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聖誕節,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當年有個十博士抵制聖誕節的公開倡議,還有多少人記得?作為網際網路已經高度發達的年份,2006年的網際網路資訊觸角已經十分廣泛,如今的我們仍能從網際網路上找到類似的內容。
日前,國內十博士發出聯合署名倡議書,號召網友慎對聖誕節。十博士在聖誕即將到來之時發出“抵制聖誕論”,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關注和爭議。在聖誕節、情人節這些西方節日越來越盛行的今天,我們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這些西方文化?是否能以簡單的對錯來衡量人們對一種文化的接受與認同?
上面的內容,是從《南京晨報》的有關報道網路版摘抄的。現在是否還有這份報紙,已經不為南京之外的人們所知,但是這份報道的內容還在。當然,十博士們的倡議書,現在網上也能夠找到,寫得非常好,的確很有理論功底,寫得也非常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十博士 聖誕"這樣的關鍵詞,用網路搜尋引擎看看有關內容。
今天又是一個聖誕節,距離十博士抵制聖誕的事情已經過去14年,今天的人們對於聖誕節的接受程度,可能比過去更直接融洽了。儘管如此,抵制聖誕的聲音還是記得紀念的。
聖誕成為一個產業,不少人忙著從中發財如果問聖誕節誰最忙,那一定是那些商家。作為製造業的廠商,可能會忙著為外國朋友製造聖誕樹和聖誕禮品,儘管疫情還沒有得到控制,但是聖誕相關物品的出口,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因為這個節日太重要了。再加上這個特殊的年份,不少西方國家的人們,可能呆在家裡無法出臺,聖誕禮品成為他們的重要寄託。
與製造廠商相比,商店的朋友們可能更需要聖誕。正是有了這個聖誕,他們可以藉此搞一些所謂的促銷活動,推動自己的商品儘快賣出去,庫存下降、現金迴流。在臨近中國人相對更為看重的元旦、春節,這個時候如果有一些促銷活動,那對於商家來說至關重要,全年的業績也就是這幾天來最後努力一把了。要知道,現在天天都是節日,但是聖誕這個節日,臨近歲末,可能會更重要一些。
在筆者所在的城市,今年行情可能不好,許多小店面都行動起來。小飯店打出了聖誕的優惠,只要在店面內消費,就打折優惠,或者送冷盤。小商店,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營銷,第二件半件,甚至出現買二送一的優惠活動。鮮花、蘋果、西餐、電影,這些店面,那更是猖狂,各種活動讓人目不暇接,算來算去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讓利,只不過賺足了眼球,吸引我們過去消費。
聖誕的氣氛,讓每個人都不願意閒下來商家只是推波助瀾,社會輿論的強大推動力才是重要動力源。從12月24日晚上開始,幾乎所有城市都已經開始瀰漫聖誕的氣氛,平安夜從英語教科書的名詞,開始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蘋果外面裹一層禮盒裝,價格翻幾番,就這估計還不好買到,因為需求量太大了。首飾、手機、服裝,這些店面更是禮品的集中營,人們蜂擁而至,開始為自己心愛的人選購中意的禮物。
不僅如此,大街小巷幾乎都有聖誕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聖誕老人的巨型充氣造型。神誕樹成了很多有小朋友家庭的標配,不管是否喜歡,家長為了討好自己的孩子,都會想辦法去購買一個神誕樹,讓自己的家庭有一些聖誕氣息。這些還不夠,聖誕老人的裝束,也走進了很多家庭,小孩子在這幾天可能是要戴著聖誕帽,開始在家裡來回跑動。
這兩天,吃好的玩好的,那是每個家庭不同條件下的標配。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廣大家長,那就是長筒襪裡面的禮物,家長還要想方設法購買一些禮物,塞進長筒襪,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意外之喜,並告訴他們,聖誕老人晚上過來給他們送禮物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可能對這些說法不再感興趣,但是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還是存在的,純粹為的是偷個樂子。
聖誕節可以過,但是沒必要大肆宣揚聖誕,其實就是耶誕,這一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看看今天的我們,與十年前十博士們的觀察有多大區別,除了賀卡、簡訊不再滿天飛,筆者認為變化不大。
每值“耶誕節”來臨,商場、飯店、賓館擺放起“耶誕樹”,懸掛起“慶祝耶誕”橫幅,員工們戴起“小紅帽”;幼兒園孩子們圍繞在“耶誕樹”前載歌載舞,期盼著老師分發“耶誕禮物”;學校裡大紅大綠的“耶誕舞會”、“耶誕聯歡”的海報佔據了搶眼的位置;網路、報刊、電視、電臺充斥著各種“耶誕資訊”;數以萬計的“耶誕賀卡”和數以億計的“耶誕簡訊”滿天飛舞;人們相逢互祝以“耶誕快樂”;“平安夜”裡,人們聚眾狂歡,流連忘返。與此相表裡,“耶教”在中國悄然壯大乃至漸趨氾濫。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從鄉村到城市,“耶教教堂”高高聳立;從普通民眾到社會精英,對“耶教”趨之若鶩。
十博士當時的倡議,並不是反對聖誕節,而是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聲音,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依然是難能可貴的。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看到繼續聖誕節大肆宣揚的大有人在,反對聖誕節的聲音卻是少之又少。
作為一個節日,當然不存在爭論的必要。有興趣就去過,沒興趣就不去過,這都是正常的事情。然而,如今的我們,很大程度上已經被這個節日所綁架,被一個外國白鬍子老頭所挾持,不去做點什麼,或者不看有關內容,已經變得似乎少些什麼。
作為一個現代人,自由首先是心靈和行動的自由。我們這個社會,現在從來不缺乏宣揚聖誕的聲音和活動,缺乏的仍然是十博士那樣的抵制聲音。抵制不代表保守、封閉,這本身也是一種開放的氣魄,是人們文化自信的最直接表現。
對於我們不喜歡的事情,只要不違反法律、公序良俗,大聲說出"不喜歡,我抵制",什麼時候都不算錯,我們也更需要這樣的聲音。這些聲音越大,我們的社會包容性也就越強,發展得將會越來越好。
行動起來,朋友們,對你不喜歡的事情說一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