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奇葩說》的老粉,今晚1v1砍半賽裡,我覺得最精彩的,就是顏如晶和陳銘的PK了,也是大家最為期待了。
畢竟在第五季的時候,顏如晶以49:51輸給了陳銘,意難平,奇葩之王爭奪戰,在第七季居然提前上映了。
這次的辯題是“孩子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我該不該跟老師理論?”
這個辯題相對來說更適合陳銘,畢竟是有孩子的人,談起孩子的學習教育總歸有實踐經驗的,而顏如晶作為一個母胎solo,談這種問題多少會比較理想化一些,不夠接地氣。
從三分鐘立論就看得出來,陳銘確實略勝一籌,分別從父親、妻子、女兒的角度去論述了找老師理論的原因,還給大家上了一節行為主義心理學課,讓我們終於找到了為什麼一拿起書就困的原因了,原來都是童年埋下的雷啊。
反觀顏如晶,第一和第二個論點都相對普通,比較有亮點的是第三點,孩子願意寫作業到深夜,說明他在自己解決問題了,這一點確實比較新,也打動人。
但是,為什麼在陳銘如此有優勢的情況下,依然輸給了顏如晶呢?除了顏如晶確實有辯論實力外,我認為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1、顏如晶擅用觀眾期待值還記得顏如晶在正式PK前做了一件什麼事嗎?
對,她直接就坐到了“壯士請留步”的位置去了。
暫且不管她是有意為之或是無意,至少她向觀眾釋放了一個“我可能會輸”的弱者訊號。
有沒有覺得這一幕有點熟悉?
去年比賽的時候,李誕就是用的這一招,在賽前不斷地降低觀眾對他的期待值,讓觀眾覺得自己很弱。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
當別人覺得你很弱的時候,就會適當地降低對你的期待,這時只要你正常發揮,就很容易贏得滿堂喝彩。
所以在觀眾同情分這一塊,顏如晶是做得比陳銘好的。而陳銘作為一個第五季的奇葩之王,不管他說得多好,我們都會覺得很正常,因為他是奇葩之王,本來就是一個特別會說話的人。
所以對於陳銘,我們的期待值會比對顏如晶更高,他獲得滿堂喝彩的難度也比如晶更大。
但是,真的是現場觀眾有問題嗎?
其實不是的,從電腦螢幕看節目和現場看,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在電子螢幕前,你有字幕,能暫停,可以認認真真地把每一位辯手說的話來回咀嚼、思考。
可是如果在現場,是非常容易被辯手的情緒帶動的,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奇葩說》裡的辯手特別愛講故事?
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觀點,但最重要的,是要把現場觀眾的情緒給挑撥起來,只要煽情到位了,至於你講的是什麼觀點,很多觀眾其實根本就不記得了,他就會陷入辯手的故事裡,覺得好感人、好戳心,好有畫面感,人本來就是感性的動物。
就像這一次,其實顏如晶第三個論點其實也沒有陳銘的高階,但是她有一點做得很好,就是感染力很強。
因為作業太多寫到半夜,這種經歷我想只要是認真上進的孩子都曾有過,而如晶恰恰是找準了這個痛點:雖然作業多,但我們也願意認真寫到半夜,我們不想家長找老師,而是想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作業,證明給老師和家長看,我是可以做到的。
聰明的如晶,非常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點。
反觀陳銘,他說的三個論點都非常高階,而且很新,知識密度輸出非常大,也很符合他的辯論水平,就唯獨缺了一點,溫度,不夠打動人心。
陳銘給觀眾的感覺是:好厲害,居然能想到這個角度。而如晶給觀眾的感覺是:扎心了,你說的就是我。如果你是現場觀眾,你會投給誰?
3、結辯扭轉乾坤在結辯這一環,我認為作為父親,這既是陳銘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
他太想用好父親這個角度了,以致於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很多來《奇葩說》的現場觀眾,都是年輕人,其實是沒有孩子的,陳銘作為父親的親身體會,他們是體會不到的。相反,顏如晶從孩子角度出發,他們卻能感同身受,因為那是絕大部分人都曾有過的感受。
所以,這次的比賽,我認為總體水平來說,陳銘更高一些。但是人是情感動物,他不僅僅看你的理論知識水平,也看你的煽情能力,陳銘輸給顏如晶,恰恰敗在了這一點。
今日話題:在你心裡,你覺得陳銘和顏如晶誰更勝一籌?#讀書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