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祭追殺令中芯「蔣來梁走」的下一步
中芯國際20日主動迴應,被列入「實體清單」對10奈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對照一週多前,中芯決定迎回前臺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卻氣走了執行長梁孟松,似乎已預知接下來將面臨的危機。
「蔣來梁走」,中芯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中芯 15日公告,現年74歲的前臺積電共同營運長、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被任命為該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原本此人事案被外界視為一樁好事,蔣尚義與同為臺積電出身的現任聯合CEO梁孟松「師徒」聯手,共同推進中芯14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未料,在隔天梁的一封「怨氣極深」的辭職信在媒體上披露後,「聯手」變「反目」,中芯內鬥風暴正式引爆,大陸半導體業危機再起。
蔣梁聯手變反目
梁在辭職信中透露,目前中芯國際28奈米、14奈米、12奈米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 奈米技術的開發也已完成,明年4月將試產。他在三年內已追趕五代,這是別人十年才做得到的事,言下之意,中芯在他的領軍下,先進製程已有很大的突破,將有機會急起直追臺灣與韓國。
外傳梁對蔣尚義的迴歸一事並不知情,並且與另一位聯合CEO趙海軍不和已久,因此,向該公司董事長周子學提出辭呈。
蔣梁兩人過去曾在臺積電共事。蔣尚義在臺積電掌管研發部門時,有兩個手下,一是孫元成,一是梁孟松,張忠謀第一次退休,曾將執行長大位交給蔡力行,蔣也跟著離開,原本梁認為有接任「研發頭」的機會,但最後蔡力行選擇孫元成擔任技術研發副總,梁一氣之下走人,轉而投效三星,自此揹負叛將之名。
梁的妻子是韓國人,梁在三星時的工作性質較類似顧問,權力不是很大,無法一展長才,後來又輾轉加入中芯,成為中芯的第一把手,大權在握,一路主導中芯的技術發展。
梁以研發技術見長,手裡握有500個專利,之前就曾傳出與趙海軍不和,後來更演變成「樑上趙下」,趙的團隊也跟著出走。中芯這幾年技術發展由梁領軍,在成熟製程(28奈米以上)雖有不錯的表現,但在先進製程(28奈米以下)卻在14奈米停留,落後臺積電五個世代。
中芯高層對做為國家發展半導體最重要指標企業的壓力甚大,加上美國的反制已至,再不尋求突破點就只能坐以待斃,找蔣回來外傳其實另有盤算。至於梁是否真與蔣不合,水火不容,眾說紛紜。
不過,此時中芯正面臨更大的風暴,就是被美列入禁運清單。
美國商務部19日的宣佈,中芯國際及大疆等60多家中國廠商列入美國企業禁運實體清單。據實體清單要求,將使中芯取得10納米制程以下美國業者裝置出貨機率轉為零,10奈米以上裝置銷售,則採取逐條審查始得放行。中芯國際列入禁運實體清單後,要購買美廠商裝置都需取得商務部許可執照,一般認為恐衝擊中芯發展先進製程的企圖心。
中芯目前在全球晶圓代工廠排名第五,與三、四名的聯電、格芯的製程技術相去不遠,但與一、二名的臺積電、三星相比,則差在沒有先進製程,無法拉近距離。若此時又被美列入禁運清單,將重創其未來的發展,外傳在此時找回有先進製程經驗的蔣尚義,就是想藉由其人脈試圖突圍。
蔣尚義在回中芯之前,才剛與武漢弘芯分手,當初帶著理想要讓弘芯成為一流企業,併為弘芯引入第一臺高階荷蘭半導體大廠艾司摩爾(ASML)的僅次於EUV光刻機的最先進的DUV光刻裝置,用來生產14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EUV光刻機,能利用波長非常短的光,在晶圓上形成數十億個微小結構,構成一個高階晶片;與舊型裝置相較,EUV可以生產更小、更快、更強大的晶片。以蔣與ASML的關係,也讓人聯想中芯可能希望蔣協助採購EUV裝置。
蔣重回中芯有助化解美國製裁危機?
另一方面,蔣尚義迴歸中芯時也曾表示,他非常熱衷小晶片(Chiplet)及先進封裝技術,這也是在發展先進製程中需要使用到的。
他曾任臺積電轉投資的封裝廠精材董事長,蔣的說法很顯然是要主導中芯的研發,小晶片技術不受先進製程的限制,裝置也不需用到昂貴的EUV就可提高效能,這跟梁的路線大不同,或許比較適合中芯突破美國的圍堵。
若是中芯未來真無法取得EUV裝置,找到其他方法「繞道」發展先進製程,應該是中芯找蔣來與梁合作的考慮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找蔣尚義的時間點恰好是在美國提出禁運名單前,這件事與因應美國製裁不免讓外界聯想在一起。後續就要看ASML是否願意提供協助,甚至避過法規。
但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聯想要實現的難度很高,中芯也明白美方短期內不會罷手,讓中芯製程技術有進階發展機會,目前停留在14奈米,有大陸市場加持或能繼續撐下去。此外,中美科技戰的戰線是否再延長,也考驗著美國新上任總統拜登對中政策是否延續川普時代,後續變化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