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01

家是什麼?是老人日漸蒼老的容顏、是新手父母一起撫育新生兒的手忙腳亂、是兒孫滿堂的歡聲笑語......組建家庭是本能,而維護家庭是一門學問。

作家馬伯庸曾在他的古董系小說裡寫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傳承無形,看不見摸不著,卻滲透到家族每一個成員的血液中,成為維繫家族長盛不衰的精神紐帶。

這個傳承就是家訓。

然而很多家長並不理解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家訓的重要性,對於孩子的各種物質要求都儘量滿足,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缺點。

有這樣一件事: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搭乘地鐵,一位老人起身給孩子讓座,男孩毫不客氣地坐上去,媽媽要孩子向老人道謝,小孩裝著沒聽見。到了下一站,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上車,媽媽要孩子給這位婦女讓座,孩子硬是不肯,媽媽把他從座位上拉下來,他便號啕大哭,媽媽一臉無奈,茫然地看著孩子。

這一幕讓人長嘆,從小就教育孩子的愛心和禮貌是多麼的重要。

家訓是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立業的教誨,是祖輩從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智慧,千百年來潛移默化地規範著我們的日常行為習慣,乃至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02

播下什麼種子,日後便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子。

每個孩子在接觸身邊的事物時,也在擴充套件對於世界的認識,同時也在樹立價值觀。

如果我們不重視幼年時期的品質教育,很容易造成一個人在人文素養方面的不足。

家教,是品質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好的家教不但是孩提時需要,而且伴隨我們的一生,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舉止。

顯而易見,家訓是教人基本的行為規範。

那麼,在當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去教育下一代呢?

其實在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並且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可以借鑑的經驗。

03

朱柏廬《朱子家訓》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礎。對於一粥一飯,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絲半縷,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無論社會多麼紛亂,保持本心,是一種安身立命的根本。

安徽績溪《章氏家訓》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勞動、讀書、勤儉、節約、忍讓,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王陽明家書《示憲兒》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能屈能伸,大海之所以成為大海,是因為有了吞盡天下江河的胸襟啊!

《顏氏家訓》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遊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慎交友。

紀曉嵐臨終遺訓

貧莫斷書香,貴莫貪賄贓。

無論你聽了多少“寒門難出貴子”的論調,都不要停下翻書的手;無論你面前擺了多大的誘惑,都不要踏出那一步。

04

家訓的內容十分豐富,仁愛禮讓的美德首先在家教裡具體地展現了出來,可見千百年來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價值觀。

家訓用於培養良好的道德,就必須重視日常可以遵守的行為規範,哪些能做,哪些不應當做。諸如一家人吃飯,家人沒到齊或長輩沒到,先到的人就不能先吃;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就不能夾菜。

這些規矩的背後要給家人樹立的觀念是長幼有序、尊重長輩,良好的道德一旦變成生活習慣,就無需刻意而自然遵守。

家訓既然是智慧的結晶,就不能拘泥於形式。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起早睡;有人晚上工作,白天休息成為常態。要把“天亮即起”的規矩套用在所有人身上,著實不妥。

良好的家訓,可以培育一代代文明而高雅之人,是一個家族最好的傳承。

所以,我們應該掌握家訓背後的精髓,而無須墨守成規。

徐姑娘,作者、編輯。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聖誕節整點刺激的?