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聖誕節的到來,預示著2020年的腳步即將遠去,人群在期待元旦的假期,也有人準備著聖誕夜的狂歡,但是近幾年來關於“洋節”的爭論更是甚囂塵上!
而聖誕和元旦這個“雙旦”節日更是如此,“過來人”們樂此不疲的斥責著如今年輕人的“媚洋崇外”,擔憂著外來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衝擊,而傳統節日的迅速淡化,也讓老學究們緊張不已,年輕人青睞“洋節”,淡化傳統節日,長此以往下去中華傳統文化豈不會漸漸淡去。
在這個論調的基礎上,大量的人開始搶佔著道德高地,蹭著時事的熱點來居高臨下的指責別人,聖母的思想一時在網上籠罩的烏煙瘴氣,如此前某高校的宿管阿姨,為了和學生拉近關係,藉著感恩節的名義給學生們發巧克力,但是這樣的一個“善舉”卻被部分“有心”的學生舉報,最後藉著輿論的熱點將宿管阿姨放在道德的高度炙烤,最後在“聖母們”洋洋得意的目光中,宿管阿姨不得不對此事做出了道歉!
在這裡就不得不思考,難道“洋節”正在藉著中國年輕人的手在“消滅”著傳統文化麼?
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社會上過著“洋節”傳統的群體的出發目的來看,首當其衝的便是年輕人,如今的年輕人喜歡新奇刺激,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對節日的熱衷程度絕非是為了所謂的來自西方文化的緣故,而是在如今的時代,太多的社交之間需要一個噱頭來捅破那看似不好意思的窗戶紙,因此他們對2.14情人節更為感興趣,同樣痴迷的當然還有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的七夕。
並不是年輕人們崇外,而是有著自己的“小心思”罷了,如果真的崇外為何對所謂的地球日、愛牙日等等都不能一視同仁呢,原因無他,噱頭不對罷了,對傳統節日的熟視無睹是因為年輕人並不能藉著清明節的噱頭帶著戀人一起參加掃墓這種活動。
他們在意的不是節日本身,而是可以藉著節日達到的目的罷了,此時社會對他們上綱上線難道不覺得可笑麼。
而在另一方面,對“洋節”崇拜的則是如今的各大商家及路邊的小攤販,同樣的原因——商人重利,他們會利用一切的方式進行謀利,節日是他們進行創收的最好方式,此時西方的“洋節”對一些活動運營來說本身便有著不俗的吸引力,畢竟市場有著自己的需求點,稍加刺激便會引來很大的流量,而此時他們不侷限於聖誕、感恩等節日,行業不同他們瞄準的節日也不同,如上文所提的愛牙日便是不少醫療行業重點關注的物件。
因此他們也不是真的媚外,而是在藉著噱頭在進行創收,即使沒有西方節日,他們也會打造出其他節日來達到他們盈利的目的,如618、雙11、雙12等等,在這裡“洋節”對商家來說也僅僅是工具罷了,如果這樣的方式放到古代,那麼便完全可以用師夷長技來勉強評價了。
別人過“洋節”就讓別人過去吧,也許某一天,你也會需要借個節日的噱頭來為自己找個理由也說不定,對於愛佔道德高地的聖母們,也毋須在意,人類的悲歡並不想通,嫉妒本身就會使人面目全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