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那個喝飲料“再來一瓶”的年代,買完飲料第一件事不是喝,而是先看看瓶蓋上有沒有"再來一瓶"四個字,有的幸運兒有時能花一瓶的錢,就能喝到10瓶飲料,那種成就感特別好,正是飲料市場透過提供給消費者這種潛在的未知與驚喜,飲料銷量節節攀升,而飲料廠家也賺得盆滿鍋滿。
但是最近幾年大家似乎發現“再來一瓶”的活動已經沒有了,那些廠家沒有再透過這種方式來營銷而是透過掃碼領福利,比如獲得旅遊機會或是網上兌換禮品等等,但也從沒有人抽到過什麼禮品,反而大家會嫌麻煩,再也不會去理會,瓶蓋裡面會掃出什麼東西,所以很多80、90後都很懷念“再來一瓶”的日子,那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再來一瓶”為什麼會消失?是哪個廠家第一個搞“再來一瓶”這個活動的。
第一個做“再來一瓶”活動的是青島啤酒,因為那個時候啤酒市場競爭很大,西冷啤酒是青島最大的強敵,那時候青島啤酒基本被西冷打壓在最底層,無法起身,生死存亡之際,青島啤酒的老總強制營銷部三天之內想出策略,最後就有了“再來一瓶”的活動,也讓青島啤酒打了個翻身仗。短短几個月後青島啤酒就佔領了杭州一般的市場份額,這給當時的“地頭蛇”西冷當頭一棒,而後來西冷還被青島啤酒收購了。
可是讓“再來一瓶”的玩法,變得全國人盡皆知的是康師傅,2009年2月康師傅因為“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一個月賣了15億瓶,而中獎率高達40%,每5瓶就有兩瓶能中獎,因為這樣的大手筆讓康師傅在飲料界站穩腳跟,也讓其他飲料品牌不能不跟風,因為消費者買過康師傅中過獎,其他廠家再不做,消費者的心裡會覺得不合理,2009年康師傅飲料營收增幅超過32%,股東的利潤增幅超過了47%,“再來一瓶”確實威力比較大,透過薄利多銷的原理,撩動了大家的“賭徒”心理,促進了市場消費的熱潮,這種互動式營銷口碑傳播的效果顯著,比請明星代言還有效果。
那為什麼最後“再來一瓶”消失了,不少人會發現,最近幾年“再來一瓶”離開歷史舞臺了,取而代之的是掃碼領紅包之類的活動,為什麼呢?第一,因為一種套路被很多人玩,玩多了就不起作用了,“再來一瓶”活動氾濫成災,消費者對這種活動已經不再感興趣了,失去了剛開始中獎時那種抑制不住的喜悅,第二,“再來一瓶”造假太嚴重,很多廠家受損千萬。
我們就拿紅牛舉個例子,因為紅牛看到大家都在玩,他也跟了個風,最後紅牛廠家把1,000萬瓶帶“再來一瓶”的飲料推入市場,但最後紅牛返廠後發現,竟然收到了3,000萬個中獎標籤,因為這類的造價沒什麼技術含量,所以給了投機分子,看到漏洞又聞到了商機,只需要很低的價格就能仿製大量中獎瓶蓋,而飲料這種快消品銷量都是在千萬級,所以投機分子也能從中牟利千萬,並且所有的損失都是由飲料廠家來背,因此這也讓各大飲料廠家頭疼不已,後來就慢慢取消了“再來一瓶”,改成掃碼之類,不以偽造的方式來進行促銷。
最後我們只能說世界萬物都是盛極必衰,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雖然火爆的“再來一瓶”活動已經銷聲匿跡了,但是當初獲得“再來一瓶”的欣喜滋味,依然會深埋在80、 90後的心中,那麼當年你最多中過幾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