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榜單中有何值得關注的趨勢與變化?微短劇領域的玩家們又有何心得與體會?讓河豚君為大家總結一二。
11:19,橫屏vs豎屏,
誰在重新定義視聽的方式?
在新銳勢力榜30家公司的30部代表作品中,有19部是豎屏劇,11部是橫屏劇。
大趨勢是,在短影片平臺播出的劇集大多數是豎屏劇,長影片平臺則有更多橫屏劇。但仔細觀察也會發現,快手同樣有兔猻文化的《不思異》系列、觀正影視的《精準射擊》和等閒內容引擎的《奇妙博物館》是橫屏形式,而由愛奇藝、浩瀚娛樂聯合出品,春風畫面製作的《只好背叛地球了》則是豎屏互動劇,且這些劇集的內容質量均處於上乘。
四川文無文化傳播總經理趙全鑫分享道,豎屏劇的劇本創作不僅區別於傳統橫屏影視劇,也區別於短影片段子,快節奏、高密度的故事推進對故事的敘述能力和人物設定有了更高的要求。
具體而言,豎屏劇相比於橫屏劇會更偏重體現人物成長和心理變化,個性鮮明的人物設定是講好豎屏故事的重要因素。9:16的框架無法承載過多的劇中人物,所以需要對同類型人物設定進行壓縮合並。而豎屏短劇的主要受眾集中在00後身上,所以在臺詞設計上也要區別於傳統影視劇的人物對話,需要更加網路化、高度簡潔化的臺詞,來表現人物狀態,推進劇情發展。
趙全鑫也指出,在產業模式上,豎屏劇的投資小、週期短、變現快,雖然它可能不符合傳統橫屏影片的商業模式,但或許是非頭部小眾IP影視化的一個出口方向。豎屏劇伴隨著影片娛樂產業對年輕使用者觀看習慣的改變應運而生,契合了網際網路使用者對移動端碎片化內容形式的需求偏好。豎屏劇不用成為劇集主流,只需要服務好特定群體就好。
8:22,長影片平臺vs短影片平臺,
一個在做防禦,一個在做增長
在TOP30的榜單中,有22部代表作品的播出平臺都是快手、騰訊微視、快點TV等短影片平臺。其中,快手有14個專案(部分同步在抖音播出),佔據總榜單半壁江山,騰訊微視專案有5個。不難看出短影片平臺在微短劇領域已有先發優勢,大部分優質的微短劇專案都誕生於短影片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長影片平臺不屬於微短劇領域的主力,但愛奇藝、騰訊影片、優酷、芒果TV也並沒有放棄微短劇方向的嘗試和佈局,共有8個專案入選。
作為領頭羊之一,快手的專案眾多與其推出的“快手小劇場”密不可分 。自2019年8月建立,快手小劇場如今已經是包含2萬餘部短劇作品、有2500餘部劇集播放量破億的“大IP”。近日,快手又新推出“星芒計劃”,對明年的短劇分賬規則進行升級,即規定有效播放量達標的製作方每月可獲得10-20萬元現金獎勵,同時補貼優質作品,並給予有官方聯合出品的專案在官方合作IP庫中選擇IP的機會等。
而另一個頭部平臺騰訊微視則在剛剛結束的“共創豎屏IP新時代”騰訊微視微劇釋出會上宣佈了明年將投入10億人民幣、100億流量扶持微劇的訊息。同時,騰訊微視發起了主打開發由IP改編的豎屏連續微劇的“火星計劃”,聯合騰訊動漫和閱文集團提供成熟的動漫作品、文學作品IP,並由參與團隊進行豎屏微劇向的再創作。
微短劇和長劇是隻能競爭,還是可以聯動合作?
對長影片來說,專案基本都是一次決策、一次投拍、一次過審、一次上線,決策成本極高,使得長影片賽道的專案決策在某種程度上有了玄學的味道。若能將前幾集內容做成一個小體量的微短劇,獲取市場反饋後再決定是否繼續長劇專案的運作,這既能降低平臺對於新專案的試錯成本,也給予了有志於長劇的新公司和小公司證明自己的機會。
從段子劇到劇情劇,野蠻生長後,
微短劇迎來品質期
在微短劇剛剛興起之時,大多作品其實是走比較粗糙的“段子向”而非“劇情向”,而今天的微短劇市場中,我們明顯感到有越來越多劇情、製作上都十分精良的專案出現。
比如騰訊微視與騰訊動漫聯合出品、大腦天宮承製的《通靈妃第二季》就做到了口碑、熱度雙豐收,全網播放量4億,榮獲2020金河豚獎年度最佳短劇等獎。而大腦天宮承製的另一部豎屏古裝互動微劇《摩玉玄奇》更是收穫豆瓣評分6.8。
作為2019豆瓣劇集口碑榜前五名,兔猻文化的《不思異》系列也是一個劇情類優質微短劇的代表。
兔猻文化CEO邱其虎在社群中分享道,微短劇的概念脫胎於短影片,當市場上的短內容越來越多,走在劇情埠的短影片逐漸演變成了如今微短劇的品類。
劇情類的短影片區別於常規微短劇的重點就在於其盈利模式。劇情類的目的是“做劇”,其盈利模式也是類似劇場的模式,如廣告植入、冠名招商。而主打段子類的微短劇則主要是為了“做號”,其模式是靠吸引粉絲,最終從粉絲身上獲得轉化。
等閒內容引擎短劇業務負責人張帥表示,現在的微短劇領域還是稀缺好內容的,所以質量相對精品的專案成長速度基本都比較快,不需要過多的運營操作就能收穫到較大流量。
不過,什麼樣的內容才是適合於微短劇領域的精品內容?這一點或許還值得探討。米讀內容營銷總監愛琳就指出,短影片就是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抓人眼球的內容形式,所以用長劇的敘事邏輯是行不通的。“做內容必須要考慮到平臺受眾的屬性和喜好,切忌做自嗨的短劇。”
總體來看,不論是依據從業者的切身體會,還是市場表現,即使單從各大平臺的短影片扶持計劃我們也可看出,對優質內容的追求將會成為未來微短劇市場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