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章 相對論新說介紹)
這部分內容是我在"新華網科技探索論壇"、"光明網科技論壇"、"北京相對論聯誼會論壇"和百度"反相吧"、"理論物理吧"等論壇上發表的部分帖子的摘編,本應放在書稿的最後作為《附錄》的,但這些內容對於理解我的著作《二十世紀物理學批判》是很有意義的。因此就放在本書的前面,作為緒論吧!
本緒論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對論新說介紹;第二部分是五句話簡述相對論。
《二十世紀物理學批判》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替代理論,是區別於錯誤的"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相對論新說"。
第一章 相對論新說介紹
1.1 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母親
我們的客觀世界是絕對的,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相對的,在客觀絕對世界和主觀相對認識之間架起橋樑的是光。
牛頓理論是對客觀絕對世界的描述,相對論是對主觀相對認識的描述。藉助於光資訊(觀察和測量)認識運動的物質世界時,必然有誤差,相對論就是我們研究客觀絕對世界時的一種誤差理論。
牛頓理論沒有錯,相對論也沒有錯,錯的是洛侖茲變換和愛因斯坦的那個相對論。牛頓理論反映的是絕對世界,相對論反映的是相對認識。
1.2 "光速不變原理"原則上是正確的
光經過大質量天體,會發生方向的變化(這用牛頓力學就能解釋,完全用不著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這就已經說明光速會變。
洛侖茲變換的推導,只與光速的概念有關,而與其大小無關。所以我才說"光速不變原理原則上是正確的"。
我們的宇宙,不可能有超出我們認識的東西,暫時的不可認,不代表永遠不可認,否則就落入了神創論。而要認識它,就要感覺它。我們依靠眼、耳、口、鼻、身五官獲得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其中最基本的是視覺。而談視覺離不開光。光,既是使物體"顯形"的物理原因,也是傳遞物體存在資訊的媒介。
我們對物質世界的觀察與測量離不開光,光資訊的傳遞要透過空間距離,而光有定速,我們獲得資訊就需要時間,就會出現延遲現象。所以我們所能看到的只能是洛侖茲時空,運動物體的真實位置,我們是看不到的。可以理解為,運動物體被洛侖茲時空擋住了,或者說成是物體進入了牛頓時空。如果光速不是C,比如說無窮大,則我們就能看到絕對世界,如果光速是每秒幾千公理,甚至每秒幾十公里,那麼我們看到"時間反演"的現象將會是屢見不鮮的。但絕不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時間倒流"。
洛侖茲變換的推導,只與光速的概念有關,而與其大小無關。
在"光速不變原理"----"洛侖茲變換"-----"狹義相對論"三者關係中,後二者具有利害關係,只要能證明"洛侖茲變換公式"是錯誤的,那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就是錯誤的。但是"光速不變原理"和"洛侖茲變換"之間卻沒有利害關係,我們知道"洛侖茲變換公式"的推導,只用了光速的概念,也就是整個推導過程只用了光速的符號C,而與其量值無關。光速是每秒三十萬公里也好,四十萬公里也好,或者每秒幾千公里、幾百公里,只要你承認有光速的概念,推匯出來的"洛侖茲變換公式"都是一樣的,毫無差別。
洛侖茲變換公式中的C,你認為光速不變,你就把它看作常量;你認為光速可變,你就把它看作變數,這對於洛侖茲變換公式的推導和運用毫無影響。
正確的相對論是建立在“共軛洛侖茲變換”基礎之上的,不存在任何反經驗違理性的矛盾。"尺縮、鐘慢、質增"只是觀察、測量效應,並非客觀事實。
1.3 相對論其實很簡單,研究上下功夫,才能深入淺出
建立在"共軛洛侖茲變換"基礎上的新相對論認為:我們的客觀世界是絕對的,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相對的。
在客觀世界和相對認識之間架起橋樑的是光。光有定速,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一定存在遲滯現象,存在誤差。空間距離越大,這種遲滯誤差,就越明顯。所謂運動速度的大小,並不是關鍵,因為速度的大小,不過造成了相同時間內空間距離不同而已。這裡,空間的概念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距離我們100光年的某星球上發生了一場戰爭。根據"眼見為實"的原則,地球人都會抬起頭來,"觀看"他們"現在"的廝殺。但我們人類是有思維的,我們會"想到"那是100年前的事了,現在早已和平。
再如:以速度V運動的鐘,當我們接收到它在A點發回的資訊時,它實際上已經向前運動到了B點,我們接收的是A點時間肯定比它在B點的時間慢了,這只不過是一種"觀察、測量效應"。
因此,相離我們而去的運動系統,出現"尺縮、鐘慢、聲沉";相向我們而來的運動系統,出現"尺脹、鐘快、聲銳"的現象都不奇怪了!因為前者(相離運動)對"靜止"觀察者而言,空間距離越來越大,光有定速,我們獲得動系的任何資訊,這種遲滯誤差就會越加明顯。相反,後者(相向運動)對"靜止"觀察者而言,空間距離越來越小,這種遲滯誤差也就越來越小。
當光速無窮大時,我們就"看到"(觀察、測量到)了牛頓的"絕對世界"。否則,我們所能"看到"的只能是"相對世界"。也即"洛侖茲時空",或者"閔可夫斯基時空"。
相對論就是研究我們對客觀世界認識誤差規律的一門學問。
或者說相對論是研究"觀察、測量效應"規律的一門學問。
1.4 用"共軛洛侖茲變換"代替"經典洛侖茲變換"
用"共軛洛侖茲變換"代替"經典洛侖茲變換",爭論了一個世紀的相對論問題,就可以劃上句號了。因為"經典洛侖茲變換公式"是錯誤的,所以建立在"經典洛侖茲變換"基礎上的狹義相對論也是錯誤的。
(一)、共軛洛侖茲變換的一支,是洛侖茲先生首先假設提出的
洛侖茲先生在《速度小於光速運動系統中的電磁現象》一文中,§8"對應狀態"中說:"現在假定:電子,當它們處於靜止狀態時我認為是半徑為R的球狀的,但由於平移的影響,它們的大小就發生了變化,沿著運動方向的長度變小到原來長度的1/βL,與運動垂直方向的長度變小到1/L。" (《相對論原理》P17, 科學出版社,1980年,A·愛因斯坦等著。)
這其實是個天才的"共軛洛侖茲變換"假設。文中β、L是分別代表運動方向和垂直於運動方向的變化係數。"經典洛侖茲變換"在垂直於運動方向上是沒有相對論因子的。筆者已經證明:L=β。
共軛洛侖茲變換的一支,是洛侖茲先生首先提出的。建立完整的共軛洛侖茲變換應是筆者的功勞。
(二)、共軛洛侖茲變換的一支,是愛因斯坦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首先證明的
愛因斯坦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給出的是共軛洛侖茲變換的一支。
證據如下:
愛因斯坦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說:"以x′的值代入,就得出
而φ(v)仍為未知函式。"(《相對論原理》P39,科學出版社,1980年,A·愛因斯坦等著。)
接著是愛因斯坦證明公式中φ(v)=φ(-v)=1,推導過程都是正確的,我們不再剖析。這段推導似乎是天衣無縫的。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按照愛因斯坦的要求,以x′=x-vt代入,就應該得出"共軛洛侖茲變換"的一支。
以x′=x-v t 代入
已知:a=φ(v)=1, (這是愛因斯坦證明了的,正確無誤。)
令:
所以:
這不就是"共軛洛侖茲變換"的一支嗎?
愛因斯坦把他應該推出的正確結果放棄了,我撿回來,並建立了完整的共軛洛侖茲變換。
愛因斯坦本應給出"共軛洛侖茲變換"的一支公式(B);他卻用"經典洛侖茲變換"公式(A)代替了,這就涉嫌學術造假。
現在絕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恐怕都認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是正確的,不知道"經典洛侖茲變換"被放入《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掛了100多年,是個學術造假行為。
如果《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推匯出來的"經典洛侖茲變換"有問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還能夠是正確的嗎?
(三)、完整的共軛洛侖茲變換
洛侖茲的假設和愛因斯坦的推導,都只給出了"共軛洛侖茲變換"的一支,建立完整的"共軛洛侖茲變換",應該是筆者的貢獻。作為"完整"必須同時考慮"相離運動"和"相向運動";作為"共軛"必須具有虛數i 。
洛侖茲變換有相互共軛的兩種形式,一種形式適用於相離運動;另一種形式適用於相向運動。"經典洛侖茲變換"只涉及相離運動,不涉及相向運動也是一個錯誤。
完整的共軛洛侖茲變換具有如下形式:
根據"共軛洛侖茲變換"慣性系對於物理規律也是協變的;根據"共軛洛侖茲變換"慣性系對於物理現象推翻了"尺縮、時慢、質增"的結論,運動並不會真的使"尺縮、時慢、質增"。
我們的客觀世界是絕對的,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相對的。牛頓理論描述的是絕對世界,相對論描述的是相對認識。
所謂 "尺縮、時慢、質增",僅僅是一種"觀察測量效應",並非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