽“全球變暖”實際目的。
在眾多爆料之後……
“維基解密”開始轉向那個“透明”的燈塔國家。
1971年7月3日,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湯斯維爾市。他的母親“克萊爾”擁有多次婚姻,阿桑奇的童年一直處於顛沛之中,14歲前搬家多達37次。
16歲那年,“克萊爾”在一家電子產品商店的對面租了間房子,正是這間電腦商店打開了阿桑奇傳奇的篇章。店內的一臺電腦,讓阿桑奇狂熱的愛上了程式設計,克萊爾把這臺電腦買下作為禮物送給阿桑奇,正是在這臺電腦上,阿桑奇學會了如何破解常用程式。
後來,阿桑奇又得到一個調變解調器,他給自己取了一個網名“門達克斯”,名字取自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詩句,意味“高尚的虛假”。此刻開始,阿桑奇叩開了上帝為他開啟的大門,一發不可收拾,冥冥中,一切自有天意。
那時,在還未成形的網路世界中,他被稱為“能夠闖進最安全網路的高階程式設計師”。後來,他和兩名駭客組成了一個名為“跨國顛覆”的小組,曾闖入歐洲和北美的保密計算機系統。阿桑奇和他的駭客夥伴們的活動日趨活躍大膽,引起了當局的注意,澳大利亞聯邦警察針對他們展開了名為“天氣行動”的調查行動。
1991年9月份,他侵入加拿大電信公司“北方電訊”設在墨爾本的主終端,並聲稱劫持了整個城市的通訊。10月29日晚上11點,警官肯·戴伊敲開了他的門,對阿桑奇說:“我想你已在等著我來了吧。”
阿桑奇被控31項與駭客有關的犯罪行為,當局花了三年多時間才將此案提交給法庭。他原本可能被判處十年徒刑,但是因為並沒有利用駭客行為獲利,最後只是支付了一小筆罰款就了結此案。
“如果我們想建立一個更文明的社會,一個更公正的社會,就必須建立在真相之上!”
2006年,“維基解密”在阿桑奇墨爾本的公寓中成立。
在經歷最初的沉寂之後,“維基解密”一連串的曝光行動,讓全世界矚目。
而他們也將目光瞄向了這個世界最大的“偽善”!
2007年,《關塔那摩監獄管理手冊》曝光。
這本長達238頁紙的手冊名叫“三角洲集中營標準執行程式”,發表於2003年3月27日。手冊是由當時擔任關塔那摩監獄司令官的美國陸軍少將傑佛裡-米勒簽署, 手冊中寫道,剛剛新來的囚犯前兩週將會被單獨關押,從而可以進行獨立審問。此外,在審問過程中,審訊人員可以強化新囚犯們對未來的迷茫感以及挖掘其對組織的不安全感。
在手冊中明文規定,在押囚犯不得染髮。關於關塔那摩虐囚的指控已經提出了多年,其中包括在押囚犯、律師、人權觀察家以及一些關塔那摩基地僱員。但是在這本手冊卻強調嚴禁審訊人員虐待囚犯,其中寫道“虐待或其他肉體懲罰形式是禁止的”……
該手冊的曝光,引發了全球抗議,更讓美國政府大為光火。
不久,“維基解密”再次加碼,曝光美國共和黨政治人物薩拉·路易絲·希思·佩林與加拿大魁北克地區的獨立組織加拿大獨立黨保持密切關係,讓美國陷入涉嫌干涉加拿大內政的尷尬之中。
佩林怒斥阿桑奇:“我們要以對待本拉登的方式來對待阿桑奇!”
阿桑奇因為只是將別人發給佩林的郵件公開,而未入侵佩林的郵箱,才得以逃過法律指控,但他已經觸碰了美國的逆鱗,開始被美國政府執法部門關注。
阿桑奇一戰成名,帶來了極大的爭議,也帶來了極大的聲望與支援。正因為如此,“維基解密”得到了更多直面“黑暗”的機會。
2010年7月26日,“維基解密”在《紐約時報》《衛報》和《鏡報》配合下,在網上公開了多達9.2萬份的駐阿美軍秘密檔案,引起軒然大波。這一大宗軍事情報洩密事件,被認為是美國1971年“五角大樓檔案洩密案”的“2.0版本”。
2010年10月23日,該網新解密40萬份檔案詳盡記錄了美軍在伊拉克的“大屠殺”。
2010年11月,“維基解密”再次聯合歐美媒體,公開了20多萬份美國外交檔案,扒開了美國外交官的虛偽外衣,引發了美國的外交危機。
阿桑奇,已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2010年12月1日,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以強姦和性騷擾罪名通緝朱利安·阿桑奇。用最高紅色通緝令通緝一名強姦和性騷擾嫌疑犯,是極為罕見的現象。原由是瑞典警方懷疑阿桑奇涉嫌對兩名女性強姦和性騷擾。
阿桑奇在倫敦自首,按捺不住欣喜的美國政界,彈冠相賀!
阿桑奇也因此成了“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被全世界駭客奉為英雄。
此次自首,最後得以保釋,但在2012年,英國最高法院裁定,可以引渡阿桑奇至瑞典。阿桑奇同年6月在保釋期間進入厄瓜多駐英國使館尋求庇護。
2019年4月11日厄瓜多政府撤銷對阿桑奇的庇護,英國警方同一天進入厄瓜多使館並逮捕他。
“人們說我是反戰人士:從記錄來看,我不是。有時,國家需要去打仗,並且有正義的戰爭。但如果政府在這些戰爭中欺騙人民,然後再讓他們為這些謊言貢獻稅收甚至犧牲生命,沒有什麼比這更加不仁不義的了。如果戰爭是有正當理由的,那麼就應該將真相告訴人民,讓人民決定是否去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