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打工人,為什麼你總是又忙又窮?
又到年底覆盤了,我問閨蜜小蘭,“你在2020年元旦訂的目標,都完成了嗎?”
“我看看哈,”小蘭一邊回答,一邊在手機裡翻看她年初做的一年計劃。
“時間都去哪兒呢?我竟然一大半都沒有完成!說好的旅遊沒成行,說好的一週三次健身才堅持了一個月,說好的讀書才看了5本!為什麼我一年忙到頭,時間還是不夠用?還這麼窮?難道這就是打工人的命嗎?讓我哭會兒去~”
這場景,你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我們總是一邊覺得時間不夠用一邊拖延,一邊覺得錢不夠多一邊剁手,一邊想要融入人群成為耀眼的星卻一邊堅持喝著肥宅水,彷彿深陷陷阱之中無法自拔,人生真的如此艱難嗎?
並非如此。《稀缺》這本書告訴我們,想要跳出又窮又忙的陷阱,變得富足而卓有成效,最重要的是改變我們的稀缺心態,增加頻寬和餘閒。
02什麼是稀缺?
“稀缺”最初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它指的是資源的有限性與人的慾望之間的無限性形成的矛盾,古典經濟學解決稀缺的辦法,是透過市場來配置資源,來達到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他並沒有回答,當我們個人遇到“稀缺”問題——錢不夠花,時間不夠用,美食不夠,運動不夠、朋友不夠多時,應該怎麼辦?
《稀缺》這本書的作者分別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行為經濟學領域重要領頭人塞德希爾·慕來納森,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兩人合作研究“稀缺”,用心理學的方法來研究經濟問題,他們發現,稀缺並不是簡單的物質資源的缺乏,譬如說缺少時間和金錢,稀缺更是一種心態的表現——“覺得自己擁有的比需要的少”。
而這種稀缺心態會降低我們大腦的頻寬——也即降低認知能力和行為控制力,從而影響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做出更不理性的舉動。
03稀缺是如何影響大腦,讓我們陷入陷阱的?
想想看,這樣一個場景:
週一的早上阿城來到辦公室,他整理好工位,開始在日程表上寫下今日待辦10件事,然後興致勃勃地開始做起來。可是一會兒領導讓他過去開個短會,一會兒同事讓他幫忙看一下策劃案,眼看著時間就這樣流失掉了,日程表上還有5件事情沒有做……
他開會時會想到還沒做完的事,看策劃案的時也會想著不夠的時間,同事還問他在想啥,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
下班了,阿城看著待辦事項還有3件事沒有開始,心情跌入谷底,他準備把工作帶回家。
回到家已經晚上八九點了,女兒一看到他回來就讓他講睡前小故事,這是他今早出門時和女兒約定的事情。阿城精疲力盡地拿起故事書,實在是不想講,日程表上還沒有完成的事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
可是看著可愛的女兒,他還是撐起自己,給女兒講了一個故事,女兒也發覺爸爸的疲勞,乖乖地聽完故事拿著書去找媽媽了。阿城又有點遺憾,沒有高質量地陪伴好女兒,除此之外,“日程表上的事情還沒有完成”還是讓他有些洩氣。
在這個場景中,阿城一直感覺到自己時間不夠用,這就是一種對時間感到稀缺的心態。
一整天裡,他的大腦都在想著日程表上未完成的事情,在開會、看策劃、陪女兒的過程中,他都無法聚精會神在當下的事件中,而是想要找出更多時間、提高效率去完成待辦事項,於是健身等更重要的事情被他拋諸腦後。
稀缺心態就是這樣俘獲我們的大腦的,“俘獲”表明它會讓我們不自覺地,將關注點放在稀缺這件事上,眼裡只有稀缺事件,從而忽略其他更為重要的事情。
稀缺心態會使我們的心智容量減小、認知能力受限,進而進入習慣性的應付匱乏的模式之中,忽視未來、無力規劃以至於疲於奔命還停不下來,我們就是這樣被“稀缺心態”拖累著,變成又窮又忙的“打工人”的。
04如何擺脫稀缺陷阱,變得卓有成效?
一、要事優先,將重要不緊急事件排入日程表。
稀缺心態讓我們的大腦聚焦在稀缺事件本身,形成管窺之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比如,窮人缺錢,他就會把一天的精力放在怎樣去賺更多的錢這件事情上,一個貧苦的農民會想著要花更多的時間幹活,還需要買農藥、化肥,沒有錢了該跟誰去借用之類的……
而孩子的教育、自己的身體健康等重要的事情,則不在他的思考範圍之內,倒並不是說,他覺得這些事情不重要,而是“缺錢”這件事情已經佔據了他的大腦,他沒有更多頻寬可以去處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擺脫稀缺陷阱,首先就必須將重要不緊急的事件排入日程表中,比如高質量地陪伴家人、比如健身、比如閱讀之類的,在一天的開始就為重要不緊急的事件留下時間,讓重要不緊急事件首先進入你的大腦,而不是被稀缺事件擠佔到一點不剩。
二、管理頻寬,提升認知能力。
稀缺會產生頻寬負擔,也就是降低我們的認知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性的決定,因此節約利用頻寬是對稀缺進行管理的重要內容。
比如說你想減肥,但是家裡到處都是零食等高熱量的食品,想要吃健康的食品就變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每一次的抉擇都會佔用你有限的意志力,等你需要去考慮其他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比如工作,你的認知能力會比之前更低,因為不吃零食已經耗費了你的一部分頻寬。
正確的做法是,不再購買零食,家裡隨處可拿到的都是健康食品,這種方式特別適用於重複性高可預測的事件。
另外我們應該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我們頻寬充足的時候去考慮,而非稀缺狀態下。比如一個家庭一年的財務計劃,或為家人買一份怎樣的保險,決定孩子上哪個學校等重要事件,在頻寬充足的時候,我們可以全盤的考慮作出儘可能理性的決定。
三、預留餘閒,以備不時之需。
2020年的疫情讓很多人意識到儲蓄的重要性:儲蓄就是金錢的餘閒。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有的計劃,沒有儲蓄的人會突然變得很尷尬,吃飯,子女教育,甚至下一份工作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都會讓他陷入更為稀缺的狀態。
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很多,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到來的會是哪隻黑天鵝,所以以餘閒來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是讓我們遠離稀缺心態的重要準備。同樣丟失100塊錢,對於已經餓了幾天的人來說,可能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於富人來說,他會覺得就當做慈善了,不會引發太大的心緒波動。
在經濟寬裕的時候進行強制性儲蓄,在寫日程表時,少寫幾件事情,留出一點時間給突發事件,即便發生了意料之外的事件,我們仍然能夠安然應對。
每個人都會遇到稀缺事件,比如覺得時間不夠用,錢不夠多,知心朋友太少,或者愛太少。
稀缺並不可怕,稀缺心態才可怕,它不應該成為我們前進的阻礙,認清稀缺的本質和它是如何影響大腦的,我們就可以更有意識地察覺到它:
將重要不緊急事件排入日程表,管理好大腦頻寬,預留餘閒,從而跳出稀缺心態的陷阱,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從容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