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作為家長自然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所以,在很多家長都會“富養”孩子。什麼是富養呢?是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嗎?顯然不是,不過大多數家長卻是這麼做的。同樣是富養,有的孩子優秀到發光,有的孩子最後卻成為階下囚。
狄鶯大家對她應該不陌生,她的兒子孫安佐就是典型被“富養”長大的。狄鶯非常寵愛兒子,幾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兒子身上。在孫安佐12歲的時候才給孩子斷奶,甚至在兒子15歲時有生理反應才分床睡。孫安佐從小就住在上千平的豪宅裡,本以為富養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孫安佐美國留學期間,因為發表炸燬學校言論,而且搜到他私藏大量彈藥和武器最終“鋃鐺入獄”,
孫安佐的例子給我們一個思考的空間,這樣用錢嬌慣出來的孩子,實際上父母的做法不是愛,而是滿足孩子的“慾望”。而同樣被“富養”長大的黃多多,就是典型“別人家孩子”的代表,作為星二代她的家境也很優秀,但是從多多身上看不到一點壞品質。
7歲的多多就寫了第一個英語劇本,8歲能翻譯英語小說,11歲還登上了巴黎T臺走秀,13歲拿下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五個一等獎。這麼優秀的多多才讓大家稱讚這才是真正的“富養”。黃磊和狄鶯的“富養”有什麼差別呢?在此,我總結了黃磊“富養”女兒的觀點。
1.尊重孩子的意願
黃磊夫婦會尊重孩子的意願,例如多多愛漂亮,想打耳洞、想要化妝、染頭髮父母不僅會支援她,還會鼓勵她。雖然網上對這樣的教育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但是黃磊說他會尊重孩子的想法,比去年給認為女孩子愛美沒有什麼錯。而這種行為在大多數家長眼裡,總把這樣的孩子給貼上“壞孩子”的標籤,黃磊父母這種給足孩子尊重,才讓她更自信的成長。
2.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富養真正的意義並非給孩子好的經濟基礎,在黃磊看來是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因為他們認為再多的金錢也抵不過給孩子幸福的家庭。所以,在多多成長中黃磊夫婦更看重孩子的家庭氛圍。有黃磊的寵愛,妻子孫莉依舊像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公主,而在這對母女身上讓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溫柔、善良。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真的不一樣,因為父母就像孩子的影子,黃磊夫婦給多多的受益遠不止這些。
3.培養孩子獨立
黃磊曾在節目中說過:“多多願意去哪兒,我都支援”。他不會給孩子規劃人生,他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我們只要在該告訴孩子道理的時候講給孩子就好,具體怎麼做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但這並非對孩子不管不問,而是有智慧、有意識地引導孩子。
正是因為父親這種教育觀念,才讓多多特別獨立。11歲帶著妹妹走時裝秀、12歲自己設計禮服等等,多多身上的優秀品質讓人數不勝數,但確實這樣的孩子更得人歡喜。
黃磊對女兒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養,也讓我們知道“富養”並不只是經濟充裕,而是父母培養孩子品質、能力、開闊孩子的眼界,讓孩子有知識內涵。每個父母都想給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麼就要給孩子做到真正的富養,尊重孩子意願,支援孩子選擇,培養孩子獨立性。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還需家長慢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