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曼谷舉行的東盟峰會上,印度宣佈了一個令人意外的訊息,他們決定退出正在進行的《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RCEP是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印度6個對話夥伴國參加,目的是為了通過削減關稅和貿易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這有助於成員國間相互開放市場,實現經濟一體化。
這個協定一旦達成,將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的自由貿易區。4日,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閉幕,RCEP16個國家中有15個國家已經幾乎談妥,下一步將在通過法律對該協議進行審查,並在明年正式簽署。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印度會在當天宣佈退出,此前印度為此努力了7年,為什麼在最後一刻宣佈“退群”呢?這個行為讓很多人看不懂。
據悉,截止目前,印度已經與日韓以及東盟多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的協定,是亞洲簽署該協定最多的國家,但是最終事實表明,印度這種“自貿協定“簽得越多,虧得就越大。就拿南韓來說,印度從南韓的進口增速快於他從全球進口的平均增速,但是出口增速卻慢於全球出口平均增速,產生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印度決策者擔心,在正式加入RCEP之後,會讓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打擊。
其實說白了,就是印度自身的能力不夠,跟不上其他國家的步伐,如果打擊到了人民的利益,那麼必定會向莫迪政府發難,所以這個時候選擇退出就不會出現問題。但是與之對立的是,這一次莫迪政府如果不能順利加入RCEP的話,之後只會更加困難,這是放棄了以低廉的價格融入東亞產業分工的機會,對印度來說短期內,他們能夠順應人民的意願,但是沒有考慮這一協定的經濟效益和長期利益。
總之,不管印度加不加入對於RCEP以及剩下15個國家沒有任何影響,甚至還能夠以更高的標準來進行談判。通過這件事,印度政府也該反思反思了,總是自詡為世界大國,並憧憬著有一天成為世界強國,但是自己的實力到底達到這個標準沒有,外強中乾是走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