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知乎上刷到這樣一個熱門問題:
打開回答,果不其然,還是那幾個常被罵的食物:
© 大眾點評
雖然前排的回答都在努力闢謠,可還是有不少人堅定地認為它們不好。開啟搜尋軟體一搜,依然是謠言滿天飛……
這些食物既無毒也沒壞,關鍵是還那麼好吃,怎麼就成了“垃圾”呢?
不行!今天飽妹要再幫這些好吃的食物喊幾聲冤枉。
溫馨提示:為了方便長輩們閱讀,下面的字號要開始加大啦。
說起“垃圾食品”,可能很多人都會立刻想到這張圖:
其實,這並不是“垃圾食品”本來的樣子。
20世紀50年的美國,隨著食品生產工藝的改變,人們吃的越來越“好”,從全麥麵包變成了口感更好的白麵包,飲料、甜品也越來越多。
一位名叫布雷迪的醫生坐不住了,他寫了篇文章《垃圾食品比食品多(More Junk Than Food)》,將白麵包、曲奇、冰淇淋、巧克力、碳酸飲料等由精製米麵和精製糖加工成的食物全都歸為了“垃圾食品”。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常吃的米飯、麵條、饅頭等主食也都是“垃圾食品”。
© unsplash
這是“垃圾食品”第一次被用到,但此時的Junk其實並不該翻譯成“垃圾”。我們常說的“垃圾”在英文裡是Trash,它重點在“沒用”,還有一點兒“有害”的意思。而Junk更多是“你不再需要的”,比如時尚女性的過季衣服就是Junk,但它對於別人還是有用的,也無害。
所以,此時的Junk food是一個非常善意的提醒。因為米麵在精製過程中,一些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如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損失了很多,只剩下了大量的碳水。可又偏偏既好吃,飽腹感還不如穀物強。一不小心吃多了,肥胖以及各種健康問題就找上門來了。
直到去年《柳葉刀》發表的一項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人群飲食習慣與死亡率的調查中還在強調這個問題,全穀食物不足是僅次於高鹽的第二大危險因素。
▲ 前三名分別是:高鈉飲食、全穀食物不足、水果攝入不足
© THE LANCET
可20多年後,當“垃圾食品”這個詞真正火起來的時候,意思卻開始跑偏了。
這就不得不提一位美國的營養學家Michael F. Jacobson,他創辦了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這個組織沒事兒就要寫篇文章,罵下當時的快餐和碳酸飲料,文風還是這樣的:“現在的小孩子一天能喝兩瓶可樂!這怎麼得了!有關部門應該管管!”
透過他們的反覆唸叨,“垃圾食品”徹底跟快餐畫上了等號。
© 大眾點評
但令人迷惑的是,快餐店裡的薯條被標上了“垃圾食品”,但西餐中的炸薯角就不是。快餐店裡的披薩被標上了“垃圾食品”,但傳統義大利餐廳中的披薩就不是。
此時的“垃圾”似乎開始有害了,還帶著些偏見,即使做法差不多,但廉價的快餐就等於不好,而傳統的、甚至昂貴的西餐則沒問題。
差不多同樣時間,地球另一邊的我國,美式快餐才剛剛進來,除了貴還沒有出現任何差評。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門開業時,那場面真的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 visitbeijing.com.cn
可和在美國的遭遇一樣,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開始出現小胖子的時候,罵聲也就跟著來了。1998年炸雞、披薩、三明治、漢堡等曾經時髦的象徵都成了“垃圾”。
© 食品與健康
進入了21世紀,人們的生活更好了,“垃圾”的貶義也更多了。
而且傳言還說的有鼻子有眼兒,這個排行榜是世界衛生組織經過3年的研究才評選出來的,每種食物還都給出了理由,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高油、高鹽、高糖。
結果當很多人都相信了這個榜單的時候,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卻出來闢謠:“WHO從未釋出過一份名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重要的是,別把所有加工食品或者快餐當做”垃圾食品“,一些提供了營養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現代健康平衡飲食的一部分。”
▲世界衛生組織食品安全部主任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上的闢謠
© 松鼠雲無心
謠言就此終止了嗎?沒有......
也真是難為了編排這個謠言的人,簡直就是為家裡長輩們量身打造的,成功的囊括了除了家裡做的菜以外的全部食物,即使闢謠了,依舊擁有不少支持者。
每次想吃點兒炸雞、燒烤的時候,家裡長輩的反應都出奇的一致:
“那都是垃圾食品,來我給你做。”
令人迷惑的是,在長輩們反覆阻止我們吃炸雞的時候,同樣屬於名單裡的臘腸(加工肉類)、泡菜(醃製食品)、柿餅(蜜餞類)等卻又反覆出現在家裡的餐桌上。
此時的“垃圾食品”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對某些食物表示不滿的方式了。
長輩們不喜歡孩子吃洋快餐,所以漢堡是“垃圾”。想吃炸雞、燒烤的年輕人,則套用這個模板,乾脆把米飯說成是“垃圾之王”,一時間萬物皆是垃圾食品。
在我們痛批洋快餐的時候,中餐在外的風評也急轉直下了。英國電視臺在一檔節目中說:“中國料理,尤其是外賣,熱量高到令人咂舌,堪比垃圾食品!”各大外媒也跟風“黑”起了中餐。
▲美國《赫芬頓郵報》:英國第四頻道電視臺揭露驚人真相,中餐外賣裡竟有這麼多熱量!
▲英國《每日郵報》:你的中餐外賣裡有什麼?英國家庭驚呆!每週兩次放縱自己吃外賣竟攝入15000卡路里?!每個月還要花費600英鎊鉅款!
這下,全球人民吃的都是“垃圾食品”了。
關於垃圾食品,不只是WHO,各國科學界都沒有給出過明確的定義。
而在民間,大家對垃圾食品的批評通常是這樣的:高熱量、高脂肪、高碳水、高糖、高鹽......總之就是營養不均衡,還熱量超高,一吃就容易長胖的食物。
按照這個標準,其實很多的“垃圾食品”都沒那麼差,反倒是一些所謂的“健康食品”卻沒想象中的那麼健康。
比如果汁,經過去皮、壓榨、巴氏殺菌等工藝,維生素C、膳食纖維、礦物質、抗氧化物等幾乎消失殆盡,剩下來的是超多的糖,蘋果汁、橙汁的含糖量都在8%以上,葡萄汁更是高達15%~20%,幾乎是可樂含糖量的兩倍!
© @thefitnesschef_
很多人喜歡用堅果和水果乾當零食,可是它們也並沒那麼健康,而且還不管飽,一不小心吃多了就……
© @thefitnesschef_
看似“清爽無負擔”的搭配,實際比“垃圾食品”負擔還大。
© @thefitnesschef_
當下流行的很多“超級食物”,其實也沒那麼神奇。就比如牛油果,它的熱量真不低。
© @thefitnesschef_
除了母乳之於嬰兒,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恰好滿足我們的營養需求,且熱量還不超標的,所以如何搭配才是享受美食的關鍵。
究竟該如何吃?Junk 本來的意思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只要食品無毒、沒壞,都可以放心大膽的吃,只要留意哪些營養已經不需要再攝入了,合理搭配,熱量別超標就好啦!
© @thefitnesschef_
是時候扔掉“垃圾食品”的標籤,好好吃飯了!
參考資料:
[1]Junk food,Wikipedia
[2]《Is this what you call junk food?》,BBC NEWS,2006.11
[3]《Top 10 Iconic Junk Foods》,Time,2012.11
[4]@thefitnesschef_,instagram
[5]《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THE LANCET,2019.05
[6]《Don't touch my junk food》,Grammaphobia,2011.02
[7]《請你設防的食品》,食品與健康,1998.01
[8]《世衛組織:評出十大垃圾食品》,人民網
作者 - 蓓仔
設計 - 大雨
編輯 - 蓓仔
1.【諸暨】——誰說南方面總是軟趴趴的?一碗諸暨次塢打面香入魂
2.【北京】——北京真的是美食荒漠嗎?開什麼玩笑!!
3.【烤鴨】——北京烤鴨哪家強?各價位的烤鴨推薦~
4.【麻辣拌】——拯救東三省,全靠麻辣拌
5.【蘇州】——蘇州人排長長長長長隊拷的冬釀酒,到底好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